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278
拍品名称:
林寿宇 七
作 者:
林寿宇
年 代:
1970 年
材 质:
88.9×101.6 cm.
形 制:
布面 油画 铝
拍品描述:
发表
此作品将收录于林寿宇艺术资产正筹备编纂的《林寿宇作品编年集》
来源
马伯乐画廊,伦敦
“如果你想谈感情、说故事,就去写小说、拍电影,美术就是要做其他艺术都达不到的形式,那是一种绝对的逻辑。”
─林寿宇
林寿宇,向来被尊为华人极简主义大师;然而其艺术成就并不囿于一地,而是与包括唐纳•贾德(Donald Judd)、法兰克•史特拉(Frank Stella)等诸多战后极简主义艺术家分庭抗礼,深受各界肯定。
出身雾峰林家望族,林寿宇于1949年到香港求学,后转往英国,并于1958年自伦敦综合工艺学校(今西敏大学)毕业,开始投身绘画创作,随即成为当地知名的金贝尔裴斯(Gimpel Fils Gallery)画廊之代理艺术家,开始活跃于艺坛。
1964年,林寿宇代表英国参与第三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 Kassel documenta III),是华人第一人;1967年与赵无极、朱德群、庄喆、丁雄泉及胡奇中等人一起入选美国匹兹堡第44届“卡耐基展”,还和弗朗西斯•培根同获“威廉•佛瑞纪念收藏奖”(William Free Memorial Purchase Award),就此奠定其国际声誉。
离尘隐居威尔斯,四时佳兴皆入画
1969年,三十七岁的林寿宇辞去五年的大学教职,搬到座落于威尔斯西南海岸的Gwynfryn,此一地名亦即威尔斯语的“白色山丘”之意。于是,在占地广大的英式庄园看日月晨昏、四时更迭,过着隐逸的生活,带给林寿宇莫大的创作灵感,就此开启了他严谨而又绝对的“白色系列”时期,也为世人留下多件生涯重要作品。如目前收藏于台湾美术馆的《1969年的第一个夏日》与1970年的《而它来去匆匆》等作,都是其将眼中所见之壮阔海景或日常所感转换为简约视觉映现的佳例。也是如此,后来返台他仍念念不忘,到处寻觅类似景色而不得,益发突显此地在其艺术生涯的重要性。
本次拍卖所呈现的1970年之《七》亦属其一。画面中,他同样以纯白的油彩打底,让平整规律的长条白色块面,照着相同的细长浅灰间距,由上往下渐次延伸,最后则借由半是黑线半是铝条在作品下缘的摆放,不但成功为整件作品取得视觉上的平衡,也让色彩、线条与材质交织出犹如赋格曲般的和谐旋律。
事实上,对拥有建筑专业的林寿宇而言,理性地运用精准的几何线条以及异材质的结合,使简约色彩与诗意想像从材料本身产生,恰恰满足其戮力于纯净而均质的视觉语言追求。再者,“七”,在基督教信仰中,亦指上帝花了六天创造世界之后的安息日;可以说,此作充分体现出林寿宇以绝对的白为信仰,在创作中获得安歇的永恒道心!
此作品将收录于林寿宇艺术资产正筹备编纂的《林寿宇作品编年集》
来源
马伯乐画廊,伦敦
“如果你想谈感情、说故事,就去写小说、拍电影,美术就是要做其他艺术都达不到的形式,那是一种绝对的逻辑。”
─林寿宇
林寿宇,向来被尊为华人极简主义大师;然而其艺术成就并不囿于一地,而是与包括唐纳•贾德(Donald Judd)、法兰克•史特拉(Frank Stella)等诸多战后极简主义艺术家分庭抗礼,深受各界肯定。
出身雾峰林家望族,林寿宇于1949年到香港求学,后转往英国,并于1958年自伦敦综合工艺学校(今西敏大学)毕业,开始投身绘画创作,随即成为当地知名的金贝尔裴斯(Gimpel Fils Gallery)画廊之代理艺术家,开始活跃于艺坛。
1964年,林寿宇代表英国参与第三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 Kassel documenta III),是华人第一人;1967年与赵无极、朱德群、庄喆、丁雄泉及胡奇中等人一起入选美国匹兹堡第44届“卡耐基展”,还和弗朗西斯•培根同获“威廉•佛瑞纪念收藏奖”(William Free Memorial Purchase Award),就此奠定其国际声誉。
离尘隐居威尔斯,四时佳兴皆入画
1969年,三十七岁的林寿宇辞去五年的大学教职,搬到座落于威尔斯西南海岸的Gwynfryn,此一地名亦即威尔斯语的“白色山丘”之意。于是,在占地广大的英式庄园看日月晨昏、四时更迭,过着隐逸的生活,带给林寿宇莫大的创作灵感,就此开启了他严谨而又绝对的“白色系列”时期,也为世人留下多件生涯重要作品。如目前收藏于台湾美术馆的《1969年的第一个夏日》与1970年的《而它来去匆匆》等作,都是其将眼中所见之壮阔海景或日常所感转换为简约视觉映现的佳例。也是如此,后来返台他仍念念不忘,到处寻觅类似景色而不得,益发突显此地在其艺术生涯的重要性。
本次拍卖所呈现的1970年之《七》亦属其一。画面中,他同样以纯白的油彩打底,让平整规律的长条白色块面,照着相同的细长浅灰间距,由上往下渐次延伸,最后则借由半是黑线半是铝条在作品下缘的摆放,不但成功为整件作品取得视觉上的平衡,也让色彩、线条与材质交织出犹如赋格曲般的和谐旋律。
事实上,对拥有建筑专业的林寿宇而言,理性地运用精准的几何线条以及异材质的结合,使简约色彩与诗意想像从材料本身产生,恰恰满足其戮力于纯净而均质的视觉语言追求。再者,“七”,在基督教信仰中,亦指上帝花了六天创造世界之后的安息日;可以说,此作充分体现出林寿宇以绝对的白为信仰,在创作中获得安歇的永恒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