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26
上一件
下一件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青花开光文人诗意图莲子罐
作品估价:RMB 120,000-22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926
拍品名称: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青花开光文人诗意图莲子罐
年 代: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材 质:
H: 29.5 cm (11 5/8 in.)
拍品描述:
来源:
逸汝山房珍藏
题识“吴淞江上老迂疏,自笑年来活计无。只有砚田耕未了,好花还向笔端锄。庚辰(1640年)春日述唐人诗,写为可竹居”、钤印“竹景”;题识“苍藓蒙茸碧草芊,梅花道人神可传。我呼为文应自然,仍具袍笏拜其前,君不见米家颠”、钤印“清供”;题识“仿高秋父笔”;题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钤印“清供”;题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钤印“可竹斋”
本品造型饱满,胎釉结合致密,口沿下以青花绘错落有致的蕉叶纹一周。外壁以青花绘三组诗文配以开光,开光内绘与诗文对应山水人物纹饰,青花色泽青翠,画意精妙,近似水墨写意风格。一侧诗文为“苍藓蒙茸碧草芊,梅花道人神可传。我呼为文应自然,仍具袍笏拜其前,君不见米家颠”,诗文摘自明闵景贤所作《梅花道人画意石》。下方扇形开光内绘奇石,落款“仿高秋父笔”。画意角度,其奇石颇类陈洪绶风格,故宫博物院藏陈洪绶《红荷轴》中洞石颇类;另一诗文为“吴淞江上老迂疏,自笑年来活计无。只有砚田耕未了,好花还向笔端锄。庚辰(1640年)春日述唐人诗,写为可竹居”,钤印“竹”、“景(也可作影)”。此诗文为沈渊所作。首都博物馆藏有陈淳《牡丹图卷》,其上亦见此诗,右侧长方形开光内绘山石花虫。而此处亦与陈洪绶笔意相通,其《花蝶图》扇面,竹叶、花卉以及山石均与本品类似;另一侧题诗曰“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此二句为唐代诗人王驾所作《社日》中后二句,其上方开光内绘社日图,男子醉酒归家,童子身后搀扶,侍从提酒壶点心跟随其后,画面内容与诗文紧密对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锐作《春社醉归图》,同题作画,可资比较。盖面诗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二句为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后二句。下方扇形开光内绘高士作于竹林间,侧倚山石,身后雾锁深山。下方钤印“可竹居”。
本品制作恭谨,集诗书画印与一体,布局严谨,在同时期青花文人制品中属佼佼者也,而诗文落款及钤印中反复出现的“可竹居”更是暗示本品应为“可竹居”主人订烧作品。检索公私典藏,见上海博物馆藏两件“可竹居”款瓷器,或能拨云见日。一件青花博古诗文筒瓶,器身纹饰装饰风格与本品相类,书隶篆宋代诗人朱淑真《清画》前二句,开光内绘山水人物图,内容与诗文相合,落“庚辰(1640年)春月写于可竹居”款,钤印“竹景”。落款字体与本品极为相似。另见一青花山水竹石诗文长颈瓶,颈部通景绘竹石花卉图,腹部装饰风格与本品类似,书三组诗文,分别是王维《竹里馆》全诗、明代李东阳《桔槔亭》全诗以及唐吴融《题观画山水障歌》选句。诗句后落“庚辰(1640年)春日述唐人诗一绝于可竹居”,同样钤圆形“清”字与方形“供”字章款。除诗文外另绘二圆形开光,内绘山水图。其余留白处书另二组诗文,风格与本品高度相似。据此三者装款识、钤印、装饰风格、书法结字判断,此三件“可竹居”款瓷器应于同年同出一窑。“可竹居”为崇祯朝极为重要的民窑业主名号,康熙朝著名的“木石居”、“竹石居”或皆受其影响。因其烧造器物皆结合诗书画印,带有浓厚文人气息,学者推测“可竹居”主人或为明代文人画家。
