图录号:
288
拍品名称:
刘野 小海军
作 者:
刘野
年 代:
2000 年
材 质:
105×91 cm.
形 制:
布面 油画
拍品描述:
签名:Liu Ye 2000 刘野
发表
《艺术投资》,2007年11月,第88页
《东方艺术财经》,2008年1月,第86页至第87页
《中国当代艺术30年历程:1979-2009》,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410页
《艺术价值》,2010年7月,第45页
《Hi艺术》,北京,2010年7月,第102页
《30人,30年:中国艺术,艺术改变中国》,芭莎艺术,2011年1月,封面
《Hi艺术》,北京,2013年10月,第198页
《刘野1991-2015作品全集》,Hatje Cantz Verlag,德国,2015年,第 291页
展出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2010年4月19日至7月18日,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当代标志”,2011年,凯旋画廊,北京
《小海军》创作于2000年,这一时期,他开始从早期受超现实主义和形而上画派影响的叙事性创作,转向极简主义与抽象风格的探索。如他所言:“我想把早期情绪、叙述、情节比较多的地方,减少到依靠绘画本身的元素,来成立一件作品“。而这一转变也完整体现在了《小海军》中,刘野仅保留寥寥元素,去芜存菁,让形态与色彩的力量独当一面,令无所不在的红甚至从象征主义中得到解放。
画面的中心,是一位身着水手服的小男孩。画家运用柔和的圆形笔触勾勒出他圆润的脸庞与身体,每一笔都饱含着童真稚气 。但此刻,小男孩却试图展现出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庄重和严肃。他的目光深邃,直直地凝视着前方,眼神穿透人心,平静得无喜无悲 。
小男孩手中紧握着一把冲锋枪,身后则矗立着巨大的军舰,以及一轮高悬的巨日。冰冷、坚硬的宏大叙事元素,与小男孩纯真的形象并置,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这种矛盾在画面中制造出强大的视觉张力,一方面唤起观者心底深处的童年记忆,另一方面,又隐隐暗示着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暴力与不安情绪 。
海上水手间流传着一句古老谚语:“早上天发红,水手要警惕;晚上天发红,水手就高兴。”这句话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小海军》中艳红迷人的世界里,昼与夜、朝与夕、惧与喜之间再无区分。朦胧若现的红太阳,将一切有关时空的观念化为虚无,渐变色调的丰富层次,“彷佛是天地初分的时刻,世界沐浴在红色旭日的光辉中”,或是世界末日的悲剧预兆,“是残阳如血的余辉里透现出来的灾难感”(朱朱言)。
刘野曾说:“我成长于一个被红色所覆盖的世界,红太阳、红旗、红领巾”。但在他心目中,红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象征,而是“一旦忆及童年就不得不回到的色彩”。孩子的童年世界从来与世无争,是一个“未被意识玷污、未被沉重的历史压垮的世界,一座宏伟而永恒的世界”。
童年是刘野的避难所,但童年也总会过去,随着男孩日渐长大,尽管面容依旧圆润、稚嫩,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并成人世界的暴力纷争当中。他对手中武器的危险浑然不觉,这一形象成为告别童年的象征。正如画面下方,彷佛象征着成年世界的冰冷深蓝已沿着海面逐渐侵入画面。而在红与蓝的交汇之处,刘野用极尽浪漫的紫色描绘着两个世界的碰撞,并溅起巨大的黄色浪花——光荣与迷茫并存,纯真被不可逆转的成长洪流裹挟。艺术家借此坦率表达对成年痛苦的反思,以及对“未被意识玷污的单纯日子”的怀念。
《小海军》不仅是刘野创作风格转型的重要见证,更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从政治叙事向个体精神探索的深化。通过极简主义手法,刘野将个人记忆升华为集体共鸣,以红色构筑的“梦幻穹顶”超越了历史与地域的局限,呼应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舍拉对童年“初次呈现的世界”的哲思——它既是私密的避难所,也是人类共有的永恒图景。此作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哲学深度,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融合个人记忆、社会隐喻与超现实美学的典范。
