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506
上一件
下一件
明宣德 青花瓜果纹蟋蟀罐
D 13.8 cm H 9.8 cm
作品估价:RMB 200,000-25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5506
拍品名称:
明宣德 青花瓜果纹蟋蟀罐
尺 寸:
D 13.8 cm H 9.8 cm
拍品描述:
拍品圆筒状,深弧腹,浅圈足。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青花深艳,青中泛紫,着色浓重处可见苏麻离青料之铁锈斑,时代特征鲜明。罐身绘瓜果纹,枝叶翻卷,藤蔓缠绕,象征硕果累累、物阜民丰,充分体现出祈求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美好愿望,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
蟋蟀蓄养源于唐朝,五代人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书中有《金笼蟋蟀》条曰:“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明清两朝,瓦盆泥罐遍世井皆是,不论老幼皆引斗以为乐。”至明时,斗蟋蟀仍盛势未减,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其中明宣德帝堪为养斗蟋蟀之个中翘楚。宣德帝朱瞻基“工于诗文”、“精于绘事”,“酷好促织之戏”,有“蟋蟀皇帝”之称。为满足宫廷斗养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曾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这些蟋蟀罐凭借宣德青花空前绝后之技艺,以精工卓绝着称,在历朝蟋蟀罐中最负盛名。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言:“今宣德蟋蟀罐最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徐珂辑《清稗类抄.鉴赏》王丹思条:“(宣德)宫中贮养蟋蟀之具,精细绝伦,故后人得宣德蟋蟀盆者,视若奇珍”。由此可见,宣德官窑虫罐历来颇受珍视。宣德青花蟋蟀罐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除了制作精工,匠心独运外,存世数量也极为稀少。据史料记载,1455年元月,宣德帝崩,其子朱祁镇继位。为防止年纪尚小的朱祁镇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颁布诏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更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因此宣德蟋蟀罐极为罕见,本品便为其中珍罕之例。
蟋蟀蓄养源于唐朝,五代人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书中有《金笼蟋蟀》条曰:“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明清两朝,瓦盆泥罐遍世井皆是,不论老幼皆引斗以为乐。”至明时,斗蟋蟀仍盛势未减,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其中明宣德帝堪为养斗蟋蟀之个中翘楚。宣德帝朱瞻基“工于诗文”、“精于绘事”,“酷好促织之戏”,有“蟋蟀皇帝”之称。为满足宫廷斗养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曾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这些蟋蟀罐凭借宣德青花空前绝后之技艺,以精工卓绝着称,在历朝蟋蟀罐中最负盛名。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言:“今宣德蟋蟀罐最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徐珂辑《清稗类抄.鉴赏》王丹思条:“(宣德)宫中贮养蟋蟀之具,精细绝伦,故后人得宣德蟋蟀盆者,视若奇珍”。由此可见,宣德官窑虫罐历来颇受珍视。宣德青花蟋蟀罐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除了制作精工,匠心独运外,存世数量也极为稀少。据史料记载,1455年元月,宣德帝崩,其子朱祁镇继位。为防止年纪尚小的朱祁镇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颁布诏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更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因此宣德蟋蟀罐极为罕见,本品便为其中珍罕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