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766
上一件
下一件
易大厂刻 宝岳楼 青田石自用印章
作品估价:RMB 8,000-12,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766
拍品名称:
易大厂刻 宝岳楼 青田石自用印章
材 质:
0.8×0.3×2.9cm.
拍品描述:
印文:宝岳楼。
边款:畕作小印。
出版:1.《孺斋自刻印存》,陈运彰辑,约1935年。
2.《易孺自用印存》P44,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3.《易大厂印举》P5,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4.《易孺自用印存》,现代钤拓本。
作者简介:易大厂(1874-1941)原名廷熹,旋易名孺,号季复、魏斋、韦斋、孺斋、屯公、念公等,广东鹤山人。精研书画、篆刻、碑版音韵、文字源流、乐理等,为陈兰甫嫡传弟子。曾任暨南大学、国立音乐院等教授,印铸局技师等。生平自诩:词第一,印次之,音韵又次之。诗文,下笔即成,从不起稿。著述宏丰。
提要:此印为古玺印一种表达。《易孺自用印存》释为“宝之楼”,误。此印后来未见在易大厂作品中钤盖。
百年通孺
—易大厂诗词书画印
“岭南擅书画篆刻者代不乏人,若求能以一身兼精文、诗、词、书、画、篆刻、音乐、声韵、训诂、佛学者,民国学人中当推易大厂。”易大厂才情不羁,潇洒率真,品性清高,学问广博而精深,在诗词格律、金石书画、词曲篆刻等方面皆有深诣,享有很高声誉。本季感恩易家后人倾囊,首次在拍场集中呈现易老印作、诗稿、手稿、拓片、印谱、绘画作品,全面回顾易大厂的艺术生涯。
借古玺开新风:散朗与奇逸
印作方面,大约五十余方。其中易大厂印作三十余方(基本见于《易孺自用印存》,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时间跨度基本覆盖其一生篆刻生涯。章太炎在评易大厂《玦亭玺印集》时说:“余观其朴劲遒美之执,殆足自豪于时。”沙孟海曾借古文辞四象论,比喻昌硕若太阳,时㭎若太阴,大厂若少阳,穆甫若少阴。沙氏以大厂印风奇肆空旷而谓之。此次展现易大厂自用自刻印作三十余方,既有其早中年以《摹印述》为范本学习汉印的痕迹,如朱文《鏡幮》、朱文《汉双环室》、朱文《百涩词心》、朱文《妙法莲华经浮图砖宧》等;又有于风格语言与精神上效仿悲盦印作,如白文《鹤山易憙》、朱文《大厂居士》等;亦有其于广雅书院就学期间曾拜访求教于黄牧甫而受到黟山派印风影响的朱文《大厂》;还有在李尹桑的规劝之下共习古玺而发印界之先的白文《人一庐》、白文《人一先生》、《广雅旧学》、白文《守愚齋》、白文《孝榖孺公》、朱白文《悲智盦》等;更有晚年具有开创性“散朗与奇逸”大写意古玺印风,白文《大厂居士孺》、白文《孺翁居士》、朱文《前休后巳盦主》、白文《敬告州邨更名曰待》、白文《緘公》、朱文《宜雅斋》、白文《孝穀》白文《屯老》兩面印、白文《邻花词客》、白文《大厂居士詩書畫記》、白文《大厂念翁》、白文《守愚翁》等等;还有其以甲骨、楷书入印的朱文《易大岸》、朱文《乙丑》、朱文《陈运彰》等,从整体上呈现出易大厂为晚清民国时期一位篆刻大家的风貌。
