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986
上一件
下一件
明正德 白釉暗刻绿彩龙纹盘
口径17.8cm
作品估价:RMB 550,000-1,1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986
拍品名称:
明正德 白釉暗刻绿彩龙纹盘
年 代:
明正德
尺 寸:
口径17.8cm
题 识:
款识:“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描述:
来源:国营扬州文物商店。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38,图版1-44。
此盘撇口,弧壁,圈足,器形规整,胎质莹白细腻,釉水肥润。盘内外均以釉下绿彩为饰,盘心绘云龙纹,外壁对称绘两组龙纹,龙纹双角后掠,五爪张弛有力,龙须卷曲飞扬,气势磅礴,龙身之下暗刻波涛汹涌的海水纹,生动传神。底心青花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笔力遒劲,款识清晰。
此式龙盘以暗刻龙纹细腻生动、施彩淡雅脱俗而著称,为明代中期宫廷御瓷之代表性器物,深受正德皇帝青睐。正德年间,素三彩瓷器大为流行,白地绿彩龙纹盘亦属此类艺术风格。与此盘形制相同者,还可见白地露胎火石红暗刻龙纹样式,两者尺寸、纹样相近,区别仅在于暗刻纹饰是否施以绿彩。为迎合皇帝喜好,正德御窑厂精工细作,烧造了一批此类龙盘,尺寸从十五公分至二十三公分不等,其绘画与施彩工艺均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白釉绿彩器为明代创烧品种,其中暗刻纹饰者工艺最为复杂,多见于盘、碗类器物。其制作需先在瓷胎上锥拱暗刻纹饰,再于纹饰外施白釉,随后拭去剔刻部位的白釉,经高温烧制成白地涩胎品种,最后覆加绿彩填绘纹饰,经二次低温烘烤方成器。此种工艺繁复,成品极为珍贵。
此类绿龙盘始自成化朝,正德时期最为兴盛,嘉靖之后则逐渐消失。清初康熙年间虽有仿制,但品质与气韵均远不及正德时期。康熙之后,御窑厂在此基础上创烧了新样式的白地绿龙盘,并延烧至宣统朝,然而所绘龙纹之气势与工艺均无法与正德时期相提并论。本品承袭成化官窑制式,釉面莹润,绿彩淡雅,暗刻纹饰细腻,为正德时期不可多得的佳作。同类藏品可见于上海博物馆,载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图版1-44,足见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38,图版1-44。
此盘撇口,弧壁,圈足,器形规整,胎质莹白细腻,釉水肥润。盘内外均以釉下绿彩为饰,盘心绘云龙纹,外壁对称绘两组龙纹,龙纹双角后掠,五爪张弛有力,龙须卷曲飞扬,气势磅礴,龙身之下暗刻波涛汹涌的海水纹,生动传神。底心青花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笔力遒劲,款识清晰。
此式龙盘以暗刻龙纹细腻生动、施彩淡雅脱俗而著称,为明代中期宫廷御瓷之代表性器物,深受正德皇帝青睐。正德年间,素三彩瓷器大为流行,白地绿彩龙纹盘亦属此类艺术风格。与此盘形制相同者,还可见白地露胎火石红暗刻龙纹样式,两者尺寸、纹样相近,区别仅在于暗刻纹饰是否施以绿彩。为迎合皇帝喜好,正德御窑厂精工细作,烧造了一批此类龙盘,尺寸从十五公分至二十三公分不等,其绘画与施彩工艺均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白釉绿彩器为明代创烧品种,其中暗刻纹饰者工艺最为复杂,多见于盘、碗类器物。其制作需先在瓷胎上锥拱暗刻纹饰,再于纹饰外施白釉,随后拭去剔刻部位的白釉,经高温烧制成白地涩胎品种,最后覆加绿彩填绘纹饰,经二次低温烘烤方成器。此种工艺繁复,成品极为珍贵。
此类绿龙盘始自成化朝,正德时期最为兴盛,嘉靖之后则逐渐消失。清初康熙年间虽有仿制,但品质与气韵均远不及正德时期。康熙之后,御窑厂在此基础上创烧了新样式的白地绿龙盘,并延烧至宣统朝,然而所绘龙纹之气势与工艺均无法与正德时期相提并论。本品承袭成化官窑制式,釉面莹润,绿彩淡雅,暗刻纹饰细腻,为正德时期不可多得的佳作。同类藏品可见于上海博物馆,载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图版1-44,足见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