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48
上一件
下一件
孙宗慰 西域少数民族服饰系列组画(一组14件)
作品估价:RMB 700,000-9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48
拍品名称:
孙宗慰 西域少数民族服饰系列组画(一组14件)
作 者:
孙宗慰
年 代:
1943 年
材 质:
52.5×29 cm.×14
形 制:
纸本 彩墨
拍品描述:
发表
《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2年7月,第72页至第74页
《人民艺术家》,人民出版社,北京,2021年第5期,第28页至第29页
展出
“孙宗慰遗作展”,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作品展”,2012年8月11日至20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西域西域—孙宗慰艺术展”,2021年9月2日至10月10日,势象艺术中心,北京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2022年8月30日至2023年2月28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
“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艺术展”,2023年2月28日至3月26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说明
即将收录于中央美术学院CAFAM学术丛书《新中国美术家 • 孙宗慰》,中国青年出版社,2025年
1942年,孙宗慰协助张大千在敦煌研究已有一年时间,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色调和韵味,这种古朴而丰富的色彩风格为其作品提供了重要的色彩借鉴。在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孙宗慰的创作热情从未消减,工作之余,他对各民族生活服饰绘制了大量速写,后来逐渐尝试用中国画技法来描绘蒙藏风情。他用写生的方式记录下平常生活中各族人群的生活面貌,以敏锐的艺术视角捕捉民族服饰之美,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相结合。
是次呈现的《西域少数民族服饰系列》正是其中典范,该系列共计十四件,皆创作于1943年,此时的他已回归重庆中央大学的助教职位,进入了创作高峰阶段。虽历经岁月变迁,十四件心血之作,幸得家属悉心珍藏而保存完好,并经细细梳理研究,于202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大型回顾展中展出。
十四幅彩墨作品分别描绘了十四位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物,且每幅作品以写生形式刻画一人形象,其中部分人物以背向呈现,民族服饰的繁复细节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孙宗慰笔下的线条简练松弛,用色雅致轻盈,人物形体变化微妙,他将西画的造型融于传统书画之中,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变形处理,又运用传统绘画的书写性线条和墨彩的浓淡变化来表现描绘对象的质感和神韵。
这种处理方式也赋予了画面更大的想象空间,突破简单描摹,构成了写生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孙宗慰以笔墨着重体现衣物的体积与厚重感,寥寥几笔勾勒出藏族、蒙族服饰造型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布面的长袍、带绒毛的领子、皮质的靴子都在他的笔下生出扎实的触感,独特的纹样与款式彰显了西域少数民族服饰的绚丽多彩。
在西行之后,孙宗慰独特的风格日渐凸显,传统书画与油画并重,他秉持着写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同时巧妙地融入传统绘画的精髓,也体现出自己新的艺术追求。
孙宗慰重视写生,并善于从写生对象中探取鲜活精神,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表现形式,而是以平实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来描绘所见所闻,以画笔践行着徐悲鸿所倡导的 “走向生活” 之理念,这使得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自然、质朴、温暖的特质,永远洋溢着真情实感。
《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2年7月,第72页至第74页
《人民艺术家》,人民出版社,北京,2021年第5期,第28页至第29页
展出
“孙宗慰遗作展”,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作品展”,2012年8月11日至20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西域西域—孙宗慰艺术展”,2021年9月2日至10月10日,势象艺术中心,北京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2022年8月30日至2023年2月28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
“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艺术展”,2023年2月28日至3月26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说明
即将收录于中央美术学院CAFAM学术丛书《新中国美术家 • 孙宗慰》,中国青年出版社,2025年
1942年,孙宗慰协助张大千在敦煌研究已有一年时间,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色调和韵味,这种古朴而丰富的色彩风格为其作品提供了重要的色彩借鉴。在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孙宗慰的创作热情从未消减,工作之余,他对各民族生活服饰绘制了大量速写,后来逐渐尝试用中国画技法来描绘蒙藏风情。他用写生的方式记录下平常生活中各族人群的生活面貌,以敏锐的艺术视角捕捉民族服饰之美,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相结合。
是次呈现的《西域少数民族服饰系列》正是其中典范,该系列共计十四件,皆创作于1943年,此时的他已回归重庆中央大学的助教职位,进入了创作高峰阶段。虽历经岁月变迁,十四件心血之作,幸得家属悉心珍藏而保存完好,并经细细梳理研究,于202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大型回顾展中展出。
十四幅彩墨作品分别描绘了十四位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物,且每幅作品以写生形式刻画一人形象,其中部分人物以背向呈现,民族服饰的繁复细节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孙宗慰笔下的线条简练松弛,用色雅致轻盈,人物形体变化微妙,他将西画的造型融于传统书画之中,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变形处理,又运用传统绘画的书写性线条和墨彩的浓淡变化来表现描绘对象的质感和神韵。
这种处理方式也赋予了画面更大的想象空间,突破简单描摹,构成了写生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孙宗慰以笔墨着重体现衣物的体积与厚重感,寥寥几笔勾勒出藏族、蒙族服饰造型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布面的长袍、带绒毛的领子、皮质的靴子都在他的笔下生出扎实的触感,独特的纹样与款式彰显了西域少数民族服饰的绚丽多彩。
在西行之后,孙宗慰独特的风格日渐凸显,传统书画与油画并重,他秉持着写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同时巧妙地融入传统绘画的精髓,也体现出自己新的艺术追求。
孙宗慰重视写生,并善于从写生对象中探取鲜活精神,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表现形式,而是以平实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来描绘所见所闻,以画笔践行着徐悲鸿所倡导的 “走向生活” 之理念,这使得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自然、质朴、温暖的特质,永远洋溢着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