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0979
拍品名称:
明成化 青花庭院婴戏图碗
年 代:
明成化
尺 寸:
口径21.4cm
出版著录:
出版:
1.《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671。
2.《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编,文物出版社,2020年,编号110。
拍品描述:
★
来源:
1.美国总统赫博特·胡佛(1874-1964)旧藏。
2.艾伦·胡佛(赫博特·胡佛之子,1907-1993)伉俪旧藏。
3.Ralph M.Chait 艺廊旧藏,纽约。
4.瑞士玫茵堂收藏。
5.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Lot46。
6.保利香港,2019年10月7日,Lot3406。(成交价:HKD 15,340,000)。
参阅:
1.《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编号15。
2.《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C72及C73。
3.《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页117,图220。
4.《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35,图版3-55及56。
5.《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152。
6.《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编号54-7,其中两件图见于页52-3及封套。
7. Jessica 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页162,编号6:2。
8. 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Lot3113。(成交价:HKD9,64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pieass check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
拍品弧壁深腹,敞口,矮圈足。盌内素白,外壁绘婴戏十六子,成群结队,玩耍于庭院间,有骄木马的、擘荷叶的、浴佛的、缸中捞鱼的。院内有秀石花木,远眺重山。足外环饰回纹一周。
此类婴戏图盌,寓意百子千孙,臻美精工应是出自官窑无疑,然多无署年款,因而难以断代,引起各界争论。此构图源自永乐朝,类似作例可见于展览图录《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编号15。婴戏图纹样亦可见于宣德年款瓷,参考《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152。
景德镇明官窑遗址成化年代地层,曾出土四种构图各异之婴戏图盌,具带成化年款,纹饰与本品相关却不尽相同,录于《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编号54-7,其中两件图见于页52-3及封套;另两件则录于《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C72及C73。
上海博物馆藏两件相似瓷盌,皆无年款,录于陆明华,《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55及56,皆断代为十五世纪中期;另一盌归纳为正德瓷,录于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香港,1993年,页117,图220。大英博物馆亦有一盌,著录于 Jessica 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编号6:2,断代成化。
来源:
1.美国总统赫博特·胡佛(1874-1964)旧藏。
2.艾伦·胡佛(赫博特·胡佛之子,1907-1993)伉俪旧藏。
3.Ralph M.Chait 艺廊旧藏,纽约。
4.瑞士玫茵堂收藏。
5.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Lot46。
6.保利香港,2019年10月7日,Lot3406。(成交价:HKD 15,340,000)。
参阅:
1.《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编号15。
2.《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C72及C73。
3.《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页117,图220。
4.《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35,图版3-55及56。
5.《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152。
6.《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编号54-7,其中两件图见于页52-3及封套。
7. Jessica 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页162,编号6:2。
8. 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Lot3113。(成交价:HKD9,64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pieass check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
拍品弧壁深腹,敞口,矮圈足。盌内素白,外壁绘婴戏十六子,成群结队,玩耍于庭院间,有骄木马的、擘荷叶的、浴佛的、缸中捞鱼的。院内有秀石花木,远眺重山。足外环饰回纹一周。
此类婴戏图盌,寓意百子千孙,臻美精工应是出自官窑无疑,然多无署年款,因而难以断代,引起各界争论。此构图源自永乐朝,类似作例可见于展览图录《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编号15。婴戏图纹样亦可见于宣德年款瓷,参考《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152。
景德镇明官窑遗址成化年代地层,曾出土四种构图各异之婴戏图盌,具带成化年款,纹饰与本品相关却不尽相同,录于《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编号54-7,其中两件图见于页52-3及封套;另两件则录于《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C72及C73。
上海博物馆藏两件相似瓷盌,皆无年款,录于陆明华,《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55及56,皆断代为十五世纪中期;另一盌归纳为正德瓷,录于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香港,1993年,页117,图220。大英博物馆亦有一盌,著录于 Jessica 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编号6:2,断代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