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1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霁红釉蒜头瓶
高27.5cm
作品估价:HKD 300,000-45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图录号:
3010
拍品名称:
清乾隆 霁红釉蒜头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27.5cm
拍品描述:
来源
美国私人收藏
本品长颈,溜肩,垂圆腹,圈足,其整体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红一色,匀净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
蒜头瓶,因口若蒜头而得名,始于战国晚期,流行于秦汉,宋人认为可塞其口,而瓶颈细长便于握持,瓶腹扁矮可以盛装,故称之为温壶,用作酒器。明、清仿古之风盛行,御窑厂多有仿制,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单色釉品种,均作宫廷陈设及花器使用。
霁红釉为明初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以明代永宣时期最著名。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短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干时又重达高峰,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质量终达不到前代水平,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本品在乾隆时期祭红类器物中属于少见品种,为清乾隆时祭红釉瓷器的佳作。
乾隆一朝崇尚摹古,追求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故其御瓷一项多见古为今用,又不乏创新活力,本品即为解读此番造器精神的佳例,其造型取法于秦汉铜器——蒜头瓶,长颈鼓腹,通身光素,显然是取自内府典藏的古器为范而成,它与万历时期粗拙厚重的风格完全不同,彰显出乾隆时代的摹古考究精神。通身所施霁红一色,色泽纯美深沈,宝光内蕴,纯正妍丽,釉层平滑明润,为乾隆霁红水平之典范。底部青花书六字篆书年号款,笔道精练有神,为乾隆早期独特之写法。清道光朝龚洵在所编《景德镇陶歌》中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书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由此可知,烧造一件颜色均匀亮丽的霁红釉器,并非易事。
此式霁红蒜头瓶甚罕,见一例类品,释于纽约苏富比,1999年9月15,编号92;近年复见一例售于香港佳士得,2020年11月30日,编号3062,均可以自资比较。
美国私人收藏
本品长颈,溜肩,垂圆腹,圈足,其整体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红一色,匀净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
蒜头瓶,因口若蒜头而得名,始于战国晚期,流行于秦汉,宋人认为可塞其口,而瓶颈细长便于握持,瓶腹扁矮可以盛装,故称之为温壶,用作酒器。明、清仿古之风盛行,御窑厂多有仿制,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单色釉品种,均作宫廷陈设及花器使用。
霁红釉为明初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以明代永宣时期最著名。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短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干时又重达高峰,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质量终达不到前代水平,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本品在乾隆时期祭红类器物中属于少见品种,为清乾隆时祭红釉瓷器的佳作。
乾隆一朝崇尚摹古,追求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故其御瓷一项多见古为今用,又不乏创新活力,本品即为解读此番造器精神的佳例,其造型取法于秦汉铜器——蒜头瓶,长颈鼓腹,通身光素,显然是取自内府典藏的古器为范而成,它与万历时期粗拙厚重的风格完全不同,彰显出乾隆时代的摹古考究精神。通身所施霁红一色,色泽纯美深沈,宝光内蕴,纯正妍丽,釉层平滑明润,为乾隆霁红水平之典范。底部青花书六字篆书年号款,笔道精练有神,为乾隆早期独特之写法。清道光朝龚洵在所编《景德镇陶歌》中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书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由此可知,烧造一件颜色均匀亮丽的霁红釉器,并非易事。
此式霁红蒜头瓶甚罕,见一例类品,释于纽约苏富比,1999年9月15,编号92;近年复见一例售于香港佳士得,2020年11月30日,编号3062,均可以自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