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4805
上一件
下一件
顾城 朦胧
作品估价:RMB 无底价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4805
拍品名称:
顾城 朦胧
作 者:
顾城
年 代:
1987年
材 质:
25×33.5 cm
形 制:
镜框
拍品描述:
附: 北岛亲笔签名作品集《鱼乐:忆顾城》
签名:朦胧 城 87.2
顾城曾说:“在诗和绘画之间,我迟疑了一个春天;后来夏天来了,我选择了绘画。选择它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绘画比较实用。”
无疑,诗人是确实热爱绘画。幼年时在家中墙上作画,父母保护了他的爱好与天性。年少时也曾学习素描,但他很快发现这束缚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终于有一回忍无可忍了,我一把扯开黑色的遮光布,在一瞬间,我懂了颜色”。
顾城的不少朋友都肯定过他的绘画天分。王安忆在散文中写过,顾城的图画有两种,一种是写实性的酷似的肖像;另一种就是奇异的钢笔画,人物、植物与动物,都以特别的线条表现。那些流畅怪异的线条在纸上布下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看起来像一张地图,规划了肉眼看不见的存在状态。
这些极其富有个人色彩的钢笔画,一些作为插图录入到顾城的诗集中。画面中,随处可见变形、拟人、抽象等艺术手法,线条丰富流畅,繁简有度。诗与画互为补充和映照,构成了顾城那神秘而充满灵性的世界。
作者介绍
顾城(1956—1993)著名诗人,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很多诗句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1968年即12岁时辍学,“文革”前他开始写诗,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1973年17岁时开始学画,并正式开启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77年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关注;1978年底《今天》的创刊为顾城打开新的大门,他在姐姐顾乡的带领下找到《今天》编辑部,并开始投稿;1979年11月,顾城在《诗刊》首次发表诗作,《歌乐山诗组》。同年他与谢烨相识相爱;1982年到1985年,顾城先后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与中国作家协会,他的诗也因此获得更广泛的肯定;1987年顾城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顾城与妻子谢烨逝世于新西兰的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