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397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中期 紫檀嵌银丝三镶玉如意
作品估价:RMB 400,000-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2397
拍品名称:
清中期 紫檀嵌银丝三镶玉如意
年 代:
清中期
材 质:
L:42.5 cm.(如意) (16 3/4 in.) 56.5×14.5×28.2 cm. (22 1/4×5 3/4×11 1/8 in.)
拍品描述:
此件如意柄身为紫檀,原皮壳包浆,柄身以银丝满嵌勾云纹。三镶玉年份久远,均采用透雕技法,雕琢云龙、瑞兽纹,工艺精细。故00221734 清中期紫檀嵌金银丝柄镶白玉雕花果纹三镶如意(如图),与本品类似。配清晚期的展示架,由底座和木嵌玻璃盖盒构成,既便于陈设,又能防尘。陈于书案或座榻之上,颇具堂皇之气。
三镶如意是乾隆时创造的一种新型制。在以紫檀为主的竹木如意的首、身、尾三处留出位置镶入玉饰件,其中镶嵌古玉的特别为高宗所喜爱,称许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这种三镶如意此后非常流行,还影响到竹木以外的材质,所嵌也不止是玉饰,还生出只镶首尾的两镶如意和只镶柄首的单镶如意等异型。
如意,古人以一柄搔杖藉之,僧侣祈吉法器,文人书斋清玩,官宦礼敬之物,儒、道、释三教皆奉为“执友”,帝王将相拜为“握君”,今人对其亦有偏爱,不惜重金藏于爱室,纳于珍列。乾隆时期,如意已成为“联上下之情”的媒介,乾隆认为如意寓意吉祥,对臣下进呈的如意,一律全收。上行下效,如意进呈之制迅速社会化,每逢年节、庆日,官场之内仿效宫廷,上下递赠如意,“以迓吉祥”。乾隆中期回部平定,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面对充裕的原材料,乾隆明确提出 “不为圭璧为如意,薄古惭今好吉祥”,可见他对如意的偏好。
备注:两个较小的镶嵌物为后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