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85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作品估价:RMB 11,000,000-16,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985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年 代:
清乾隆
材 质:
H: 44.4 cm (17 1/2 in.)
拍品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来源: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北京翰海,1999年7月5日,lot1367;
北京翰海,2004年1月12日,lot2462;
北京翰海,2010年12月11日,lot2327;
北京拍卖会,2021年12月5日,lot 5551
著录:
1:《翰海十年纪念(1994-2004)·古董卷》,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03页
2:《翰海二十周年精品录——古董卷》,何小平等主编、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编,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274页
展览:《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保利艺术博物馆,2021年10月15日-11月2日
本品体量硕大,气势颇为恢宏,敞口,口下渐广,双螭耳,垂腹,圈足。通体纹饰以粉彩绘就,肩部置双矾红描金螭龙耳,腹部通景满绘百鹿图。画面中山峦叠嶂,山石绿色为地,设色深浅有别,最深处以蓝彩绘就,颇具时代特征,笔触极为精细,皴法细腻自然,浮云飘逸,溪流潺潺,林间蟠桃正熟,娇嫩欲滴,五色灵芝从旁逸出,瑞意满满。山石草木间梅花鹿、玄鹿、白鹿神态各异。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幅画面纹饰布局饱满,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宛若一幅山水瑞鹿画卷呈现于眼前。鹿与“禄”同音,被视为长寿之象征。相传鹿“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是长寿的仙兽,本品即绘有白色与玄色鹿。百鹿图题材历史悠久,宋代即已流行。《画学集成》记载宋代元祐绍圣年间的河中人马贲,即擅长绘制百牛、百羊、百鹿图。《式古堂书画汇考》记录严嵩家中书画有五福如意、五云梁栋、百鹿骈臻、海屋添、百鹿图、百马图。百鹿图出现于瓷器之上,肇始于明代嘉万时期,明代御窑瓷器中亦使用百鹿图样,为祝颂富贵长寿的吉祥图式。明清帝王极其重视祥瑞,认为其是君德贤明的征兆,皇帝行仁政,天便降下祥瑞之物,以示褒奖,鹿便是其中一种瑞兽,明清常见有官方关于鹿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收到蒙古台吉敬献的纯白鹿,因恰逢孝圣宪皇太后六旬寿诞,便将此鹿命名为“瑞麅(鹿)”,并命宫廷画师郎世宁绘此鹿,亲自题诗赞叹白鹿出现是“天心庆苑早,德产祝慈宁”的祥瑞天意。崇庆皇太后八十圣寿之时,乾隆皇帝又以鹿为题作《多禄图》,画面中溪水边群鹿嬉戏打闹,题跋读“鹿为不老之兽,装以成轴,敬献慈宁,用介眉寿也”,可见鹿的形象饱含福寿安康的吉祥寓意。除以鹿喻“禄”的吉祥寓意外,鹿在清代更有其特殊的政治意义。清人以骑射立国,武功定天下,清朝历代帝王对于骑射围猎尤为重视,每年秋季在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二盟之牧地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围猎区内设置行宫,以满洲八旗兵为营卫,凡内外蒙古扎萨克均率左右分班扈从,这一活动被即称为“木兰秋狝”,意为“哨鹿”。乾隆皇帝至木兰围场四十次,行围五百九十二场,期间猎鹿无数。因而鹿的意象又包含了乾隆帝不忘祖先创业艰难,祈求国运昌盛之意。赋予了此双重意义的百鹿尊堪称帝王铭德之器,天禄永昌,彰天下之大,显盛世之治。本品所绘百鹿图,其粉本或源自清代画家沈铨所作《百鹤百鹿图》六扇屏风,是图以平远法构图,松柏丛林间,群鹿姿态各异,或行或止,或低头食草,或嬉戏玩耍,作品之构图、群鹿之姿态与本品颇为相似,画工将沈铨所描绘的苍劲古朴、安逸静谧之景象复刻得淋漓尽致,此二者应有借鉴关系。