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55
上一件
下一件
林风眠 紫藤花与青衣仕女
作品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55
拍品名称:
林风眠 紫藤花与青衣仕女
作 者:
林风眠
年 代:
1947 年
材 质:
69×67 cm.
形 制:
纸本 彩墨
拍品描述:
发表
《体艳》,太活艺术空间,台北,2007年,第52页至第53页
《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亚太国际艺术顾问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第104页至第105页
从40年代初期,林风眠开始大量创作仕女画,这是他笔墨实验的载体,也成为他独特艺术风格真正孕育生成的契机。林氏仕女画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真实生活中的时装仕女,另一种是50年代出现的个人色彩鲜明的古装仕女。二者画法各有侧重,一种以勾勒染色为主,接近于传统仕女画,另一种则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手法,以重彩和光效应表现出介于具象与抽象间的形象,这种变化也与林风眠的个人经历有关。
抗战胜利后,林风眠重返国立艺专西画系担任教授,并随着学校南迁杭州与家人团聚。1947年,他选择辞去教职,偕夫人及女儿定居玉泉寓所,在西湖畔开启了一段难得恬淡的艺术创作期,《紫藤花与黑衣仕女》即完成于此时。对于历经战乱漂泊、长期与亲人分离的艺术家而言,杭城岁月堪称精神栖居之所——既享天伦之乐,又在包容开放的西子湖畔文化氛围中,重新思考中西艺术融合之道,最终淬炼出独树一帜的“林风眠格体”。这段时期的时装仕女较多,是因为林风眠常以他太太、女儿或学生为模特,反复练习这一题材。通过对日常人物的艺术化呈现,他成功实现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交融。
《紫藤花与黑衣仕女》是一幅典型的时装仕女图,体现了林风眠熟练自由的笔法,以及对墨与水彩的掌控力。画中的摩登女子高鼻、阔眼,身着黑色洋装,卷发披肩,带着迷人的浅笑,富有成熟风韵。对比40年代《黑衣仕女》、《着洋装的仕女》不难发现其中应是融入了画家妻子爱丽丝•华丹(Alice Vattant)的形象。女子的黑衣、长卷发均以湿润的水墨染出,水墨浓淡不均,或轻或重,由此表现出卷发的弯曲效果,以及身体的凹凸有致。再以白粉在水墨上勾出几笔,绘出肩和胸的弧度,笔墨随意,不拘小节。面部与颈部则以细笔写出,与魏晋时期佛造像的“秀骨清像”不谋而合,领口的蓝色花边写意又传神,将半透的纱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缤纷的色彩和浓郁的墨晕正好衬托出女子的明媚面容。
画面背景极满,但繁而不乱,为此后同一题材作品中所罕见。黑白对比营造的轻盈的光感,洋溢着印象派式的清新自然,画家将对物象质感的描绘转移为对情态和气质的经营,捕捉了一种东方特有的含蓄美感,特别是利用生宣发散的效果赋予色彩自然的变化,艳而不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这是林风眠笔下所创造的融古今中外的女性美。“中”和“西”的区隔在此已然消失,呈现出崭新的当代语言。
《体艳》,太活艺术空间,台北,2007年,第52页至第53页
《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亚太国际艺术顾问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第104页至第105页
从40年代初期,林风眠开始大量创作仕女画,这是他笔墨实验的载体,也成为他独特艺术风格真正孕育生成的契机。林氏仕女画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真实生活中的时装仕女,另一种是50年代出现的个人色彩鲜明的古装仕女。二者画法各有侧重,一种以勾勒染色为主,接近于传统仕女画,另一种则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手法,以重彩和光效应表现出介于具象与抽象间的形象,这种变化也与林风眠的个人经历有关。
抗战胜利后,林风眠重返国立艺专西画系担任教授,并随着学校南迁杭州与家人团聚。1947年,他选择辞去教职,偕夫人及女儿定居玉泉寓所,在西湖畔开启了一段难得恬淡的艺术创作期,《紫藤花与黑衣仕女》即完成于此时。对于历经战乱漂泊、长期与亲人分离的艺术家而言,杭城岁月堪称精神栖居之所——既享天伦之乐,又在包容开放的西子湖畔文化氛围中,重新思考中西艺术融合之道,最终淬炼出独树一帜的“林风眠格体”。这段时期的时装仕女较多,是因为林风眠常以他太太、女儿或学生为模特,反复练习这一题材。通过对日常人物的艺术化呈现,他成功实现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交融。
《紫藤花与黑衣仕女》是一幅典型的时装仕女图,体现了林风眠熟练自由的笔法,以及对墨与水彩的掌控力。画中的摩登女子高鼻、阔眼,身着黑色洋装,卷发披肩,带着迷人的浅笑,富有成熟风韵。对比40年代《黑衣仕女》、《着洋装的仕女》不难发现其中应是融入了画家妻子爱丽丝•华丹(Alice Vattant)的形象。女子的黑衣、长卷发均以湿润的水墨染出,水墨浓淡不均,或轻或重,由此表现出卷发的弯曲效果,以及身体的凹凸有致。再以白粉在水墨上勾出几笔,绘出肩和胸的弧度,笔墨随意,不拘小节。面部与颈部则以细笔写出,与魏晋时期佛造像的“秀骨清像”不谋而合,领口的蓝色花边写意又传神,将半透的纱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缤纷的色彩和浓郁的墨晕正好衬托出女子的明媚面容。
画面背景极满,但繁而不乱,为此后同一题材作品中所罕见。黑白对比营造的轻盈的光感,洋溢着印象派式的清新自然,画家将对物象质感的描绘转移为对情态和气质的经营,捕捉了一种东方特有的含蓄美感,特别是利用生宣发散的效果赋予色彩自然的变化,艳而不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这是林风眠笔下所创造的融古今中外的女性美。“中”和“西”的区隔在此已然消失,呈现出崭新的当代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