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67
上一件
下一件
明成化 白釉加康熙五彩十六子婴戏图碗
作品估价:RMB 100,000-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967
拍品名称:
明成化 白釉加康熙五彩十六子婴戏图碗
年 代:
明成化
材 质:
直径18.5cm
拍品描述: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成化本朝
本品撇口,弧腹,下承圈足,通体施透明釉,外壁五彩绘婴戏图,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细观本品胎釉可以发现,胎质洁白细腻,颇有明成窑意韵,而彩明显为康熙五彩。因此可初步推测,本品以成化白胎,康熙施五彩绘就而成。
本品所落成化官窑楷书款在传世流通成化瓷器中并不多见,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只成化白釉碗,其落“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款识与本品高度相似,均是“大”字右侧不出头,应为同一人所写。市场流通者中,见纽约佳士得2010秋季拍卖会第1359号“明成化 白釉碗”,尺寸与本品相当,外壁无纹饰,仅外底落“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结字、落笔与本品极为相似。此二者可与本品对读。
此式庭院婴戏题材在瓷器中运用始见于宣德御窑青花大碗之上,为旷世名品,彼时此式图案未有定式,画风粗犷、内容不逾矩。所绘童子衣着动作、置景、碗之器型也不尽相同,但大多都见有三至五名童子围绕大缸捉鱼这一标志性动作。清代康熙御窑延续了这一品种,但清代婴戏图未见与明代纹饰完全一致者,在明代基础上创造现有图式,且除青花外又见白地五彩及珊瑚红地五彩两种,成为官窑定式。对此清末寂园叟陈浏在其所著的《陶雅》一书记载:“康熙有抹红金彩十六子大碗,三儿在鱼缸捉鱼,一儿携松鼠,尤有神致”。其上所绘与本品颇为相类,仅是省去孩童身后的景致。
利用前朝素瓷后加彩是康熙朝颇为常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康熙朝珐琅彩牡丹纹盘,便是以永乐白胎,康熙朝后加珐琅彩制成。以明代白胎,绘珐琅者可见《活计档》。乾隆十九年(1754年),有记载“总管潘凤交,嘉靖明款白磁茶钟八件(二等)、永乐暗款白磁茶钟八件(二等)……着交珐琅处烧珐琅”,可见此举从康熙可延续至乾隆时期。另外,加康熙五彩作品可见北京保利2015年12月8日拍卖会第8621号“明成化 白釉加康熙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盘”,是康熙朝在成化素瓷上后加五彩制成。由此可见,康熙朝在明代素胎后加彩之举时有所见,应属内廷以明代白胎加彩而成,属于清代宫廷的延续之作,意义非凡。
本品设色清丽,笔致劲秀不俗,必出名手。五彩臻极之时,御窑以前朝名瓷为底,灵心妙绘,可谓合璧连城之珍。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王莉英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第130、172页,图119、158;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上)》,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故宫出版社,2016年,第142-143、146-147页,图51、53;
纽约佳士得,2010年9月17日,Lot1359(成交价1,178,500美元);
北京拍卖会,2015年12月8日,Lot8621(成交价20,7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