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82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王玘制蕉石图竹笔筒
作品估价:RMB 400,000-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082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王玘制蕉石图竹笔筒
年 代:
清乾隆
材 质:
H: 13.5 cm (5 3/8 in.)
拍品描述:
“王玘制”款,“席珍”方印
来源:北京拍卖会,2010年6月5日,lot4613
笔筒截取细密坚实的天然竹段所制,琥珀色泽,宝光莹润。口底相若,形体端庄隽雅,细巧制作,器表包浆晶润,可见竹质纹理丝丝密密。器身圆润,沿边处理精到,壁面较厚,下具三矮足。筒壁一面以陷地浅刻法刻划蕉石图,山石错落有致,三株芭蕉和繁茂花草生于山石之间,蕉叶阔大舒展,叶脉刻画写意,芭蕉果实挂在枝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纹饰经营有度,富有层次感,笔意娴熟,加强了表现力,构图疏朗得当,极见功力,给人以水墨小品画的清幽之境。竹石芭蕉纹装饰始见于元代瓷器上,明清时期流行,其后成为瓷器传统装饰纹样延用,竹刻作品少见。
另一面以刀代笔,阴刻行楷句:“槛外蕉心卷叶。挂空星斗满,情天热。许并玉香脂滑。何况翡翠屏深,鸳鸯枕惬。恰如花际醉蝶。休逐梦泥雪。还想到、别来低低说。对向愿,甚时了,相就锦帐偎云,珠帘倚月。”末属“王玘制”款,并署“席珍”方印,刻字清隽洁净,刀法细腻圆顺,颇具文人意趣,清雅秀美,观之则给人予绮丽的幻境。
在嘉定竹刻当中,王玘的传世作品极为少见。目前能查到资料可作参阅对比的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两件王玘的竹刻臂搁作品,详见可参阅《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页132-135。
王玘,字席珍,号春江,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谓韶孙,存素子。丰貌修髯,年七十余,行不用杖。善刻竹,工刻花卉,尤善折枝兰,清微淡远,虽一花片叶,对之时竟觉体芬芳。清时,王玘继承了祖辈传下来的吴氏薄地阳文法的浅浮雕手法,在竹刻界相当有声誉,曾著录于《竹人录》。
参阅:《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页132-135
来源:北京拍卖会,2010年6月5日,lot4613
笔筒截取细密坚实的天然竹段所制,琥珀色泽,宝光莹润。口底相若,形体端庄隽雅,细巧制作,器表包浆晶润,可见竹质纹理丝丝密密。器身圆润,沿边处理精到,壁面较厚,下具三矮足。筒壁一面以陷地浅刻法刻划蕉石图,山石错落有致,三株芭蕉和繁茂花草生于山石之间,蕉叶阔大舒展,叶脉刻画写意,芭蕉果实挂在枝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纹饰经营有度,富有层次感,笔意娴熟,加强了表现力,构图疏朗得当,极见功力,给人以水墨小品画的清幽之境。竹石芭蕉纹装饰始见于元代瓷器上,明清时期流行,其后成为瓷器传统装饰纹样延用,竹刻作品少见。
另一面以刀代笔,阴刻行楷句:“槛外蕉心卷叶。挂空星斗满,情天热。许并玉香脂滑。何况翡翠屏深,鸳鸯枕惬。恰如花际醉蝶。休逐梦泥雪。还想到、别来低低说。对向愿,甚时了,相就锦帐偎云,珠帘倚月。”末属“王玘制”款,并署“席珍”方印,刻字清隽洁净,刀法细腻圆顺,颇具文人意趣,清雅秀美,观之则给人予绮丽的幻境。
在嘉定竹刻当中,王玘的传世作品极为少见。目前能查到资料可作参阅对比的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两件王玘的竹刻臂搁作品,详见可参阅《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页132-135。
王玘,字席珍,号春江,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谓韶孙,存素子。丰貌修髯,年七十余,行不用杖。善刻竹,工刻花卉,尤善折枝兰,清微淡远,虽一花片叶,对之时竟觉体芬芳。清时,王玘继承了祖辈传下来的吴氏薄地阳文法的浅浮雕手法,在竹刻界相当有声誉,曾著录于《竹人录》。
参阅:《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页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