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502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雍正 柠檬黄釉小杯
口径10cm
作品估价:RMB 1,000,000-2,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502
拍品名称:
清雍正 柠檬黄釉小杯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口径10cm
题 识: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描述:
来源:
1.新加坡外科名医陈子谦旧藏。
2.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Lot605。
参阅:
1.香港苏富比,1990 年 11 月 13 日,Lot68。
2.上海仲轩,2024年4月28日,Lot46。(成交价:RMB 4,485,000)
此清雍正柠檬黄釉小杯直口,深弧腹,短圈足,杯形小巧俊秀,显曲线流动之趣。内壁施白釉,外壁柠檬黄釉,纯净娇嫩,明丽夺目,晶莹润亮,与整器的轻盈灵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坚细匀净,并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体清秀工整,神韵雅致俱存。本器流传有序,弥足珍贵。
满清入关后的数十年先后经历了征服南明、收复台湾和平定三藩的战争,直至康熙二十年社会才全面归于安定。该年康熙帝开御窑,为宫廷大量烧造瓷器,以供陈设赏用。设计上有内廷官员刘源的加持,技术上有明末清初民窑技艺的传承,加之内务府、工部及江西地方官员的合力督办,实现了康熙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御窑烧造。随着康熙二十二年开放海禁,西方工艺制品流入国门,其中一类西洋珐琅器引起了康熙帝的极大兴趣,继而在内廷造办处设立作坊,从事画珐琅技术的研究。在画珐琅技术的国产化过程中,珐琅颜料的掌握颇为关键,随着胭脂红、柠檬黄、松石绿等珐琅质色料技术上的攻克,釉上彩绘的调色盘得到了重新定义。在康末雍初之际,以皇家之喜好为引导,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釉上彩瓷革命。其中以柠檬黄釉器,最能体现清雍正帝王独特的审美趣味,也最终成为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一色釉品种。柠檬黄釉是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比传统的黄釉较为鲜明亮黄,釉面更加净柔,厚润而饱满,由于釉色与柠檬的色泽相似,故有“柠檬黄”之称。柠檬黄釉器,形简而色单,但烧制不易,胎体、釉汁、炉火必需臻善精熟,方见成品,但有微瑕,则前功尽弃。而且黄釉与宫廷有密切联系,传统以铁为呈色剂的黄釉器,只限祭祀仪式作为礼器所用;而雍正年间瓷匠所创的柠檬黄釉瓷则可供宫廷各场合运用,闲来把玩,赏心悦目,正如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所载,“岁例供御”瓷器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瓷器,每年烧制以供宫廷所用。另外,《清宫瓷器档案》载“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八日郎中海望持出黄瓷茶圆一件。传旨:此茶圆釉水颜色甚好,但款式不好,尔造办处有朕交出去的无釉水瓷钟、碗、茶圆等件,内有好款式的,可照此釉水颜色烧造珐琅几件,钦此。”由此条文献可见,雍正皇帝亲自过问了此类黄釉茶圆的烧造,其喜爱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清时,单色釉品种以雍正朝为最,而柠檬黄釉则以雍正御窑为最首,连乾隆时期的瓷匠亦以雍正柠檬黄釉器作为烧制的蓝本,参考乾隆朝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记事档》载录:“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