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34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道光 釉里红云龙赶珠纹瓶
高27.3cm
作品估价:RMB 80,000-16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待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0340
拍品名称:
清道光 釉里红云龙赶珠纹瓶
年 代:
清道光
尺 寸:
高27.3cm
题 识: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描述:
来源:北京户出。
参阅:
1.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周丽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34页,图3-95。
2. 中国嘉德,2021年11月28日,Lot3234。(成交价:2,127,500)
拍品通体以釉里红装饰,口沿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底足饰回纹,腹部描绘六条五爪龙纹,六龙形态各异,爪劲鳞张,身体蜷曲,祥云环绕,翻腾于云海之间,争相追逐火焰灵珠。整器釉里红发色纯正,光彩夺目,红色之间还闪烁绿色胎点,平添豇豆红之趣。器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字书写工整,力道遒劲。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烧制釉里红器对窑室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因铜红料在高温下十分活跃,故烧成难度极大,非常容易产生发色偏黑、花纹模糊不清等现象,即便明清时期,釉里红烧制仍是技术难题,呈色纯正的釉里红器更被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至制瓷技术达到顶峰的乾隆时期,也曾见乾隆皇帝发出“往好里烧”之叹。道光时期已属盛世之后,正值外扰不断,国力衰微之际,御窑厂瓷器烧制较康雍乾三朝已处于下风,烧造数量明显减少,且造型纹样亦多延续前朝体例,无多新创,加之道光皇帝“崇俭去奢”的治国理念,更不会大肆耗费人力物力烧造难以掌控的釉里红器,故如本品般纹饰繁复,发色纯正的道光釉里红器,实属罕见。
关于六龙,古有传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驭之。”即日神乘六龙之车,羲和为御者,后逐渐将六龙之车引伸为天子车驾,刘歆《述初赋》则有载:“摠六龙于驷房兮,奉华盖于帝侧”,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亦赋:“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可见六龙乃是天子专属,足见本品品级之高。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乾隆青花九龙戏珠纹瓶,器型、纹饰均与本品十分接近,二者之间应具有传承关系,可见本品应是道光御窑在乾隆作品的基础上改良而成,是这一时期少有的创新之作。
参阅:
1.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周丽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34页,图3-95。
2. 中国嘉德,2021年11月28日,Lot3234。(成交价:2,127,500)
拍品通体以釉里红装饰,口沿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底足饰回纹,腹部描绘六条五爪龙纹,六龙形态各异,爪劲鳞张,身体蜷曲,祥云环绕,翻腾于云海之间,争相追逐火焰灵珠。整器釉里红发色纯正,光彩夺目,红色之间还闪烁绿色胎点,平添豇豆红之趣。器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字书写工整,力道遒劲。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烧制釉里红器对窑室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因铜红料在高温下十分活跃,故烧成难度极大,非常容易产生发色偏黑、花纹模糊不清等现象,即便明清时期,釉里红烧制仍是技术难题,呈色纯正的釉里红器更被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至制瓷技术达到顶峰的乾隆时期,也曾见乾隆皇帝发出“往好里烧”之叹。道光时期已属盛世之后,正值外扰不断,国力衰微之际,御窑厂瓷器烧制较康雍乾三朝已处于下风,烧造数量明显减少,且造型纹样亦多延续前朝体例,无多新创,加之道光皇帝“崇俭去奢”的治国理念,更不会大肆耗费人力物力烧造难以掌控的釉里红器,故如本品般纹饰繁复,发色纯正的道光釉里红器,实属罕见。
关于六龙,古有传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驭之。”即日神乘六龙之车,羲和为御者,后逐渐将六龙之车引伸为天子车驾,刘歆《述初赋》则有载:“摠六龙于驷房兮,奉华盖于帝侧”,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亦赋:“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可见六龙乃是天子专属,足见本品品级之高。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乾隆青花九龙戏珠纹瓶,器型、纹饰均与本品十分接近,二者之间应具有传承关系,可见本品应是道光御窑在乾隆作品的基础上改良而成,是这一时期少有的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