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958
上一件
下一件
清康熙 墨地素三彩云龙纹梅瓶
高23cm
作品估价:RMB 2,300,000-4,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958
拍品名称:
清康熙 墨地素三彩云龙纹梅瓶
年 代:
清康熙
尺 寸:
高23cm
题 识: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拍品描述:
★
来源:
1. 香港佳士得,1989年1月17日,Lot736。
2. Treasure Auctioneer Ltd.香港富得拍卖行,2011年12月1日,Lot1794。
参阅:
1.《故宫珍藏康雍干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23,图版6。
2.《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 》,香港,1998年,图版12。
3.《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日内瓦,1999年,卷4,编号A527
4.《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明尼阿波利斯,2004年,编号1。
5.《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陈润民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398,图255。
6.《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下),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6年1月,页506,图242。
7.北京保利,2020 年 10 月19 日,Lot5007。(成交价:RMB 23,402,500)
历代龙纹形象有别,而康熙时期的龙纹是凶猛异常,这与当时皇权发展至最高时期相关。由于每个皇帝都对龙纹高度重视,而性格喜好和所处社会发展状况又各有不同,龙纹便呈现不同的状态。康熙是满清的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2-1722年),他当政时距离满清政权建立(1616年) 不到50年,距离入主中原(1644年)不到20年,正是清朝最有活力、充满朝气的时期。反映在器物上,康熙时期的器物都透着一种自信与豪迈,龙的动感较强,气魄威武,诚如本品。
本品所绘双龙怒目高额,指爪有力,形象生动,姿态舒展恢宏。其中近首部之处呈S形,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根据学者分析,本品应于清代刘源所设计之臧窑器物有关。原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林业强于《参考运新─刘源设计瓷样考》所述,“近龙头的颈部必弯曲成S形,强调了龙的盛猛,刻划出欲擒先纵,收放自如的动感”,强调了刘源所设计龙纹的重要特色。
刘源,清初河南祥符人,隶汉军镶红旗,活跃于清初顺治至康熙中期,供奉内廷,精通书画兼及其他技艺。《清史稿》本传中记刘氏设计官窑式样云:“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由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虽刘源于康熙十八年下旬于芜湖贪污遭劾去官,返京供奉内廷,翌年康熙帝下旨烧造瓷器,之后有二十年至二十七年由内务府徐廷弼、工部臧应选等督造的所谓“臧窑”。此次烧造规模与解运送京的瓷器数量巨大,刘源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成就斐然,本品或为其中一例。
此纹样的龙纹瓶见有青花及釉里红品种,其中带康熙年款者极为罕有。参考青花者可比数例,其一瓶身略长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载于《故宫珍藏康雍干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23,图版6;另见上海博物馆,图见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 》,香港,1998年,图版12;香港望星楼亦藏一例,录于《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明尼阿波利斯,2004年,编号1。带成化款者,见赵从衍收藏一对之例录于《赵从衍家族基金会珍藏明清瓷器展览图录》,香港艺术馆,香港,1978年,编号83;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一例宣德仿款,展于洛杉矶县立博物馆之展览,并载于《Chinese Ceramics:From the Prehistoric Period through Ch’ien Lung》(中国陶瓷:从远古至乾隆年间),洛杉矶县立博物馆, 1952年,图录编号369,另一例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施釉里红者且带康熙年款,见上海博物馆,录于前书,1998年,图版70;日内瓦鲍尔藏瓷见一例,载于约翰.艾尔斯,《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日内瓦,1999年,卷4,编号A527;迦纳爵士(1891-1977年)收藏一例,载于东方陶瓷学会展览《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伦敦,1964年,编号108;美国巴尔的摩沃特斯艺术博物馆(The Walters Art Museum)藏一例,著录于Stephen Bushell,《c》,1897年,图版225;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一例,传统梅瓶形者,录于He Li着,《Chinese Ceramics: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 San Francisco》,1996年,页286,图版576。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一例,兼具青花及釉里红,录于《东方陶瓷:世界重要收藏》,卷6,东京,1982年,图版208,及见一尺寸较大青花例,录于前书,图版49。
瓶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圈足。通体以墨彩为地,素三彩装饰云龙海水纹,瓶身绘升龙两条,龙嘴短而阔,下颌偏长;胡须长而弯曲飘逸;龙鳞呈鱼鳞状排列,大而饱满,富有活力。龙颈近首部之处呈S形,龙身卷曲,形象生动,姿态舒展恢宏,更突显其威猛气势。底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釉面盈润,发色亮丽,构图简洁。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它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墨地三彩为素三彩的一类,是康熙三彩中最为名贵的一种。《饮流斋》的论说:“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以墨地为最贵……西人嗜此,身价极高,一瓶之值,辄以万金,以怪兽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制器于黑色釉面上先用深紫色勾出图案轮廓,其内加绘黄、绿、紫三彩,传世少见,极其名贵。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记载:“墨地三彩,是康熙三彩中最为名贵的一种”。目前,康熙墨地三彩的完整器物,极为罕有,个例可知流散至欧美,如法国罗浮宫等处就陈列有康熙墨地三彩花觚、观音尊等。