沈铨师胡湄,其笔意远追北宋黄家,近取明代吕纪画法,于花鸟走兽的描绘有深厚的写实功底,以精密妍丽见长。曾东渡日本,虽其在日本居住不足两年,却在日本画坛引起一阵旋风,其绘画风格在日本迅速发展为“南苹画派”,对日本绘画艺术影响深远。沈铨于1739年回国后,画名渐盛,从其后期作品钤“臣铨印”、“臣铨之印”可见其颇受乾隆皇帝青睐,此时其画风也开始具有宫廷气息,始绘名贵鸟兽,配以四季景物,极具富丽堂皇之感。存世可见万历五彩百鹿图大罐,器型与本品略有差异,唇口,束颈,丰肩,及底内收,腹部通景绘百鹿图。清代百鹿尊或在明代基础上对器型加以变化,乾隆时期始烧,后历代延续烧造,以乾隆朝作品最为著名,在清档中名为“百禄尊”。检索公私收藏可知,清代乾隆时期百鹿尊,见有无耳尊、矾红耳和蓝彩耳三个品种,存世甚罕。此三品种尺寸皆一致,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且矾红耳与蓝彩耳二品种,其百鹿图山石树木走势布局大致相类,但具体细节如鹿之设色、山石皴法略有差异。无耳百鹿尊存世仅见日本静嘉堂所藏一例,山石苍茫,不用青绿,重其皴法,普遍认为此式百鹿尊因借鉴明代范本,因而无耳,曾于乾隆早期短暂烧造,数量极少。蓝彩螭龙耳百鹿尊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对,螭耳施蓝釉点黄彩,群鹿与山石布局相类,毛发、斑点等具体设色有差异。矾红耳品种可参考故宫博物院所藏。矾红螭龙耳品种可细分为四式,一式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为例,百鹿以长溪上下分隔,所绘百鹿图采取西方透视远小近大的技巧,近口处鹿小,近足处鹿大。另三式分别绘百鹿、五十鹿和十鹿,本品为绘十鹿者,此式与上述以长溪上下分隔者不同,是所有百鹿尊中,绘鹿最大者,当属市场流通中之孤品。
参阅:《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七卷,清(上)》,湖南美术出版社,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编辑委员会,1998年,第244页,图203;
《静嘉堂藏清朝陶磁景德镇官窑の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东京,2006年,第68页,编号58;
《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第156页,图5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第134-135页,编号90
来源: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北京翰海,1999年7月5日,lot1367;
北京翰海,2004年1月12日,lot2462;
北京翰海,2010年12月11日,lot2327;
北京拍卖会,2021年12月5日,lot 5551
著录:
1:《翰海十年纪念(1994-2004)·古董卷》,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03页
2:《翰海二十周年精品录——古董卷》,何小平等主编、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编,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274页
展览:《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保利艺术博物馆,2021年10月15日-11月2日
本品体量硕大,气势颇为恢宏,敞口,口下渐广,双螭耳,垂腹,圈足。通体纹饰以粉彩绘就,肩部置双矾红描金螭龙耳,腹部通景满绘百鹿图。画面中山峦叠嶂,山石绿色为地,设色深浅有别,最深处以蓝彩绘就,颇具时代特征,笔触极为精细,皴法细腻自然,浮云飘逸,溪流潺潺,林间蟠桃正熟,娇嫩欲滴,五色灵芝从旁逸出,瑞意满满。山石草木间梅花鹿、玄鹿、白鹿神态各异。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幅画面纹饰布局饱满,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宛若一幅山水瑞鹿画卷呈现于眼前。鹿与“禄”同音,被视为长寿之象征。相传鹿“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是长寿的仙兽,本品即绘有白色与玄色鹿。百鹿图题材历史悠久,宋代即已流行。《画学集成》记载宋代元祐绍圣年间的河中人马贲,即擅长绘制百牛、百羊、百鹿图。