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7
上一件
下一件
齐白石 鸡冠花
作品估价:RMB 10,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提供成交价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07
拍品名称:
齐白石 鸡冠花
拍品描述:
尺寸:68.5×33.2cm
形式:立轴
质地:设色纸本
作者:齐白石(1864~1957)
钤印:借山翁
款识:白石。
出版:1.《荣宝斋深圳96·艺术进万家活动纪念》P12,深圳荣宝斋有限公司,1996年。
2.《荣宝斋珍藏7·绘画卷七》P334,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注:竞投此作品,请与本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横亘时空的“现代”共鸣
—齐白石《鸡冠花》赏析
这幅荣宝斋珍藏的《鸡冠花》为齐白石老人90岁高龄之后的作品。彼时的白石老人几乎忽略技法的束缚,无视传统勾勒、填染和平涂的绘画陈规,直接以色彩进行造型,摒弃中间过渡色,采用未经调和的原色进行创作。
此画中,上方殷红花朵色泽烂若朝霞浓艳绚丽,下方浓重的墨叶与之产生强烈极致的色彩对比。那些大胆浓艳的鸡冠花一个挨着一个猛烈地生长出来,墨色的叶子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观者可以感到白石老人在绘制这张《鸡冠花》时生命力勃发的状态。他绘画的节奏越来越快,兴致越来越高,最终红色与黑色互相撞击构成一个整体,吞噬掉了传统中国画构图上的主宾关系。可以说,90岁之后的白石老人进入了他“衰年变法”的终极阶段—以感觉为出发点的自由而浓烈的色彩表现。在白石老人艺术生命中的最后阶段,色彩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光的表现形式,附着于形式而生,而是具备了艺术上的独立地位。
齐白石研究专家萨本介在《最后的辉煌》一书中指出:
“90岁以后的齐白石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探索了,而且越往后,造反越明显……尽管是‘打破天下无敌手’了,如果齐白石就到此为止,那就太遗憾了。(如果)他还是在古人画的圈圈以内,(就)没有什么突破,没有什么发展,还是被商品意识……捆绑着。”
萨本介还强调白石老人到了90岁以后,对色彩的表达呈现出越来越自由的趋势,人性情感的抒发越来越凸显,作品的自由度和生命感愈发强烈。当色彩成为艺术家激情乃至生命的内在表达语言时,它便完全地个性化和独立化。从比较艺术学的视角来看,90岁的齐白石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上,已经展现出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与法国野兽派画作的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的艺术主张不谋而合。
西方古典主义以《圣经》和神话为题材,运用远近法、阴影法等绘画技法来再现真实的物象。这是文艺复兴以来400年的西方绘画主流。然而,19世纪绘画现代化运动将西方绘画变成了“现代艺术”。到了20世纪,野兽派以自由的色彩开辟了一个独特世界,形成了对古典主义的再次反叛。野兽派的艺术特征主要为色彩的大胆使用、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形式的简化。野兽派艺术家们使用鲜艳浓烈的原色,强调色彩的独立价值,风格自由奔放,笔触大胆,注重感受和表现力,反对再现自然。马蒂斯的老师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年)曾鼓励他发展自己个性—“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个性就鲜明”。马蒂斯将色彩减至最基本的原色,使用未经调和的大红大绿通过强烈对比创造和谐美感,建立起了个性鲜明的风格。马蒂斯把一般人不敢使用的撞色安排得动人和谐。比如他的名作《红色的和谐》,各种元素和色彩最终构成一个整体,并吞噬掉了画面的三维空间,不再强调透视关系。同时,马蒂斯将深红与浅红相得益彰地搭配一处,更展现了他平衡色彩关系的高超能力。这恰恰符合了他对这幅作品的定义—红色和谐。他所表达的并非眼中看到的色彩,而是心中自由而强烈的感受,这正是野兽派最大的特征。马蒂斯说:
“奴隶似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让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如果我的一切色调关系被寻到了,就必须从那里面产生一种活泼生动的色彩的合奏来,一个和谐类似音乐的作曲。颜色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地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
用传统的标准审视,他们作品中的那种“为色彩而色彩”的画法(包括纯粹的颜色、大胆的图案和非常的搭配)极具挑战性,对于古典主义的捍卫者来说甚至是在“撒野”。然而,这正是他们在“现代性”上获得成功的缘故。
齐白石和马蒂斯的生日仅差一天,前者年长五岁,后者则早三年去世。这两位中西艺术史上杰出艺术家毕生毫无交集,但在“现代性”上却产生了横亘时空的交集。此幅荣宝斋珍藏《鸡冠花》,正是白石老人向着自己艺术高峰再次攀登,实现突破所展现出来的“现代艺术”趋势的见证,也正是齐白石艺术生命中“最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