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974
上一件
下一件
明洪武 宝石蓝釉锥拱云龙纹盘
口径19.2cm
作品估价:RMB 600,000-1,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974
拍品名称:
明洪武 宝石蓝釉锥拱云龙纹盘
年 代:
明洪武
尺 寸:
口径19.2cm
拍品描述:
参阅:
1.《东洋陶瓷》第五卷大英博物馆,(日本)株式会社讲谈社,1980年,图42。
2.《世界陶瓷全集13·辽金元》,(日本)小学馆,1981年,页105,图87。
3.《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64,图24。
4.《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明代瓷器(上册)》,霍吉淑著,故宫出版社,2014年,页116-116,图2-4。
5.《明洪武朝景德镇颜色釉瓷器考辨》,《景德镇陶瓷》1990年第2期,页46-48。
6.《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器物展览图录》,2010年,页16、17。
7.《明洪武官窑瓷器及相关问题——传世品视角的透析》,《东南文化》2011年1期,页96-104。
拍品为明洪武御制宝石蓝釉锥拱云龙纹盘,胎体较厚,盘口略敛,深腹圈足。腹周胎体光素,盘内蓝釉轻薄明朗,内壁模印五爪双龙同向追逐,双角五爪,首尾相接,浮云周流之貌衬其威严神武。盘心浅刻三朵“品”字形排列的如意云纹,其特点为双重如意云头,云脚较短且飘向一侧。此般纹样观之恰似“风吹云走”,因而得名“风带如意云”。圈足内不施釉,可见旋痕。拍品时代特征鲜明,为极罕见的洪武双色釉瓷器,其品种系洪武朝所独有。
根据出版资料统计,洪武外酱釉内蓝釉瓷器仅四件传世: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高足杯、盘各一件;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肯斯美术馆藏高足碗一件;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藏有盘一件。其中拍品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外酱釉内蓝釉盘造型与尺寸均十分接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内壁均模印云龙纹,龙纹为轮形五爪,器内底心阴刻云纹。1964年,在疏浚曾环绕明故宫的南京玉带河时,在河底淤泥中清理出大量瓷片。由于明故宫毁于“靖难之役”,时代下限明确,即建文四年,因此,瓷片中绝大部分应为明洪武时期宫廷用器物的遗存。这其中即出土了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碗残片。通过比对研究,此盘与残片标本的胎釉及纹饰特征均十分接近,而盘上龙纹形象还可与明故宫遗址出土红彩云龙盘上纹饰参照,应可判定其时代无疑。如前所述,这类印花云龙纹颜色釉瓷器系洪武朝所独有,而其中外酱釉内蓝釉者典型性最强,数量却极少,有则又早归各著名博物馆所有,此盘之珍贵自不待言。
明洪武一朝存世官窑瓷器数量稀少,据国内外已发表和相关研究机构已公布的洪武官窑瓷器数量统计,目前可能有230件左右,分藏于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手中,其中以北京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最为丰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75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40件。两院所藏总计有115件左右,约占全部传世品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在国外洪武官窑瓷器收藏的区域以欧美和日本为多。综合传世及出土的洪武官窑瓷器品种,计有青花、釉里红、高温红釉、蓝釉、白釉、绿釉、酱色釉,还有以洪武各式单色釉为基础并相互混搭派生出多种里外釉色不一的“双色釉”,一件器物两种色彩的搭配形式为洪武时期首创。由于两色釉之间反差较大,视觉效果殊为惊艳。根据釉色装饰特点区分,明洪武颜色釉瓷可分为双色釉与单色釉两类,目前传世品中最多的是釉里红瓷,青花次之,颜色釉最少。
1.《东洋陶瓷》第五卷大英博物馆,(日本)株式会社讲谈社,1980年,图42。
2.《世界陶瓷全集13·辽金元》,(日本)小学馆,1981年,页105,图87。
3.《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64,图24。
4.《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明代瓷器(上册)》,霍吉淑著,故宫出版社,2014年,页116-116,图2-4。
5.《明洪武朝景德镇颜色釉瓷器考辨》,《景德镇陶瓷》1990年第2期,页46-48。
6.《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器物展览图录》,2010年,页16、17。
7.《明洪武官窑瓷器及相关问题——传世品视角的透析》,《东南文化》2011年1期,页96-104。
拍品为明洪武御制宝石蓝釉锥拱云龙纹盘,胎体较厚,盘口略敛,深腹圈足。腹周胎体光素,盘内蓝釉轻薄明朗,内壁模印五爪双龙同向追逐,双角五爪,首尾相接,浮云周流之貌衬其威严神武。盘心浅刻三朵“品”字形排列的如意云纹,其特点为双重如意云头,云脚较短且飘向一侧。此般纹样观之恰似“风吹云走”,因而得名“风带如意云”。圈足内不施釉,可见旋痕。拍品时代特征鲜明,为极罕见的洪武双色釉瓷器,其品种系洪武朝所独有。
根据出版资料统计,洪武外酱釉内蓝釉瓷器仅四件传世: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高足杯、盘各一件;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肯斯美术馆藏高足碗一件;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藏有盘一件。其中拍品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外酱釉内蓝釉盘造型与尺寸均十分接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内壁均模印云龙纹,龙纹为轮形五爪,器内底心阴刻云纹。1964年,在疏浚曾环绕明故宫的南京玉带河时,在河底淤泥中清理出大量瓷片。由于明故宫毁于“靖难之役”,时代下限明确,即建文四年,因此,瓷片中绝大部分应为明洪武时期宫廷用器物的遗存。这其中即出土了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碗残片。通过比对研究,此盘与残片标本的胎釉及纹饰特征均十分接近,而盘上龙纹形象还可与明故宫遗址出土红彩云龙盘上纹饰参照,应可判定其时代无疑。如前所述,这类印花云龙纹颜色釉瓷器系洪武朝所独有,而其中外酱釉内蓝釉者典型性最强,数量却极少,有则又早归各著名博物馆所有,此盘之珍贵自不待言。
明洪武一朝存世官窑瓷器数量稀少,据国内外已发表和相关研究机构已公布的洪武官窑瓷器数量统计,目前可能有230件左右,分藏于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手中,其中以北京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最为丰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75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40件。两院所藏总计有115件左右,约占全部传世品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在国外洪武官窑瓷器收藏的区域以欧美和日本为多。综合传世及出土的洪武官窑瓷器品种,计有青花、釉里红、高温红釉、蓝釉、白釉、绿釉、酱色釉,还有以洪武各式单色釉为基础并相互混搭派生出多种里外釉色不一的“双色釉”,一件器物两种色彩的搭配形式为洪武时期首创。由于两色釉之间反差较大,视觉效果殊为惊艳。根据釉色装饰特点区分,明洪武颜色釉瓷可分为双色釉与单色釉两类,目前传世品中最多的是釉里红瓷,青花次之,颜色釉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