同时还展示了易大厂朋友圈黄牧甫、李尹桑、唐醉石、王福庵、易忠录、余仲嘉等人为其所刻或所藏印作,在艺术风貌中参照、互动,且大部分为第一次露面的精品,如黄牧甫白文《紫金花馆主人》、朱文《建道人书画》,唐醉石刻印面易忠录款文的白文《但恨金石南天贫》,王福庵朱文《小人有母》,李尹桑朱文《州邨》、朱文《宜雅斋藏书印》、白文《秋和诗孙》、朱文《“雙環圖形”》、朱文《许斋所藏》白文《易憙又名简》两面印,余仲嘉白文《易憙私印》等。以及易大厂所藏学生为其所刻印作和其所藏的漢白文《卫青》铜印、《□□信玺》秦封泥、徐三庚《云史》等。
其中,易大厂晚年寓居海上集结的印谱《玦亭玺印集》二册较为少见,弥足珍贵。《易孺自用印存》一函两册则为市场中希见易大厂自钤《孺斋自刻印存》后的补充。
从“百涩词心”到天机流露
易大厂对其篆刻素来“弢秘”“不亟亟恭其技”,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诗词学术上。易大厂一生所编著诗词众多,其中出版有《双清池馆集》《唐宋三大诗宗集》《北宋三家词》《大厂词稿》《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録》《孺斋丁戊稿》等。手稿有《庚辛游録》《湖上诗》《易大厂词》《念盦稿》(丁戊)《和玉田词》《孺斋别集》《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録》等,而这些未出版的作品其实有部分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録》评易大厂:“作诗二千余首,爱艰深,薄平易……”可推断易大厂诗作必在二千首以上。而许习文在《艺林广记(二十五)》中说:“易大厂喜作诗,自谓平生诗作在三万首之上,然足迹不及蜀中,故夏剑丞赠以联云:‘三千里外输苏轼,六十年中胜陆游。’”而易大厂作诗往往口占即成,有很多诗作并未辑録也是可能的,“居士自谓吟诗如吐痰,有痰在喉,吐之乃快。就以其快,时见草率”。许习文此言可能也是采自《易大厂居士书画印合编(何曼庵丛书第十二种)》一说,或可信,即使“三万首”似有夸大之意,其总量也颇为可观,足见易大厂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为诗即席而成,略不思索,过后多忘之”。易大厂之词略胜其诗,词稿亦不在少数。《易大厂诗词书画印图考》(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7月),收録易大厂诗词手稿五部:《庚辛游録》《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録》《念盦稿》《和田玉词》和《大厂词》,原大印刷。其中,后三部诗词稿为此次呈现重点,
易大厂第二本诗集为其集辑戊辰秋(民国十七年)至己巳夏(民国十八年)寓湖所得诗:《湖上寓居录》,即《湖上诗》,一册。题签:行书。内页:楷书魏碑体手稿。笺纸:八纵乌丝栏格,尺寸:宽十八厘米,高廿八厘米,竖式。共二卷,第一卷六十四页,第二卷三十一页,共九十五页。录诗共一百三十一首,约一一〇四五字。稿纸右边格外手写体楷书“仁山先师刻大厂缄元本证道歌注后叙板式”字,左边格外楷书“石埭弟子大厂敬以起信论语正信阁众造笺”字,纸骑缝边宋体楷书“除疑拾邪执起大乘正信”字。书内名“湖上寓居录”。全书分为“湖上寓居诗录”(卷一、二)、“访戴集”。时年大厂五十五岁。诗中大量与陈树人、何香凝唱和之快意人生佳句,信手拈来,诗情画意,为易大厂初入晚年人生体悟。
