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463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料胎画珐琅洞石牡丹纹鼻烟壶
高7.5cm
作品估价:RMB 300,000-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免责声明》
图录号:
0463
拍品名称:
清乾隆 料胎画珐琅洞石牡丹纹鼻烟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7.5cm
题 识: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描述:
来源:
1.香港苏富比,1989年11月16日,Lot67。
2.西泠印社,2023年3月16日,Lot2468。(成交价:RMB 1,035,000)
参阅:
《苏州博物馆藏工艺品》,文物出版社,2009年9月,页88。
拍品作扁平形,料质白胎,短束颈,溜肩,垂腹,下承椭圆形浅圈足。壶体以珐琅描绘有纹饰图案,其中颈肩部位绘以环带状如意云头,纹饰描绘工整细致,富有装饰性。壶之腹外壁则各绘以“花开富贵图”。画面中,洞石兀立园林青苔之上,怪皱漏透,其后各有一株牡丹探出,花枝之上牡丹朵朵绽放,花形饱满,仪态万方,枝头花蕾含羞,生意葱葱。整个壶身可谓百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底署“乾隆年制”款。此壶纹饰疏朗清雅,与同类常见之秾华更显秀美规矩,品格不俗。
珐琅工艺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它以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因其工艺难度极高,故只在皇家御窑中制做极小器具,如鼻烟壶、烟碟等。后盛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专充“内廷秘玩”。此壶色彩亮丽,画面层次分明,加之存世稀少,堪称罕有之时代杰作。
据史料记载,鼻烟是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进中国的舶来品。在我国,鼻烟首先用于药材。到了清代,随着国人开始吸食鼻烟,特别是皇亲贵胄、文武大臣的偏好和喜爱,鼻烟和鼻烟壶才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而携带鼻烟壶也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自中西方贸易禁止被解除后,欧洲的画珐琅器传入中国,并以贡品、礼品等形式进贡大清宫廷。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工艺品,引起了清代皇帝及王公大臣的关注,于是清政府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宫廷专门设立了珐琅器制造作坊,借鉴掐丝珐琅器、瓷器和料器的生产,并吸收欧洲画珐琅工艺制作方法,经若干年努力,终于成功地烧制出了在图案题材、器物造型、珐琅色彩以及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画珐琅器,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