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897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雍正 柠檬黄釉菊瓣盘
口径16.1cm
作品估价:RMB 750,000-1,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897
拍品名称:
清雍正 柠檬黄釉菊瓣盘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口径16.1cm
题 识: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描述:
来源:北京东正,2017年12月9日,Lot706。(成交价:RMB 1,725,000)
参阅:
1.《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1999年,页222,图327。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82,图257。
此盘呈菊瓣形,侈口弧壁,下承圈足,形制秀美,胎质细白。盘内外壁均施柠檬黄釉,色泽匀净娇艳,莹润光亮。圈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十二色菊瓣盘,因其造型隽美,清丽脱俗,乃成一代名品。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色磁花盆十二样。……又送来各式菊花式磁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奉旨: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式,每色烧造四十件。钦此。”而本品之柠檬黄釉则更为珍罕,因黄与“皇”同音,黄釉自明初创烧,就成为皇家控制最为严格的釉色之一。清康熙晚期,内务府珐琅作引进锑黄釉,用于珐琅彩瓷的烧造。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爱,故御窑于雍正朝研制出此类黄釉,习称“西洋黄”。督陶官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写《陶成记事碑记》中就列有“西洋黄色器皿”一条。因其为“本朝新制”,故在御窑所造的众多釉水中脱颖而出,为所列“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之一,要求每年进贡,可见皇室及督陶官对此种釉色的珍视。而单色釉瓷极难烧成,色浅者尤甚,塑胎、修坯、窑烧、施釉中稍有微瑕则前功尽废。所以尽管“西洋黄色器皿”每年都贡与皇宫,但总体烧造数量并不大,而如本品之菊瓣盘则更是少之又少。整器造型规矩,毫无髺垦之态,釉色纯净娇妍,尽展雍正一朝瓷器隽美高雅之态。
参阅:
1.《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1999年,页222,图327。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82,图257。
此盘呈菊瓣形,侈口弧壁,下承圈足,形制秀美,胎质细白。盘内外壁均施柠檬黄釉,色泽匀净娇艳,莹润光亮。圈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十二色菊瓣盘,因其造型隽美,清丽脱俗,乃成一代名品。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色磁花盆十二样。……又送来各式菊花式磁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奉旨: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式,每色烧造四十件。钦此。”而本品之柠檬黄釉则更为珍罕,因黄与“皇”同音,黄釉自明初创烧,就成为皇家控制最为严格的釉色之一。清康熙晚期,内务府珐琅作引进锑黄釉,用于珐琅彩瓷的烧造。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爱,故御窑于雍正朝研制出此类黄釉,习称“西洋黄”。督陶官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写《陶成记事碑记》中就列有“西洋黄色器皿”一条。因其为“本朝新制”,故在御窑所造的众多釉水中脱颖而出,为所列“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之一,要求每年进贡,可见皇室及督陶官对此种釉色的珍视。而单色釉瓷极难烧成,色浅者尤甚,塑胎、修坯、窑烧、施釉中稍有微瑕则前功尽废。所以尽管“西洋黄色器皿”每年都贡与皇宫,但总体烧造数量并不大,而如本品之菊瓣盘则更是少之又少。整器造型规矩,毫无髺垦之态,釉色纯净娇妍,尽展雍正一朝瓷器隽美高雅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