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43
上一件
下一件
潘玉良 苔痕絮语
作品估价:RMB 300,000-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243
拍品名称:
潘玉良 苔痕絮语
作 者:
潘玉良
材 质:
16.5×22.5 cm. 
形 制:
木板 油画
拍品描述:
发表
《潘玉良全集2 • 油画卷》,安徽美术出版社,合肥,2015年,第170页
来源
源自艺术家家属
在巴黎郊区躲避战火期间,异国的田园生活还激发了潘玉良新的创作灵感。自1939年以来,潘玉良曾创作多幅动物画,其中尤以田园牧场中的乳牛居多,本场油画《苔痕絮语》便应创作于1939年至19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画面中可见画家以典型印象派的笔法,描绘了一只花白色的乳牛与一只棕白相间的乳牛,正一前一后在院落一角食草的场景。笔触自由、松散,综合运用了诸如绿、白、黑、棕、黄等多种色彩,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与光影效果,在表现光影变化时,潘玉良多用短小的笔触描绘自然光在牛身、树冠等物体表面的肌理效果,完成了对于瞬间视觉感受的捕捉和表达,传达了静谧、闲适的法国田园氛围。
欧战期间,身在郊区潘玉良为何反复画牛?这同样是这位女画家在时局不安之际思乡愁绪的流露。据学者考证,潘玉良其夫潘赞化与原配夫人方氏育有一子,取名“潘牟”。1954年,潘赞化在给潘玉良的《迎妇生子》诗信中写道:“几回青鸟使申江,避席亭间扫玉床。大礼躬行迎旧妇,天津牵遣小牛郎。”该诗以青鸟喻潘玉良在潘赞化和方氏间传书,使二人得以有子。潘玉良被其夫视为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天津星,儿子小牛郎也因此取牛叫“哞”声得名“潘牟”。潘玉良在与潘赞化的来往信件中都会提及潘牟,因此画牛对终生不能生育的潘玉良实际上有种特殊的含义,它意味着家庭和她对孩子的一片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潘玉良画牛的作品中,牛群常为两头,且多为母牛与小牛的形象组合。这一图式同样见于《苔痕絮语》,前景中的母牛身形较大,性征明显,正扭头张望远景中的小牛。两头乳牛一前一后,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动物间的柔情,展现了潘玉良作为女性画家创作时心思的细腻。这一形象组合亦反映出潘玉良对于母子之间亲昵氛围的刻画,流露出其作为女性的温情和母性的慈爱。在传统与身份、故国与他乡交织的历史背景下,潘玉良借由乳牛题材表现内心深处的母性意识,既是必然,亦是无奈,深刻反应着她在异国复杂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