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56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炉钧釉小赏瓶
作品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056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炉钧釉小赏瓶
年 代:
清乾隆
材 质:
H: 24.7 cm (9 3/4 in.) H: 29 cm (11 3/8 in.) (含座)
拍品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带木座
来源: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1日,lot638;
香港苏富比,2015年10月7日,lot3616
本品撇口,细长颈,丰肩,圆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外撇式高圈足。器型端庄大方,线条起伏多变,造型挺拔秀美,为清宫御瓷典范之作。通体炉钧釉,釉质滋润,结晶极佳,妍红紫兰融汇交织,如云如霓,翎羽光灿,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是为炉钧釉中之上品。底部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早期官窑款识。
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奉命前往景德镇协助年希尧佐理陶务,第二年即派遣幕友吴尧圃前往调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日后据以研制出数种釉色。炉均釉即为雍正时期唐英督窑时在仿钧基础上创制的新品种,系两次入窑烧就的低温釉,其结晶体呈现出红、蓝、紫等色,并熔融一体。其中红色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称之为“高粱红”,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乾隆一朝炉钧釉色,除乾隆初期唐英督造作品外,大多无红点。本品通体“高粱红”斑随处可见,堪称乾隆炉钧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乾隆时期创作了不少器型相类的单色釉赏瓶,如窑变釉、天青釉、茶叶末釉等,但尺寸多比本品丰硕,器高多在40厘米左右,而本品高仅逾20厘米,小器大样,风韵隽永,若用于插花,陈设于案头,将呈现出无限之美感。如郎世宁的《聚瑞图轴》所绘,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内,放于书斋案头做装饰。
本品存世罕见,市场流通中仅见两例与本品相同,分别于1979年和1994年于洛杉矶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释出。另可参考一尺寸相同的天青釉作品,曾为英国铁路基金会藏品,售于香港苏富比,2024年4月9日,lot3644,成交价高达368万港币。足见市场对于此式造型御器之喜爱。
本品造型优美典雅,器身不加雕镂,别无装点,唯以釉色取胜,美轮美奂,颇值关注。
参阅: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1日,lot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