《念盦稿》,一册,有序言,纸本。题签:“念盦稿 丁戊”(行草),未署名。内页:行草书手稿,十纵乌丝栏格,纸本。尺寸:宽一八点四厘米,高二八点二厘米。易大厂集丁丑(一九三七)、戊寅(一九三八)两年诗词为《念盦稿·丁戊》。全稿大部分为易大厂和古代大家之作,并在诗作后附部分原诗。全诗词稿皆为易大厂答、谢、赠好友之作,涉及人物有心观、衡斋正修昆仲、吕贞白、陈运彰、贞干、沈知白等。
《大厂词》,一册,有序言,用“师竹友梅馆”笺抄録。题签:“大厂词”(楷书),未署名。内页:行书手稿。尺寸:宽一五点一厘米,高二六点四厘米。红色方格本,纵向二十五格,横向九格。稿外眉下有“师竹友梅馆”骑缝印刷红字。封面有“已选”二字,下钤有“玉父”(白文)印,叶恭绰审阅并选,类于《念盦稿》。此稿皆为易大厂和、步前人韵之作,填唐石刻《后庭宴》词四首,步、次循前唐冯延巳《瑞鹧鸪》二十八首,依冯延巳韵《芳草渡》一首,依顾夐韵《醉公子》一首,依李后主韵《谢新恩》一首,依毛文锡韵《鞓红》一首,依唐昭宗韵《巫山一段云》一首,依孙光宪韵《玉蝴蝶》一首,依李珣韵《望远行》一首,依欧阳炯韵《三字令》一首,依李中主韵《南唐浣溪纱》一首,依欧阳炯韵《春光好》九首,全稿共五十首。本稿主要是易大厂通过“幻予”之返观手法而作,所谓“借幻成予”,“幻耶?予耶?不可知矣!亦不皇问矣”。
所作时间为:戊寅(一九三六)腊月至己卯(一九三九)正月十六日之间。稿中第一首《后庭宴》题句有“戊寅腊阴雨之昼”,此点明始作时间,而最后《春光好》题句中有“已卯人日过了,八日起日赋一章”,至元月十六日止。
此稿,易大厂。晚清民初,“徽商称雄三百年,徽商足迹遍天下”,徽商旺川曹氏曹耆瑞和曹继发父子在武汉开设瑞馨泰茶号五丬及师竹友梅馆文具装裱店,“师竹友梅馆”以销售文房四宝而名。
另外,尚有易大厂诗词手稿及信札数页,特别是其一九二四年致惜白信札三开页透露其人生观的转变。
易大厂书法整体呈现为“以碑为尚,悲盦余韵”,以上手稿蝇头小楷即呈现了其案头功夫,可惜此次未有其书法作品,难以窥其全貌。易大厂曾言:“余与秋斋最爱北周书。”作为金石研究专家曾著有《中国金石史》《识字字典》《伪字汇周鼎秦彝》《汉石门颂跋》《魏斋汉碑跋》《北周要经洞摩崖》《荀诂》《魏碑别字汇释》(与王秋湄合作)《华严蠡测》《封泥集拓》等。此次亦征集了易大厂碑拓藏品“鎏金造像拓本两卷”“贾使君碑拓本”“魏张法寿造像拓本”“易大厂题北魏孙永安造像拓本”“吴大澂、李瑞清题跋阿容造像拓本”等,其中题跋极为精彩,值得玩味。
传统文人审美下写心画意:使笔不使墨
易大厂作画首先是站在文人戏墨的立场上,使笔不使墨,逸笔草草而成一件件写意之作,既是取法前人规范亦是选取黄公望、陈道复、石涛、石谿、八大山人等文人逸笔一路,甚至走向野逸简笔,因其绘画目的并非在于绘画本身,而是在于通过笔墨来表现性情和胸臆,故而,在其作品中很难见到大尺幅繁笔一路,而是尽量将情感与笔墨相互融合,此也更容易将其深厚学问融化于笔墨之间,也即,易大厂自我的定义必不是在职业画家一类,而是定义在文人于笔墨之间的戏弄,借笔墨以表达其对世间万物所思与情愫。此次共征集易大厂画作六件,人物画一件《设色人物无量寿图立轴》,为一九三七年,易大厂赠侄女蕴端贤(为易大厂长兄易顺彝女,嫁广州市市长欧阳驹)之作。花鸟画三件《设色花鸟朱竹石笋图立轴》《设色花鸟菊花图立轴》《设色花鸟为南园作杂花图立轴》皆为易大厂晚年之作,山水画二件《水墨山水为菩禅作山水扇面四幅》《设色山水赠公实春山图立轴》赠作为表现其笔墨情趣精品,亦为难得。
