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2091
拍品名称:
清中期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
年 代:
清中期
材 质:
D:6.2 cm./H:11.8 cm. (2 1/2 in.)
拍品描述:
此笔筒取段竹琢成,直壁圆筒,以竹节横膜为底。构图以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避世遁隐山林,酣畅行乐的文会活动为题。画面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茂林修竹意境。其中烟岚缥缈,古松参天,高士三两成组,广袖当风,或濡墨挥毫,或煮茗畅谈,有竹下清谈、野逸幽闲之境。观此画面实令人心生向往。细观人物各具姿态,山石有劈皴,竹林、松柏之层迭与挺拔,皆刻画的淋漓尽致。整器以细腻的刀法雕刻,设势造型,一幅全景山水人物画面跃然其上,立体感十足。久经承传,枣红色的包浆,更显得古韵盎然。
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总称,即谯国嵇康、陈留阮籍和阮咸、河内山涛和向秀、沛国刘伶、琅琊王戎。魏晋易代之际,朝中斗争激烈,时局纷纭多故,七人标榜老庄,崇尚清谈,志趣相投,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畅饮,为时人所推崇。笔筒以此为题,古松幽篁,七人幽游唱和,快意自然。这种以高士为题材进行的创作,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他们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
《竹人录》评价康雍年间,嘉定人顾宗玉“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纯以韵胜,珏则刻露精深,细入毫发。” 此件端奉辗转欣赏,层次遮掩压叠,有幽远无际之致,大有宗玉之风。另上海博物馆藏清初竹雕竹林七贤笔筒,构图与本器相类。
来源:清玩雅集会员旧藏。
参阅:上海博物馆编,《竹镂文心:明清竹刻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97页。
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总称,即谯国嵇康、陈留阮籍和阮咸、河内山涛和向秀、沛国刘伶、琅琊王戎。魏晋易代之际,朝中斗争激烈,时局纷纭多故,七人标榜老庄,崇尚清谈,志趣相投,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畅饮,为时人所推崇。笔筒以此为题,古松幽篁,七人幽游唱和,快意自然。这种以高士为题材进行的创作,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他们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
《竹人录》评价康雍年间,嘉定人顾宗玉“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纯以韵胜,珏则刻露精深,细入毫发。” 此件端奉辗转欣赏,层次遮掩压叠,有幽远无际之致,大有宗玉之风。另上海博物馆藏清初竹雕竹林七贤笔筒,构图与本器相类。
来源:清玩雅集会员旧藏。
参阅:上海博物馆编,《竹镂文心:明清竹刻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