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2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青花仿宣窑缠枝牵牛花四方倭角兽耳瓶
作品估价:RMB 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20
拍品名称:
清乾隆 青花仿宣窑缠枝牵牛花四方倭角兽耳瓶
拍品描述:
名称英文:A BLUE AND WHITE 'INTERLOCKING FLOWER'SQUARE VASE
年代英文:Seal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Qing Dynasty
品相:器身窑封修补(敬请留意:本品相报告仅作为参考依据,参拍前请各位买家自行仔细检查拍品并以实物为准)
尺寸:23.5cm.high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上海博物馆: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303
本品唇口,直颈,颈置对称兽首耳,自然弯曲呈半圆形,方腹倭角,深圈足外撇。器身青花装饰,口沿、肩部、足墙,分别装饰回纹、如意云头纹及如意云头开光花卉等辅助纹饰,其主题纹饰绘缠枝牵牛花,图案自下而上自然延伸装饰于颈部及腹部,仿佛花蔓攀援生长之状,天然清新。此器为乾隆御窑仿宣德旧制而作。宣德御窑成就极高,张应文《清秘藏》称宣窑青花“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谢肇淛《五杂俎》云:“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倭角方瓶见于两岸故宫的清宫旧藏,其倭角方体造型,来自中亚西亚地区的玻璃器、铜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典雅别致,雍正乾隆时期皆有仿制。此外,雍正六年(1728年)绘制的宫廷藏瓷图卷《古玩图》中收录有宣德青花缠枝牵牛花倭角瓶,乾隆时期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瓶花图》中也出现了此款瓷器,可见雍干二帝对此式倭角瓶的钟爱。乾隆御窑工艺技术之高,堪称瓷史巅峰,有赞曰“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帝雅好古玩,故宫廷造作多仿古。此瓶追摹明宣德御窑名品,又有乾隆时期的工艺特征,在宣德原作的缠枝牵牛花图案基础上,瓶颈及足处增绘精美的回文、云肩纹装饰,更添富丽气象。宣德青花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有独特的氧化铁结晶斑,淋漓氤氲有水墨韵味,本品则以点染技法加以模拟,以人力夺天工之巧。花卉图案笔触流利,意态清丽秀雅。牵牛花在明清时期是颇受青睐的园林花卉品种,多见于文人歌咏,多依竹篱而栽,取其野趣,又因其牵牛之名令人联想牛郎织女故事,更添遐思。明末清初朱彝尊有《牵牛花十二韵》诗云:“小草无心蔓,疏篱到处延。凉分银汉水,晓映碧罗天。”
年代英文:Seal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Qing Dynasty
品相:器身窑封修补(敬请留意:本品相报告仅作为参考依据,参拍前请各位买家自行仔细检查拍品并以实物为准)
尺寸:23.5cm.high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上海博物馆: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303
本品唇口,直颈,颈置对称兽首耳,自然弯曲呈半圆形,方腹倭角,深圈足外撇。器身青花装饰,口沿、肩部、足墙,分别装饰回纹、如意云头纹及如意云头开光花卉等辅助纹饰,其主题纹饰绘缠枝牵牛花,图案自下而上自然延伸装饰于颈部及腹部,仿佛花蔓攀援生长之状,天然清新。此器为乾隆御窑仿宣德旧制而作。宣德御窑成就极高,张应文《清秘藏》称宣窑青花“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谢肇淛《五杂俎》云:“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倭角方瓶见于两岸故宫的清宫旧藏,其倭角方体造型,来自中亚西亚地区的玻璃器、铜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典雅别致,雍正乾隆时期皆有仿制。此外,雍正六年(1728年)绘制的宫廷藏瓷图卷《古玩图》中收录有宣德青花缠枝牵牛花倭角瓶,乾隆时期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瓶花图》中也出现了此款瓷器,可见雍干二帝对此式倭角瓶的钟爱。乾隆御窑工艺技术之高,堪称瓷史巅峰,有赞曰“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帝雅好古玩,故宫廷造作多仿古。此瓶追摹明宣德御窑名品,又有乾隆时期的工艺特征,在宣德原作的缠枝牵牛花图案基础上,瓶颈及足处增绘精美的回文、云肩纹装饰,更添富丽气象。宣德青花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有独特的氧化铁结晶斑,淋漓氤氲有水墨韵味,本品则以点染技法加以模拟,以人力夺天工之巧。花卉图案笔触流利,意态清丽秀雅。牵牛花在明清时期是颇受青睐的园林花卉品种,多见于文人歌咏,多依竹篱而栽,取其野趣,又因其牵牛之名令人联想牛郎织女故事,更添遐思。明末清初朱彝尊有《牵牛花十二韵》诗云:“小草无心蔓,疏篱到处延。凉分银汉水,晓映碧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