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0346
拍品名称:
清中期 粉彩太平有象台灯 (一对)
年 代:
清中期
尺 寸:
高33.5cm
拍品描述:
此类太平有象瓷塑亦称为象驮宝瓶,同陈列在故宫太极殿宝座两侧的同类器极为相似,亦与《清档》乾隆三十七年、三十九年烧造太平有象的记载一致。该作品虽然无款,但胎体厚重;象背上所驮铜胎掐丝珐琅葫芦型瓶,象毛和象身上的彩带、披搭均系粉彩绘饰,逼真而细致。
以各种祥瑞图案拼凑成四字吉语的纹样在清代乾隆朝甚为流行,除纹样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瓷塑来表现四字吉语的作品。此件作品就是取四字吉语精心设计的瓷塑,象驮宝瓶,喜气洋洋,“象”谐音“祥”,背上所驮宝瓶又谐音“平”,生动地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赞颂。大象制作写实,先在白釉地子上施以浅棕色调,再以细密的黑彩笔触表现大象的毛发,其身体健硕厚重,四足粗壮,象首回望,鼻子盘至嘴边,神情驯服。象背装有华美的鞍具,鞍具两侧绘红蝠围绕吉罄飞舞于寿山福海之上,鞍具下端绘有华美的璎珞,大象身上固定鞍具的五色束带亦加以精细的表现,细节逼真。鞍座以胭脂彩描红彩绘饰,氛围华美,原本上驮有铜胎掐丝珐琅葫芦型瓶,现已改为书灯使用。
以各种祥瑞图案拼凑成四字吉语的纹样在清代乾隆朝甚为流行,除纹样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瓷塑来表现四字吉语的作品。此件作品就是取四字吉语精心设计的瓷塑,象驮宝瓶,喜气洋洋,“象”谐音“祥”,背上所驮宝瓶又谐音“平”,生动地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赞颂。大象制作写实,先在白釉地子上施以浅棕色调,再以细密的黑彩笔触表现大象的毛发,其身体健硕厚重,四足粗壮,象首回望,鼻子盘至嘴边,神情驯服。象背装有华美的鞍具,鞍具两侧绘红蝠围绕吉罄飞舞于寿山福海之上,鞍具下端绘有华美的璎珞,大象身上固定鞍具的五色束带亦加以精细的表现,细节逼真。鞍座以胭脂彩描红彩绘饰,氛围华美,原本上驮有铜胎掐丝珐琅葫芦型瓶,现已改为书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