发表
《艺术投资》,2007年11月,第88页
《东方艺术财经》,2008年1月,第86页至第87页
《中国当代艺术30年历程:1979-2009》,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410页
《艺术价值》,2010年7月,第45页
《Hi艺术》,北京,2010年7月,第102页
《30人,30年:中国艺术,艺术改变中国》,芭莎艺术,2011年1月,封面
《Hi艺术》,北京,2013年10月,第198页
《刘野1991-2015作品全集》,Hatje Cantz Verlag,德国,2015年,第 291页
展出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2010年4月19日至7月18日,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当代标志”,2011年,凯旋画廊,北京
《小海军》创作于2000年,这一时期,他开始从早期受超现实主义和形而上画派影响的叙事性创作,转向极简主义与抽象风格的探索。如他所言:“我想把早期情绪、叙述、情节比较多的地方,减少到依靠绘画本身的元素,来成立一件作品“。而这一转变也完整体现在了《小海军》中,刘野仅保留寥寥元素,去芜存菁,让形态与色彩的力量独当一面,令无所不在的红甚至从象征主义中得到解放。
画面的中心,是一位身着水手服的小男孩。画家运用柔和的圆形笔触勾勒出他圆润的脸庞与身体,每一笔都饱含着童真稚气 。但此刻,小男孩却试图展现出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庄重和严肃。他的目光深邃,直直地凝视着前方,眼神穿透人心,平静得无喜无悲 。
小男孩手中紧握着一把冲锋枪,身后则矗立着巨大的军舰,以及一轮高悬的巨日。冰冷、坚硬的宏大叙事元素,与小男孩纯真的形象并置,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这种矛盾在画面中制造出强大的视觉张力,一方面唤起观者心底深处的童年记忆,另一方面,又隐隐暗示着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暴力与不安情绪 。
海上水手间流传着一句古老谚语:“早上天发红,水手要警惕;晚上天发红,水手就高兴。”这句话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小海军》中艳红迷人的世界里,昼与夜、朝与夕、惧与喜之间再无区分。朦胧若现的红太阳,将一切有关时空的观念化为虚无,渐变色调的丰富层次,“彷佛是天地初分的时刻,世界沐浴在红色旭日的光辉中”,或是世界末日的悲剧预兆,“是残阳如血的余辉里透现出来的灾难感”(朱朱言)。
刘野曾说:“我成长于一个被红色所覆盖的世界,红太阳、红旗、红领巾”。但在他心目中,红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象征,而是“一旦忆及童年就不得不回到的色彩”。孩子的童年世界从来与世无争,是一个“未被意识玷污、未被沉重的历史压垮的世界,一座宏伟而永恒的世界”。
童年是刘野的避难所,但童年也总会过去,随着男孩日渐长大,尽管面容依旧圆润、稚嫩,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并成人世界的暴力纷争当中。他对手中武器的危险浑然不觉,这一形象成为告别童年的象征。正如画面下方,彷佛象征着成年世界的冰冷深蓝已沿着海面逐渐侵入画面。而在红与蓝的交汇之处,刘野用极尽浪漫的紫色描绘着两个世界的碰撞,并溅起巨大的黄色浪花——光荣与迷茫并存,纯真被不可逆转的成长洪流裹挟。艺术家借此坦率表达对成年痛苦的反思,以及对“未被意识玷污的单纯日子”的怀念。
《小海军》不仅是刘野创作风格转型的重要见证,更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从政治叙事向个体精神探索的深化。通过极简主义手法,刘野将个人记忆升华为集体共鸣,以红色构筑的“梦幻穹顶”超越了历史与地域的局限,呼应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舍拉对童年“初次呈现的世界”的哲思——它既是私密的避难所,也是人类共有的永恒图景。此作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哲学深度,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融合个人记忆、社会隐喻与超现实美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