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4814
上一件
下一件
舒婷 《会唱歌的鸢尾花》亲签本
作品估价:RMB 无底价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4814
拍品名称:
舒婷 《会唱歌的鸢尾花》亲签本
作 者:
舒婷
年 代:
1986年
材 质:
96页(18.3×11.4cm)
拍品描述:
签名:赠振开,邵飞 舒婷 一九八七年四月
1979年第4期的《诗刊》杂志发表了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使这位年轻的女诗人迅速声名鹊起,全国瞩目。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借助这首诗歌,诗人表达了新时期新一代女性的理想爱情观,它既是深情的爱情宣言,也是女性独立人格的宣告。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就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
但随着1980年《诗刊》第8期《令人气闷的“朦胧”》的发表,与朦胧诗有关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1981年10月,舒婷完成了长诗《会唱歌的鸢尾花》的创作,并于1982年2月发表于《诗刊》。 然而,这首诗依然引发了不少争论,同时“关于新诗发展道路问题”的争论,也趋于白热化。
《唱歌的鸢尾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多重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时代责任的思考。在诗评论家们就朦胧诗是否已过时的质疑,舒婷则通过《会唱歌的鸢尾花》证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完成了自身的突围。
写完这首长诗后舒婷出于希望重新冷静的自觉要求,选择暂时搁笔,进入长达三年的沉寂期。同名诗集于1986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为舒婷赠送给北岛和邵飞的诗集,扉页处有舒婷的签名。
作者介绍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原名龚佩瑜,后改名龚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任福建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福建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
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到闽西山区,并在知青生活中开始了诗歌创作。 1979年4月,诗歌《致橡树》在《诗刊》在第4期上发表;6月,在《诗刊》第7期上发表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这也是一切》; 8月,发表诗歌《双桅船》。 1981年4月,发表诗歌《惠安女子》; 6月,发表诗歌《神女峰》。1982年2月,发表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8月,出版散文集《心烟》。1994年11月,出版诗集《舒婷的诗》。1998年5月,出版散文集《露珠里的“诗想”》。 2007年10月,出版散文集《真水无香》。2015年11月,再版散文集《自在人生浅淡写》。
舒婷以其温婉细腻而又不乏张力的抒情艺术奠定了其作为朦胧诗代表性诗人的地位。在1985 年出版的《朦胧诗选》中,舒婷以29首诗的入选数量成为“朦胧诗派”的“主将”。
1979年第4期的《诗刊》杂志发表了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使这位年轻的女诗人迅速声名鹊起,全国瞩目。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借助这首诗歌,诗人表达了新时期新一代女性的理想爱情观,它既是深情的爱情宣言,也是女性独立人格的宣告。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就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
但随着1980年《诗刊》第8期《令人气闷的“朦胧”》的发表,与朦胧诗有关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1981年10月,舒婷完成了长诗《会唱歌的鸢尾花》的创作,并于1982年2月发表于《诗刊》。 然而,这首诗依然引发了不少争论,同时“关于新诗发展道路问题”的争论,也趋于白热化。
《唱歌的鸢尾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多重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时代责任的思考。在诗评论家们就朦胧诗是否已过时的质疑,舒婷则通过《会唱歌的鸢尾花》证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完成了自身的突围。
写完这首长诗后舒婷出于希望重新冷静的自觉要求,选择暂时搁笔,进入长达三年的沉寂期。同名诗集于1986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为舒婷赠送给北岛和邵飞的诗集,扉页处有舒婷的签名。
作者介绍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原名龚佩瑜,后改名龚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任福建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福建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
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到闽西山区,并在知青生活中开始了诗歌创作。 1979年4月,诗歌《致橡树》在《诗刊》在第4期上发表;6月,在《诗刊》第7期上发表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这也是一切》; 8月,发表诗歌《双桅船》。 1981年4月,发表诗歌《惠安女子》; 6月,发表诗歌《神女峰》。1982年2月,发表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8月,出版散文集《心烟》。1994年11月,出版诗集《舒婷的诗》。1998年5月,出版散文集《露珠里的“诗想”》。 2007年10月,出版散文集《真水无香》。2015年11月,再版散文集《自在人生浅淡写》。
舒婷以其温婉细腻而又不乏张力的抒情艺术奠定了其作为朦胧诗代表性诗人的地位。在1985 年出版的《朦胧诗选》中,舒婷以29首诗的入选数量成为“朦胧诗派”的“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