此外,通过此三件“可竹居”款器物所书诗文我们或能管中窥豹,了解“竹石居”主人以诗画为纹的制瓷风格。已有学者考证,上海博物馆所藏青花诗文山水竹石图长颈瓶中为王维《竹里馆》所配纹饰摘自明黄凤池辑《唐诗画谱》,其取唐人诗意绘制成图,诗画相配。与此类似的是,本品所书三组诗文,王维与陈淳所作皆收录于《唐诗画谱》中。而闵景贤《梅花道人画意石》则收录于《十竹斋画谱》。显然“可竹居”主人在制瓷时习惯从流行画谱中挑选诗句。品读闵景贤所作全文,“十竹斋中一片石,突兀何年巨灵擘。倘非织女机上支,或是王维腕中出。苍藓蒙茸碧草芊,梅花道人神可传。灵怪时时云气旋,羡君能亲笔与研。我呼为丈应自然,仍具袍笏拜其前。君不见米家颠。练江闽景贤”,可见其在书写诗文时有所挑选,略去的诗文中称赞奇石仿佛是王维画作,而本品罐盖恰书王维所作《竹里馆》。此诗书暗合或故意为之。且诗文所配图画与画谱中并不完全一致,可见其装饰并非只是画谱中图样诗文的简单堆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搭配。
参阅:《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第106、115页,图21、25
素处以默
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
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
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
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
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
握手已违
冲淡
冲淡取冲和淡泊之意,非拙易寡淡,当是气敛神藏、内蕴外朴之感。正如苏轼所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境界。必须具有“平居淡素,以默自守”,才可得其真意。首句之意,与刘勰提出的“伫中区而玄览”,“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表达一致。
诗者当满饮太和,神鹜八极,如独鹤与飞。正如王维《竹里馆》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蕴含的意境一般,然此“高言妙句,音韵天成”。
研露者,取露入砚,研濡间静思文辞,若陆机所言“罄澄心以凝思”,即至“素处以墨,妙机真微”之境。Lot926“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青花开光文人诗意图莲子罐”盖、身共绘四景四诗,均合冲淡之姿。其一“吴淞江上老迂疏,自笑年来活计无。只有砚田耕未了,好花还向笔端锄。庚辰春日述唐人诗,写为可竹居”,所配竹石蜻蜓图。其言“砚田耕”、“笔端锄”正是研露思凝者。其二“苍藓蒙葺碧草芊,梅花道人神可传。我呼为文应自然,仍具袍笏拜其前,君不见米家颠”,配图苍藓洞石图,以米颠拜石典,突出主题“为文应自然”,正是对“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之诠释。其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所配春社醉归图,诗画朴素,均具“似淡而实美”之感。其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配图深林观月,具“阅音修篁”意境。
Lot927“清康熙 青花送别图弦纹笔筒”,据题识为兄长“徐国勋”赠予贤表弟“子兴”者,当是送别之礼,子兴者或赶考,或就任,赠笔筒以助“研露”文思。画面中远行者已登舟,意气风发,风帆、树木具吹向隐现云端楼台,或为目的地之指代,更有一帆风顺,“犹之惠风,荏苒在衣”之意。
Lot928“清乾隆 唐英督制青花釉里红岁寒三友喜鹊登梅诗文瓶”及Lot929“清乾隆 蓝釉描金缠枝花卉开光粉彩梅花诗文葫芦壁瓶”,以三友和傲梅为题。前者诗曰:“喜爱红梅在树藏,松枝青趣意偏长。竹在松边坚接览,松傍梅花一阵香。”,后者曰:“高格傲霜兼傲雪,逸情宜画更宜诗”,见于《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三十,题曰《冬月盆菊》。三友和傲梅均合冲淡之姿。此处值得注意为前者,其纹饰若不考虑诗文,会习惯性理解为喜鹊登梅之意,但诗文确实结合岁寒三友展开,梅间喜鹊只是三友间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