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990
上一件
下一件
明弘治-正德 青花海水龙纹大罐
高44.5cm
作品估价:RMB 550,000-1,1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990
拍品名称:
明弘治-正德 青花海水龙纹大罐
年 代:
明弘治-正德
尺 寸:
高44.5cm
拍品描述: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62,图57。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03,图96。
3.《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457,图203。
4.《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382,图166。
5.《明初陶瓷图鉴》,久志卓真,1943年。
6.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Lot3200。
自元廷在舆服制度上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等服饰,特定龙纹一度成为元明清帝王的专用纹饰,龙纹器被奉为最高等级的御用品。其中明朝御用瓷器,其所绘龙纹之普遍,是其它朝代所无法比拟的。而龙纹对于明朝而言,也是绝对的皇权象征。本品腹部有双龙赶珠翱翔于江崖海水之上,寓意着帝王君临天下,江山永固之意。
本品造型不同于传统器物,口部作榫卯结构隐于颈内,颈部一周凸起微鼓,以青花绘制一周缠枝莲纹。其下接丰肩,肩部一周绘空心蕉叶纹,每个蕉叶内再添宝相花,或侧视或俯视。腹部鼓起,下渐收敛直至底部,腹部绘双龙赶珠纹,下承江崖海水纹一周。五爪云龙身姿灼灼,或张嘴欲吞珠,或蓄势欲夺珠,神态矫健,孔武霸气。行龙脑后鬃发上翘,身体辗转腾挪,极具震撼力,充分表现出怒龙威猛、睥睨天下之势。江崖海水之下又接一圈缠枝花卉纹,与颈部纹饰上下呼应。整体器型似梅瓶,而口颈处又似盖罐,为明代官窑中稍有大尺寸立件器物。
进入明中期,瓷器上的龙纹逐渐发生改变,龙纹由永宣之凶猛向弘治、正德之俊美转化。弘治-正德时期大器物少有,如本品造型之独特者更为少见,实属明代官窑之佼佼者。其中上下所绘的缠枝莲纹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青花缠枝莲纹碗(见《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457,图203)绘画技法一致,均为双线平涂法所绘。而海水云龙纹纹饰也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青花云龙纹绣墩的主体纹饰相近(见《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382,图166),龙纹刻画具有典型的正德风貌,可与故宫藏正德青花穿花龙纹尊类似。(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62,图57)类似图案在嘉靖朝也加以演化,更加入了福山寿海等吉祥元素(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03,图96)。除了故宫博物院藏品之外,另有一例龙纹绘画相似拍品,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以港币746万成交的明正德青花双龙争珠纹盘,无论从青花的发色,云龙艺术审美都与本品一致。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62,图57。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03,图96。
3.《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457,图203。
4.《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382,图166。
5.《明初陶瓷图鉴》,久志卓真,1943年。
6.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Lot3200。
自元廷在舆服制度上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等服饰,特定龙纹一度成为元明清帝王的专用纹饰,龙纹器被奉为最高等级的御用品。其中明朝御用瓷器,其所绘龙纹之普遍,是其它朝代所无法比拟的。而龙纹对于明朝而言,也是绝对的皇权象征。本品腹部有双龙赶珠翱翔于江崖海水之上,寓意着帝王君临天下,江山永固之意。
本品造型不同于传统器物,口部作榫卯结构隐于颈内,颈部一周凸起微鼓,以青花绘制一周缠枝莲纹。其下接丰肩,肩部一周绘空心蕉叶纹,每个蕉叶内再添宝相花,或侧视或俯视。腹部鼓起,下渐收敛直至底部,腹部绘双龙赶珠纹,下承江崖海水纹一周。五爪云龙身姿灼灼,或张嘴欲吞珠,或蓄势欲夺珠,神态矫健,孔武霸气。行龙脑后鬃发上翘,身体辗转腾挪,极具震撼力,充分表现出怒龙威猛、睥睨天下之势。江崖海水之下又接一圈缠枝花卉纹,与颈部纹饰上下呼应。整体器型似梅瓶,而口颈处又似盖罐,为明代官窑中稍有大尺寸立件器物。
进入明中期,瓷器上的龙纹逐渐发生改变,龙纹由永宣之凶猛向弘治、正德之俊美转化。弘治-正德时期大器物少有,如本品造型之独特者更为少见,实属明代官窑之佼佼者。其中上下所绘的缠枝莲纹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青花缠枝莲纹碗(见《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457,图203)绘画技法一致,均为双线平涂法所绘。而海水云龙纹纹饰也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青花云龙纹绣墩的主体纹饰相近(见《明代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382,图166),龙纹刻画具有典型的正德风貌,可与故宫藏正德青花穿花龙纹尊类似。(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62,图57)类似图案在嘉靖朝也加以演化,更加入了福山寿海等吉祥元素(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03,图96)。除了故宫博物院藏品之外,另有一例龙纹绘画相似拍品,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以港币746万成交的明正德青花双龙争珠纹盘,无论从青花的发色,云龙艺术审美都与本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