文|洪权(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Lot1766-1833易大厂诗词书画印专题
边款:畕作小印。
出版:1.《孺斋自刻印存》,陈运彰辑,约1935年。
2.《易孺自用印存》P44,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3.《易大厂印举》P5,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4.《易孺自用印存》,现代钤拓本。
作者简介:易大厂(1874-1941)原名廷熹,旋易名孺,号季复、魏斋、韦斋、孺斋、屯公、念公等,广东鹤山人。精研书画、篆刻、碑版音韵、文字源流、乐理等,为陈兰甫嫡传弟子。曾任暨南大学、国立音乐院等教授,印铸局技师等。生平自诩:词第一,印次之,音韵又次之。诗文,下笔即成,从不起稿。著述宏丰。
提要:此印为古玺印一种表达。《易孺自用印存》释为“宝之楼”,误。此印后来未见在易大厂作品中钤盖。
百年通孺
—易大厂诗词书画印
“岭南擅书画篆刻者代不乏人,若求能以一身兼精文、诗、词、书、画、篆刻、音乐、声韵、训诂、佛学者,民国学人中当推易大厂。”易大厂才情不羁,潇洒率真,品性清高,学问广博而精深,在诗词格律、金石书画、词曲篆刻等方面皆有深诣,享有很高声誉。本季感恩易家后人倾囊,首次在拍场集中呈现易老印作、诗稿、手稿、拓片、印谱、绘画作品,全面回顾易大厂的艺术生涯。
借古玺开新风:散朗与奇逸
印作方面,大约五十余方。其中易大厂印作三十余方(基本见于《易孺自用印存》,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时间跨度基本覆盖其一生篆刻生涯。章太炎在评易大厂《玦亭玺印集》时说:“余观其朴劲遒美之执,殆足自豪于时。”沙孟海曾借古文辞四象论,比喻昌硕若太阳,时㭎若太阴,大厂若少阳,穆甫若少阴。沙氏以大厂印风奇肆空旷而谓之。此次展现易大厂自用自刻印作三十余方,既有其早中年以《摹印述》为范本学习汉印的痕迹,如朱文《鏡幮》、朱文《汉双环室》、朱文《百涩词心》、朱文《妙法莲华经浮图砖宧》等;又有于风格语言与精神上效仿悲盦印作,如白文《鹤山易憙》、朱文《大厂居士》等;亦有其于广雅书院就学期间曾拜访求教于黄牧甫而受到黟山派印风影响的朱文《大厂》;还有在李尹桑的规劝之下共习古玺而发印界之先的白文《人一庐》、白文《人一先生》、《广雅旧学》、白文《守愚齋》、白文《孝榖孺公》、朱白文《悲智盦》等;更有晚年具有开创性“散朗与奇逸”大写意古玺印风,白文《大厂居士孺》、白文《孺翁居士》、朱文《前休后巳盦主》、白文《敬告州邨更名曰待》、白文《緘公》、朱文《宜雅斋》、白文《孝穀》白文《屯老》兩面印、白文《邻花词客》、白文《大厂居士詩書畫記》、白文《大厂念翁》、白文《守愚翁》等等;还有其以甲骨、楷书入印的朱文《易大岸》、朱文《乙丑》、朱文《陈运彰》等,从整体上呈现出易大厂为晚清民国时期一位篆刻大家的风貌。
同时还展示了易大厂朋友圈黄牧甫、李尹桑、唐醉石、王福庵、易忠录、余仲嘉等人为其所刻或所藏印作,在艺术风貌中参照、互动,且大部分为第一次露面的精品,如黄牧甫白文《紫金花馆主人》、朱文《建道人书画》,唐醉石刻印面易忠录款文的白文《但恨金石南天贫》,王福庵朱文《小人有母》,李尹桑朱文《州邨》、朱文《宜雅斋藏书印》、白文《秋和诗孙》、朱文《“雙環圖形”》、朱文《许斋所藏》白文《易憙又名简》两面印,余仲嘉白文《易憙私印》等。以及易大厂所藏学生为其所刻印作和其所藏的漢白文《卫青》铜印、《□□信玺》秦封泥、徐三庚《云史》等。