《式古堂书画汇考》记录严嵩家中书画有五福如意、五云梁栋、百鹿骈臻、海屋添、百鹿图、百马图。百鹿图出现于瓷器之上,肇始于明代嘉万时期,明代御窑瓷器中亦使用百鹿图样,为祝颂富贵长寿的吉祥图式。明清帝王极其重视祥瑞,认为其是君德贤明的征兆,皇帝行仁政,天便降下祥瑞之物,以示褒奖,鹿便是其中一种瑞兽,明清常见有官方关于鹿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收到蒙古台吉敬献的纯白鹿,因恰逢孝圣宪皇太后六旬寿诞,便将此鹿命名为“瑞麅(鹿)”,并命宫廷画师郎世宁绘此鹿,亲自题诗赞叹白鹿出现是“天心庆苑早,德产祝慈宁”的祥瑞天意。崇庆皇太后八十圣寿之时,乾隆皇帝又以鹿为题作《多禄图》,画面中溪水边群鹿嬉戏打闹,题跋读“鹿为不老之兽,装以成轴,敬献慈宁,用介眉寿也”,可见鹿的形象饱含福寿安康的吉祥寓意。除以鹿喻“禄”的吉祥寓意外,鹿在清代更有其特殊的政治意义。清人以骑射立国,武功定天下,清朝历代帝王对于骑射围猎尤为重视,每年秋季在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二盟之牧地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围猎区内设置行宫,以满洲八旗兵为营卫,凡内外蒙古扎萨克均率左右分班扈从,这一活动被即称为“木兰秋狝”,意为“哨鹿”。乾隆皇帝至木兰围场四十次,行围五百九十二场,期间猎鹿无数。因而鹿的意象又包含了乾隆帝不忘祖先创业艰难,祈求国运昌盛之意。赋予了此双重意义的百鹿尊堪称帝王铭德之器,天禄永昌,彰天下之大,显盛世之治。本品所绘百鹿图,其粉本或源自清代画家沈铨所作《百鹤百鹿图》六扇屏风,是图以平远法构图,松柏丛林间,群鹿姿态各异,或行或止,或低头食草,或嬉戏玩耍,作品之构图、群鹿之姿态与本品颇为相似,画工将沈铨所描绘的苍劲古朴、安逸静谧之景象复刻得淋漓尽致,此二者应有借鉴关系。沈铨师胡湄,其笔意远追北宋黄家,近取明代吕纪画法,于花鸟走兽的描绘有深厚的写实功底,以精密妍丽见长。曾东渡日本,虽其在日本居住不足两年,却在日本画坛引起一阵旋风,其绘画风格在日本迅速发展为“南苹画派”,对日本绘画艺术影响深远。沈铨于1739年回国后,画名渐盛,从其后期作品钤“臣铨印”、“臣铨之印”可见其颇受乾隆皇帝青睐,此时其画风也开始具有宫廷气息,始绘名贵鸟兽,配以四季景物,极具富丽堂皇之感。存世可见万历五彩百鹿图大罐,器型与本品略有差异,唇口,束颈,丰肩,及底内收,腹部通景绘百鹿图。清代百鹿尊或在明代基础上对器型加以变化,乾隆时期始烧,后历代延续烧造,以乾隆朝作品最为著名,在清档中名为“百禄尊”。检索公私收藏可知,清代乾隆时期百鹿尊,见有无耳尊、矾红耳和蓝彩耳三个品种,存世甚罕。此三品种尺寸皆一致,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且矾红耳与蓝彩耳二品种,其百鹿图山石树木走势布局大致相类,但具体细节如鹿之设色、山石皴法略有差异。无耳百鹿尊存世仅见日本静嘉堂所藏一例,山石苍茫,不用青绿,重其皴法,普遍认为此式百鹿尊因借鉴明代范本,因而无耳,曾于乾隆早期短暂烧造,数量极少。蓝彩螭龙耳百鹿尊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对,螭耳施蓝釉点黄彩,群鹿与山石布局相类,毛发、斑点等具体设色有差异。矾红耳品种可参考故宫博物院所藏。矾红螭龙耳品种可细分为四式,一式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为例,百鹿以长溪上下分隔,所绘百鹿图采取西方透视远小近大的技巧,近口处鹿小,近足处鹿大。另三式分别绘百鹿、五十鹿和十鹿,本品为绘十鹿者,此式与上述以长溪上下分隔者不同,是所有百鹿尊中,绘鹿最大者,当属市场流通中之孤品。
参阅:《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七卷,清(上)》,湖南美术出版社,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编辑委员会,1998年,第244页,图203;
《静嘉堂藏清朝陶磁景德镇官窑の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东京,2006年,第68页,编号58;
《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第156页,图5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第134-135页,编号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