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892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雍正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口径9.2cm
作品估价:RMB 1,800,000-3,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892
拍品名称:
清雍正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口径9.2cm
题 识:
款识:“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出版著录:
出版:《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编号Ⅲ-3-43。
拍品描述:

来源:
1.伦敦私人收藏。
2.伦敦苏富比,1967年2月21日,Lot107。
3.伦敦苏富比,1998年6月16日,Lot282。
4.香港匡时,2009年11月30日,Lot0599。(成交价:HKD 2,645,000)
展览: “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编号Ⅲ-3-43。
参阅:
1.《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页60、61页,图23。
2.《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215,图Ⅱ-41。
3.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9日,Lot1508。(成交价:HKD 7,383,500)
4.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Lot2121。(成交价:HKD 4,830,000)
5.纽约苏富比,2025年3月18日,Lot0104。(成交价:USD 1,041,400)
此茶圆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施胭脂红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同庆图,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绘画技巧高超,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感。布局繁密有致,自带清疏之气。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底以青花双方框内书“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为内府标准的宋椠体,笔道硬朗,端庄周正,紧贴胎骨。
据档案记,雍正六年(1728年)秋八月,唐英受命开赴景德镇御厂,其时,总理陶务为督理淮安关板闸关年希尭。唐英十月抵景徳镇厂署,年希尧遥领御窑厂总理,但一切焼造事宜,俱系唐英一人经营。在造办处与御窑厂两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年希尧制作并上交进第一批供珐琅作制作瓷胎画珐琅用的“有釉水磁”。这批瓷的上交,一反往日“内有釉外无釉瓷”,充分说明造办处珐琅作已经克服了无法在釉面绘制珐琅彩的难关,充分掌握了画珐琅制作要领,从此开始制作格调高雅、精美绝伦的雍正御用珐琅彩器了。从此,雍正宫廷彩瓷一改此前雄丽苍劲之风格,特别在吸纳西洋技艺并融入自主风格之后,彩料细腻柔和,气息婉约清新,以致名品迭出,惊艳古今,焕发彩瓷魅力之新姿采,下启乾隆之世华丽彩瓷之先声。根据廖宝秀在《典雅富丽—台北故宫藏瓷》中研究: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器绝大多数陈设并收藏于乾清宫和养心殿,其他宫殿除圆明园外极少陈设,更显此茶圆品级之高绝。
本品现在通常定名为洋彩,但于清宫内,此式茶圆名为“磁胎画珐琅红彩西番花红地(茶)钟”。同类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洋彩瓷红地花卉钟,馆藏编号:中瓷1264,同落“雍正御制”青花款,纹饰布局与本品一致,此件茶盅原配囊匣上的题签即为上述品名,这与《清宫陈设档》的纪录相同,见《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215,图Ⅱ-41。因此,本品及本品同类器于清宫内的烧造及创烧过程便可于《活计档》内按图索骥。
查雍正朝清宫《活计档》,则屡将此品种称为“珐琅磁”、“珐琅花抹红地磁”、“红地黄花珐琅磁碗”、“红地五彩珐琅磁碗”、“紫地五彩珐琅磁碗”等,偶尔亦简称为“红地黄花磁”或“红地蓝花磁”等。
据雍正朝《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四年七月十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太监杜寿交来:珐琅花抹红地头等磁酒圆二十四个(随紫檀木盘)……传旨:着配匣子,钦此”。
“雍正七年三月初一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员外郎傅参奉怡亲王谕:着将赏鄂尔斯五处物件酌量拟完,预备配做杉木白毡里油录油镀银饰件箱盛装,棉花塞垫用纸包裹,遵此。
于三月十五日,郎中海望、员外郎傅参仝拟完得……赏鄂尔斯……红地黄花磁小茶碗六件、……红地蓝花磁小茶碗六件……呈怡亲王看,奉王谕:准照所拟完对象,做红榜纸棉垫塞稳装箱,俟有人来领时以便发给,遵此”。
“雍正十年三月十五日……赏喇嘛,一箱内盛:……紫地五彩法琅磁碗四件……第八箱内盛:……红地五彩磁珐琅碗四件……初七日,理藩院员外郎阿兰黛领去讫”。
“雍正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笔帖式达素来说内大臣海望、理藩院四郎班第等仝拟得赏巴尔布三汉:内庭讨取玻璃器皿六对、各色磁器十五对、造办处做成珐琅器皿三对,具奏。奉旨:照所拟赏给,钦此。
本日,内庭交出赏巴尔布叶楞汉:……红地黄花珐琅磁碗一对……赏巴尔布科尔:内庭交出……红地黄花珐琅磁碗一对……赏巴尔布延卜汉:内庭交出……红地黄花珐琅磁碗一对……于二月二十八日,将以上之物配做得杉木箱三个盛装,外用黑毡包裹交理藩院笔帖式胡必太领去讫”。
以上即为拍品类御制彩瓷在雍正宫廷的收藏和使用状况记录。由档案相关记录亦可见,多数情况下,雍正内廷均将此类御制彩瓷视为珐琅彩瓷收藏、记录。
“御制”二字体现出此茶圆的品级不凡,一方面体现出其当为雍正本人方可赏玩使用,另一方面也可视为雍正皇帝本人的指导意志在烧造过程中的体现。此件茶圆因为是青花款,必然要事先在景德镇烧制前落款,即景德镇制作这些瓷胎时,已经具备它的特殊性,然后呈进内府造办处烧造。耿宝昌先生在其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亦提到了雍正瓷洋彩者中的款识,围有方框用青花写“雍正御制”者甚少。
本器流传有序,早年为伦敦私人收藏,1998年6月16日由伦敦苏富比释出,编号282。经历十一载珍藏,于2009年11月30日由香港匡时以264.5万港币拍出,编号0599。其后由上海龙美术馆展览并出版,载于《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编号Ⅲ-3-43,弥足珍贵。查阅世界公私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同类者,载于《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余佩瑾主编,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页60、61页,图23;香港苏富比于2007年10月9日售出一对清雍正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碗,最终以738.35万港币成交,编号1508;又见一例相同制式者,2013年5月29日由香港佳士得以483万港币成交,编号2121;纽约苏富比于2025年3月18日售出一例清雍正洋彩胭脂红地九秋同庆纹小杯,口径7厘米,最终以104.14万美元成交,编号0104,上述四例同本拍品之工艺、造型、纹饰较为一致,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