其中,易大厂晚年寓居海上集结的印谱《玦亭玺印集》二册较为少见,弥足珍贵。《易孺自用印存》一函两册则为市场中希见易大厂自钤《孺斋自刻印存》后的补充。
从“百涩词心”到天机流露
易大厂对其篆刻素来“弢秘”“不亟亟恭其技”,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诗词学术上。易大厂一生所编著诗词众多,其中出版有《双清池馆集》《唐宋三大诗宗集》《北宋三家词》《大厂词稿》《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録》《孺斋丁戊稿》等。手稿有《庚辛游録》《湖上诗》《易大厂词》《念盦稿》(丁戊)《和玉田词》《孺斋别集》《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録》等,而这些未出版的作品其实有部分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録》评易大厂:“作诗二千余首,爱艰深,薄平易……”可推断易大厂诗作必在二千首以上。而许习文在《艺林广记(二十五)》中说:“易大厂喜作诗,自谓平生诗作在三万首之上,然足迹不及蜀中,故夏剑丞赠以联云:‘三千里外输苏轼,六十年中胜陆游。’”而易大厂作诗往往口占即成,有很多诗作并未辑録也是可能的,“居士自谓吟诗如吐痰,有痰在喉,吐之乃快。就以其快,时见草率”。许习文此言可能也是采自《易大厂居士书画印合编(何曼庵丛书第十二种)》一说,或可信,即使“三万首”似有夸大之意,其总量也颇为可观,足见易大厂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为诗即席而成,略不思索,过后多忘之”。易大厂之词略胜其诗,词稿亦不在少数。《易大厂诗词书画印图考》(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7月),收録易大厂诗词手稿五部:《庚辛游録》《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録》《念盦稿》《和田玉词》和《大厂词》,原大印刷。其中,后三部诗词稿为此次呈现重点,
易大厂第二本诗集为其集辑戊辰秋(民国十七年)至己巳夏(民国十八年)寓湖所得诗:《湖上寓居录》,即《湖上诗》,一册。题签:行书。内页:楷书魏碑体手稿。笺纸:八纵乌丝栏格,尺寸:宽十八厘米,高廿八厘米,竖式。共二卷,第一卷六十四页,第二卷三十一页,共九十五页。录诗共一百三十一首,约一一〇四五字。稿纸右边格外手写体楷书“仁山先师刻大厂缄元本证道歌注后叙板式”字,左边格外楷书“石埭弟子大厂敬以起信论语正信阁众造笺”字,纸骑缝边宋体楷书“除疑拾邪执起大乘正信”字。书内名“湖上寓居录”。全书分为“湖上寓居诗录”(卷一、二)、“访戴集”。时年大厂五十五岁。诗中大量与陈树人、何香凝唱和之快意人生佳句,信手拈来,诗情画意,为易大厂初入晚年人生体悟。
《念盦稿》,一册,有序言,纸本。题签:“念盦稿 丁戊”(行草),未署名。内页:行草书手稿,十纵乌丝栏格,纸本。尺寸:宽一八点四厘米,高二八点二厘米。易大厂集丁丑(一九三七)、戊寅(一九三八)两年诗词为《念盦稿·丁戊》。全稿大部分为易大厂和古代大家之作,并在诗作后附部分原诗。全诗词稿皆为易大厂答、谢、赠好友之作,涉及人物有心观、衡斋正修昆仲、吕贞白、陈运彰、贞干、沈知白等。