来源:
1. 香港佳士得,1989年1月17日,Lot736。
2. Treasure Auctioneer Ltd.香港富得拍卖行,2011年12月1日,Lot1794。
参阅:
1.《故宫珍藏康雍干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23,图版6。
2.《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 》,香港,1998年,图版12。
3.《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日内瓦,1999年,卷4,编号A527
4.《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明尼阿波利斯,2004年,编号1。
5.《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陈润民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398,图255。
6.《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下),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6年1月,页506,图242。
7.北京保利,2020 年 10 月19 日,Lot5007。(成交价:RMB 23,402,500)
历代龙纹形象有别,而康熙时期的龙纹是凶猛异常,这与当时皇权发展至最高时期相关。由于每个皇帝都对龙纹高度重视,而性格喜好和所处社会发展状况又各有不同,龙纹便呈现不同的状态。康熙是满清的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2-1722年),他当政时距离满清政权建立(1616年) 不到50年,距离入主中原(1644年)不到20年,正是清朝最有活力、充满朝气的时期。反映在器物上,康熙时期的器物都透着一种自信与豪迈,龙的动感较强,气魄威武,诚如本品。
本品所绘双龙怒目高额,指爪有力,形象生动,姿态舒展恢宏。其中近首部之处呈S形,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根据学者分析,本品应于清代刘源所设计之臧窑器物有关。原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林业强于《参考运新─刘源设计瓷样考》所述,“近龙头的颈部必弯曲成S形,强调了龙的盛猛,刻划出欲擒先纵,收放自如的动感”,强调了刘源所设计龙纹的重要特色。
刘源,清初河南祥符人,隶汉军镶红旗,活跃于清初顺治至康熙中期,供奉内廷,精通书画兼及其他技艺。《清史稿》本传中记刘氏设计官窑式样云:“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由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虽刘源于康熙十八年下旬于芜湖贪污遭劾去官,返京供奉内廷,翌年康熙帝下旨烧造瓷器,之后有二十年至二十七年由内务府徐廷弼、工部臧应选等督造的所谓“臧窑”。此次烧造规模与解运送京的瓷器数量巨大,刘源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成就斐然,本品或为其中一例。
此纹样的龙纹瓶见有青花及釉里红品种,其中带康熙年款者极为罕有。参考青花者可比数例,其一瓶身略长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载于《故宫珍藏康雍干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23,图版6;另见上海博物馆,图见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 》,香港,1998年,图版12;香港望星楼亦藏一例,录于《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明尼阿波利斯,2004年,编号1。带成化款者,见赵从衍收藏一对之例录于《赵从衍家族基金会珍藏明清瓷器展览图录》,香港艺术馆,香港,1978年,编号83;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一例宣德仿款,展于洛杉矶县立博物馆之展览,并载于《Chinese Ceramics:From the Prehistoric Period through Ch’ien Lung》(中国陶瓷:从远古至乾隆年间),洛杉矶县立博物馆, 1952年,图录编号369,另一例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施釉里红者且带康熙年款,见上海博物馆,录于前书,1998年,图版70;日内瓦鲍尔藏瓷见一例,载于约翰.艾尔斯,《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日内瓦,1999年,卷4,编号A527;迦纳爵士(1891-1977年)收藏一例,载于东方陶瓷学会展览《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伦敦,1964年,编号108;美国巴尔的摩沃特斯艺术博物馆(The Walters Art Museum)藏一例,著录于Stephen Bushell,《c》,1897年,图版225;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一例,传统梅瓶形者,录于He Li着,《Chinese Ceramics: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 San Francisco》,1996年,页286,图版576。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一例,兼具青花及釉里红,录于《东方陶瓷:世界重要收藏》,卷6,东京,1982年,图版208,及见一尺寸较大青花例,录于前书,图版49。
瓶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圈足。通体以墨彩为地,素三彩装饰云龙海水纹,瓶身绘升龙两条,龙嘴短而阔,下颌偏长;胡须长而弯曲飘逸;龙鳞呈鱼鳞状排列,大而饱满,富有活力。龙颈近首部之处呈S形,龙身卷曲,形象生动,姿态舒展恢宏,更突显其威猛气势。底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釉面盈润,发色亮丽,构图简洁。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它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墨地三彩为素三彩的一类,是康熙三彩中最为名贵的一种。《饮流斋》的论说:“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以墨地为最贵……西人嗜此,身价极高,一瓶之值,辄以万金,以怪兽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制器于黑色釉面上先用深紫色勾出图案轮廓,其内加绘黄、绿、紫三彩,传世少见,极其名贵。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记载:“墨地三彩,是康熙三彩中最为名贵的一种”。目前,康熙墨地三彩的完整器物,极为罕有,个例可知流散至欧美,如法国罗浮宫等处就陈列有康熙墨地三彩花觚、观音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