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33
上一件
下一件
清康熙 素三彩耕织图、山水人物纹茶圆一对
作品估价:RMB 560,000-86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933
拍品名称:
清康熙 素三彩耕织图、山水人物纹茶圆一对
年 代:
清康熙
材 质:
D: 10 cm (3 7/8 in.)(2)
拍品描述: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带木座,带旧包装
本品敞口,弧腹,小圈足。杯外壁分别以素三彩通景绘制山水人物图及耕织图。其中山水人物图杯画面见二高士于江岸边闲谈,对面水榭中亦见一高士观涓涓之流水,江面孤帆远影,江岸山石嵯峨,草木华滋,一派清雅悠远之境,极具浓郁的文人气息。另一耕织图杯见一农夫持耖破土碎块,田埂小桥边见一牧童正吹笛放牧。一派恬淡和谐的田园劳作场景跃然于其上。底部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山水人物纹是康熙时期瓷器装饰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装饰题材,这一时期所绘山水纹饰注重文人意境的表达,在构图、绘画技法上对文人水墨画多有借鉴。如本品以平远式构图法绘制而成,并采用大面积留白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此外,在绘画技法上,山石采用康熙时期颇为流行的披麻皴法绘就,在设色上采用绿、湖水绿、淡紫等进行渲染,宛如一幅青绿山水画卷,颇具文人山水意境。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二次南巡时,偶获宋楼俦所绘的《耕织图》,展卷阅览之余,感慨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作为基础重绘《御制耕织全图》。并亲撰序文,于每图上亲笔题写七言诗,首开清代帝王亲颁《耕织图》的先河。康熙《御制耕织全图》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本品所绘属耕部第四图“耖”。耖,本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业工具,其结构为木制框架,底部嵌有铁齿或竹齿,使用时由人力或畜力牵引,将犁耕后的土块进一步打碎、摊平,这也是插秧前的准备工作。本品所绘即为这一画面。
因《耕织图》“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在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故而深受康熙皇帝喜爱。故而康熙时期以耕织图为瓷器装饰图案颇为流行。这类瓷器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备受后世称赞。清人陈浏《陶雅》赞曰:“康熙彩画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佳。”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赞:“‘耕织图’为康熙官窑精品,兼有御制诗,楷亦精美,声价殆侔于鸡缸也。”检索公私收藏,可知《中国名陶展》中曾收录有一件同时期素三彩飞鸣宿食图杯,其款识书写与本品如出一辙,可资比较。
本品造型小巧隽永,盈手可握,颇为雅致。此外,其素三彩装饰山水人物和耕织图纹饰在同期杯类器物中即为罕见,且一寄情文人山水,一感念百姓生活,可以理解为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读。不失为一对颇具欣赏、研究和收藏价值的熙朝素三彩佳作。
参阅:《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瓷2000年の精华》,林屋晴三等编,1992年,第111页,图116
本品敞口,弧腹,小圈足。杯外壁分别以素三彩通景绘制山水人物图及耕织图。其中山水人物图杯画面见二高士于江岸边闲谈,对面水榭中亦见一高士观涓涓之流水,江面孤帆远影,江岸山石嵯峨,草木华滋,一派清雅悠远之境,极具浓郁的文人气息。另一耕织图杯见一农夫持耖破土碎块,田埂小桥边见一牧童正吹笛放牧。一派恬淡和谐的田园劳作场景跃然于其上。底部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山水人物纹是康熙时期瓷器装饰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装饰题材,这一时期所绘山水纹饰注重文人意境的表达,在构图、绘画技法上对文人水墨画多有借鉴。如本品以平远式构图法绘制而成,并采用大面积留白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此外,在绘画技法上,山石采用康熙时期颇为流行的披麻皴法绘就,在设色上采用绿、湖水绿、淡紫等进行渲染,宛如一幅青绿山水画卷,颇具文人山水意境。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二次南巡时,偶获宋楼俦所绘的《耕织图》,展卷阅览之余,感慨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作为基础重绘《御制耕织全图》。并亲撰序文,于每图上亲笔题写七言诗,首开清代帝王亲颁《耕织图》的先河。康熙《御制耕织全图》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本品所绘属耕部第四图“耖”。耖,本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业工具,其结构为木制框架,底部嵌有铁齿或竹齿,使用时由人力或畜力牵引,将犁耕后的土块进一步打碎、摊平,这也是插秧前的准备工作。本品所绘即为这一画面。
因《耕织图》“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在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故而深受康熙皇帝喜爱。故而康熙时期以耕织图为瓷器装饰图案颇为流行。这类瓷器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备受后世称赞。清人陈浏《陶雅》赞曰:“康熙彩画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佳。”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赞:“‘耕织图’为康熙官窑精品,兼有御制诗,楷亦精美,声价殆侔于鸡缸也。”检索公私收藏,可知《中国名陶展》中曾收录有一件同时期素三彩飞鸣宿食图杯,其款识书写与本品如出一辙,可资比较。
本品造型小巧隽永,盈手可握,颇为雅致。此外,其素三彩装饰山水人物和耕织图纹饰在同期杯类器物中即为罕见,且一寄情文人山水,一感念百姓生活,可以理解为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读。不失为一对颇具欣赏、研究和收藏价值的熙朝素三彩佳作。
参阅:《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瓷2000年の精华》,林屋晴三等编,1992年,第111页,图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