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257
拍品名称:
林风眠 群鹭
作 者:
林风眠
年 代:
1950 年代
材 质:
70×70 cm.
形 制:
纸本 彩墨
拍品描述:
发表
《林风眠全集》上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1994年10月,第155页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林风眠卷)》,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7年5月,第43页
《画坛拾微》,西泠印社,2006年3月,第84页至第85页
《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西泠印社,2006年12月,第100页
展出
“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作品展”,1997年,中国美术馆,北京
来源
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2018年12月7日,lot2531
说明
余森文(1903-1992),广东梅县程江镇横岗村人,与林风眠为同乡。于1949年前往杭州任职,1962年任杭州市副市长,1978年任浙江省建设委员会顾问。余森文与林风眠交情深厚,多有书画收赠之谊。
与“仕女”一样,“花鸟”特别是鸟的刻画,也是林风眠盛期艺术的主要体裁之一。在1930、40年代,他最常画的是丹顶鹤,而到1950年代,林风眠更爱画鹭鸶,画法亦随之发生变化。他将对汉唐绘画、民间瓷绘“流动如生”线描的推崇融入画中,仅用几条线勾勒出白鹭的羽、尾和芦苇交错,营造一片平和与宁静的气氛。如郎绍君所说:“林风眠对力与美和谐之理想的追求,对迅疾的中锋运线的把握,在白鹭系列作品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方纸布阵的《群鹭》是林风眠成熟期花鸟画的典型,堪称是其“鹭鸟”题材中颇为精彩的一幅。画中六只洁白的鹭鸶在河岸浅滩悠闲漫步,四周野草丛生,雅趣盎然。简化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鸶灵动的身形,左下方一只伸开翅膀的白鹭,只用五、六条线就捕捉到其姿态,既有草书的动势,又有楷书的严整。河滩长草的茂密簇拥着鹭鸶身体内的留白,墨彩的浓淡变化表现池塘与水的丰富层次感,横向均匀排列的几何式背景渲染映照着描绘鹭鸶轮廓的优雅曲线,形成线与面,虚与实,曲与直,动与静的微妙对比。鹭这种活跃于水草芦苇间的鸟,在相对内敛内向的林风眠的笔下,成了排遣其孑然只身的无尽寂寞而发抒内心强大生命力的途径。画中六只鹭鸟两两成对,寓有画家思念妻子之深意。
林风眠在90岁回顾时,曾提到创作白鹭鸶的动机“我重视颜色,也很喜欢用线,我画的《鹭鸶》不就是采用了瓷器上的线条吗?我非常喜欢中国民间艺术,我自己的画宋元明清画上找的东西很少,在民间东西上找的很多。我碰上花纹就很注意。我画中的线条,吸收了民间的东西,也吸收了定窑和磁州窑的瓷器上的线条,古朴、流利。”林风眠将繁杂的自然物像提炼为简洁生动的线条,回旋游走使之产生诗的韵律,诉说着和谐万物的时光。
《林风眠全集》上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1994年10月,第155页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林风眠卷)》,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7年5月,第43页
《画坛拾微》,西泠印社,2006年3月,第84页至第85页
《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西泠印社,2006年12月,第100页
展出
“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作品展”,1997年,中国美术馆,北京
来源
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2018年12月7日,lot2531
说明
余森文(1903-1992),广东梅县程江镇横岗村人,与林风眠为同乡。于1949年前往杭州任职,1962年任杭州市副市长,1978年任浙江省建设委员会顾问。余森文与林风眠交情深厚,多有书画收赠之谊。
与“仕女”一样,“花鸟”特别是鸟的刻画,也是林风眠盛期艺术的主要体裁之一。在1930、40年代,他最常画的是丹顶鹤,而到1950年代,林风眠更爱画鹭鸶,画法亦随之发生变化。他将对汉唐绘画、民间瓷绘“流动如生”线描的推崇融入画中,仅用几条线勾勒出白鹭的羽、尾和芦苇交错,营造一片平和与宁静的气氛。如郎绍君所说:“林风眠对力与美和谐之理想的追求,对迅疾的中锋运线的把握,在白鹭系列作品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方纸布阵的《群鹭》是林风眠成熟期花鸟画的典型,堪称是其“鹭鸟”题材中颇为精彩的一幅。画中六只洁白的鹭鸶在河岸浅滩悠闲漫步,四周野草丛生,雅趣盎然。简化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鸶灵动的身形,左下方一只伸开翅膀的白鹭,只用五、六条线就捕捉到其姿态,既有草书的动势,又有楷书的严整。河滩长草的茂密簇拥着鹭鸶身体内的留白,墨彩的浓淡变化表现池塘与水的丰富层次感,横向均匀排列的几何式背景渲染映照着描绘鹭鸶轮廓的优雅曲线,形成线与面,虚与实,曲与直,动与静的微妙对比。鹭这种活跃于水草芦苇间的鸟,在相对内敛内向的林风眠的笔下,成了排遣其孑然只身的无尽寂寞而发抒内心强大生命力的途径。画中六只鹭鸟两两成对,寓有画家思念妻子之深意。
林风眠在90岁回顾时,曾提到创作白鹭鸶的动机“我重视颜色,也很喜欢用线,我画的《鹭鸶》不就是采用了瓷器上的线条吗?我非常喜欢中国民间艺术,我自己的画宋元明清画上找的东西很少,在民间东西上找的很多。我碰上花纹就很注意。我画中的线条,吸收了民间的东西,也吸收了定窑和磁州窑的瓷器上的线条,古朴、流利。”林风眠将繁杂的自然物像提炼为简洁生动的线条,回旋游走使之产生诗的韵律,诉说着和谐万物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