《大厂词》,一册,有序言,用“师竹友梅馆”笺抄録。题签:“大厂词”(楷书),未署名。内页:行书手稿。尺寸:宽一五点一厘米,高二六点四厘米。红色方格本,纵向二十五格,横向九格。稿外眉下有“师竹友梅馆”骑缝印刷红字。封面有“已选”二字,下钤有“玉父”(白文)印,叶恭绰审阅并选,类于《念盦稿》。此稿皆为易大厂和、步前人韵之作,填唐石刻《后庭宴》词四首,步、次循前唐冯延巳《瑞鹧鸪》二十八首,依冯延巳韵《芳草渡》一首,依顾夐韵《醉公子》一首,依李后主韵《谢新恩》一首,依毛文锡韵《鞓红》一首,依唐昭宗韵《巫山一段云》一首,依孙光宪韵《玉蝴蝶》一首,依李珣韵《望远行》一首,依欧阳炯韵《三字令》一首,依李中主韵《南唐浣溪纱》一首,依欧阳炯韵《春光好》九首,全稿共五十首。本稿主要是易大厂通过“幻予”之返观手法而作,所谓“借幻成予”,“幻耶?予耶?不可知矣!亦不皇问矣”。
所作时间为:戊寅(一九三六)腊月至己卯(一九三九)正月十六日之间。稿中第一首《后庭宴》题句有“戊寅腊阴雨之昼”,此点明始作时间,而最后《春光好》题句中有“已卯人日过了,八日起日赋一章”,至元月十六日止。
此稿,易大厂。晚清民初,“徽商称雄三百年,徽商足迹遍天下”,徽商旺川曹氏曹耆瑞和曹继发父子在武汉开设瑞馨泰茶号五丬及师竹友梅馆文具装裱店,“师竹友梅馆”以销售文房四宝而名。
另外,尚有易大厂诗词手稿及信札数页,特别是其一九二四年致惜白信札三开页透露其人生观的转变。
易大厂书法整体呈现为“以碑为尚,悲盦余韵”,以上手稿蝇头小楷即呈现了其案头功夫,可惜此次未有其书法作品,难以窥其全貌。易大厂曾言:“余与秋斋最爱北周书。”作为金石研究专家曾著有《中国金石史》《识字字典》《伪字汇周鼎秦彝》《汉石门颂跋》《魏斋汉碑跋》《北周要经洞摩崖》《荀诂》《魏碑别字汇释》(与王秋湄合作)《华严蠡测》《封泥集拓》等。此次亦征集了易大厂碑拓藏品“鎏金造像拓本两卷”“贾使君碑拓本”“魏张法寿造像拓本”“易大厂题北魏孙永安造像拓本”“吴大澂、李瑞清题跋阿容造像拓本”等,其中题跋极为精彩,值得玩味。
传统文人审美下写心画意:使笔不使墨
易大厂作画首先是站在文人戏墨的立场上,使笔不使墨,逸笔草草而成一件件写意之作,既是取法前人规范亦是选取黄公望、陈道复、石涛、石谿、八大山人等文人逸笔一路,甚至走向野逸简笔,因其绘画目的并非在于绘画本身,而是在于通过笔墨来表现性情和胸臆,故而,在其作品中很难见到大尺幅繁笔一路,而是尽量将情感与笔墨相互融合,此也更容易将其深厚学问融化于笔墨之间,也即,易大厂自我的定义必不是在职业画家一类,而是定义在文人于笔墨之间的戏弄,借笔墨以表达其对世间万物所思与情愫。此次共征集易大厂画作六件,人物画一件《设色人物无量寿图立轴》,为一九三七年,易大厂赠侄女蕴端贤(为易大厂长兄易顺彝女,嫁广州市市长欧阳驹)之作。花鸟画三件《设色花鸟朱竹石笋图立轴》《设色花鸟菊花图立轴》《设色花鸟为南园作杂花图立轴》皆为易大厂晚年之作,山水画二件《水墨山水为菩禅作山水扇面四幅》《设色山水赠公实春山图立轴》赠作为表现其笔墨情趣精品,亦为难得。
文|洪权(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Lot1766-1833易大厂诗词书画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