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1
上一件
下一件
纪晓岚 书法
52*18
作品估价:RMB 1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1
拍品名称:
纪晓岚 书法
尺 寸:
52*18
形 制:
扇面
拍品描述: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号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官员。 [14]
纪昀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历任侍读学士、学政、知府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罹法,纪昀为其通风报信而获罪,谪戍乌鲁木齐三年,后遇赦返京。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纪昀受命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始终其事,十有余年”,是其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后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 [14]
纪昀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通儒”、“怪杰”、“真正的才子”、风流才子、一代文宗,号称是“无书不读”、“博雅淹通”的学者。 [27]有《纪文达公遗集》三十二卷,另有诸多学术著作。 [14]纪昀在主持纂修《四库全书》系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时人及后世学者对纪昀以上成就多给予较高评价。 [19-20]关于纪昀的成就,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名过其实,这主要是针对《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局限性而言 [20]——既受制于当时的文化高压政策,纪昀这两部著作难免遭到“阉割”,从而也限制了其个人的学术成就。
纪昀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历任侍读学士、学政、知府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罹法,纪昀为其通风报信而获罪,谪戍乌鲁木齐三年,后遇赦返京。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纪昀受命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始终其事,十有余年”,是其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后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 [14]
纪昀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通儒”、“怪杰”、“真正的才子”、风流才子、一代文宗,号称是“无书不读”、“博雅淹通”的学者。 [27]有《纪文达公遗集》三十二卷,另有诸多学术著作。 [14]纪昀在主持纂修《四库全书》系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时人及后世学者对纪昀以上成就多给予较高评价。 [19-20]关于纪昀的成就,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名过其实,这主要是针对《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局限性而言 [20]——既受制于当时的文化高压政策,纪昀这两部著作难免遭到“阉割”,从而也限制了其个人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