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209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矾红彩轧道描金海水龙纹盏托「大清乾隆年制」 (一对)
直径12.2cm
作品估价:HKD 500,000-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图录号:
5209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矾红彩轧道描金海水龙纹盏托「大清乾隆年制」 (一对)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直径12.2cm
拍品描述:
来源
Brigadier R. H. A Kellie OBE MC旧藏,购于1910年代
盏托圆形,折沿,中央突起以置杯盏,盘面于白彩上以轧道工艺装饰汹涌的海水波涛纹,托心饰矾红寿字纹,四周绘矾红彩云龙纹,外饰矾红弦纹及回纹各一周,外壁以白彩轧道海浪纹为地,其上绘矾红彩云龙图案。盏托口沿、盘心凸沿及器底皆有描金一周,器底胎质凝结,釉面厚润泛青,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楷书款。
盏托纹饰红白二色对比鲜明,视觉反差强烈,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红龙神采奕奕地奔走于火焰间,绘工细腻而娴熟,毫无犹豫及随意之笔,于细节处彰显御窑风范。轧道工艺是乾隆朝著名督陶官唐英创制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即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剔划出花卉图案,再于其上作各种装饰。此技法做工繁琐,极耗人力物力,向为乾隆朝官窑器的精细之作。
本品绘工、刻工均无可挑剔,并饰以繁缛的轧道工艺,其华贵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清朝沿袭明代饮酒的习俗,盏托原配相同工艺纹饰之小酒杯,此类杯及盏托为当时重要之酒器,精致度极高。如此色彩艳丽、纹样繁复的精细之作,当甚为乾隆帝所喜。此次盏托成对出现,殊为难得。
纵观乾隆一朝,前后历时一甲子,工匠兴替之故,御瓷款字变化较大,但主要以篆书为主。目前所见乾隆朝书写楷书年号款之御瓷存世量不多,主要以盘碗等圆器为主。检视档案文献,可知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曾有前后之别,今日所常见者应为乾隆钦定之篆字款式,烧制于乾隆二年十月以后。而烧制于此之前的篆款和楷款器皿,其前后施用时间不足两年,故传世所见稀少,由此可明确推断,本品应烧制于乾隆元年至二年之间。
与之类似者可参见台北故宫馆藏的两套清乾隆龙纹杯碟,其盏托之尺寸、工艺纹饰及款识与本品如出一辙,著录于《瓷器上的龙纹》特展图录,台北故宫,编号77,可堪比对。
Brigadier R. H. A Kellie OBE MC旧藏,购于1910年代
盏托圆形,折沿,中央突起以置杯盏,盘面于白彩上以轧道工艺装饰汹涌的海水波涛纹,托心饰矾红寿字纹,四周绘矾红彩云龙纹,外饰矾红弦纹及回纹各一周,外壁以白彩轧道海浪纹为地,其上绘矾红彩云龙图案。盏托口沿、盘心凸沿及器底皆有描金一周,器底胎质凝结,釉面厚润泛青,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楷书款。
盏托纹饰红白二色对比鲜明,视觉反差强烈,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红龙神采奕奕地奔走于火焰间,绘工细腻而娴熟,毫无犹豫及随意之笔,于细节处彰显御窑风范。轧道工艺是乾隆朝著名督陶官唐英创制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即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剔划出花卉图案,再于其上作各种装饰。此技法做工繁琐,极耗人力物力,向为乾隆朝官窑器的精细之作。
本品绘工、刻工均无可挑剔,并饰以繁缛的轧道工艺,其华贵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清朝沿袭明代饮酒的习俗,盏托原配相同工艺纹饰之小酒杯,此类杯及盏托为当时重要之酒器,精致度极高。如此色彩艳丽、纹样繁复的精细之作,当甚为乾隆帝所喜。此次盏托成对出现,殊为难得。
纵观乾隆一朝,前后历时一甲子,工匠兴替之故,御瓷款字变化较大,但主要以篆书为主。目前所见乾隆朝书写楷书年号款之御瓷存世量不多,主要以盘碗等圆器为主。检视档案文献,可知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曾有前后之别,今日所常见者应为乾隆钦定之篆字款式,烧制于乾隆二年十月以后。而烧制于此之前的篆款和楷款器皿,其前后施用时间不足两年,故传世所见稀少,由此可明确推断,本品应烧制于乾隆元年至二年之间。
与之类似者可参见台北故宫馆藏的两套清乾隆龙纹杯碟,其盏托之尺寸、工艺纹饰及款识与本品如出一辙,著录于《瓷器上的龙纹》特展图录,台北故宫,编号77,可堪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