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07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纹双螭龙耳大抱月瓶
作品估价:RMB 1,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07
拍品名称: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纹双螭龙耳大抱月瓶
拍品描述:
纪录:香港苏富比,1993 年 4 月 27 日,编号:217巴黎苏富比,2007 年 12 月 6 日,编号:80北京拍卖会,2011 年 6 月 5 日,编号:0427
品相:双耳轻微补彩,足有磕引出冲线至腹部。
尺寸:49 cm Height
年代:清乾隆
拍品造型健硕饱满,端庄华贵,直口微侈,束颈,丰肩,扁圆腹,颈肩相交处饰对称螭龙形耳,椭圆形圈足,足端略外撇。抱月瓶造型源自阿拉伯地区的金属或玻璃器皿,永乐时期仿造该类器皿,因瓶圆若满月,故称“宝月瓶”或“抱月瓶”。清宫档案中又称其为“马褂瓶”,不乏相关烧造记录,均为宫廷陈设之需,其中有“放大马挂瓶”之称,即为拍品类大抱月瓶相类作品,可资佐证和参阅。乾隆朝关于抱月瓶烧制的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据该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载,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以后又见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的“五彩马挂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等烧造记载,多番烧造足可证明乾隆皇帝对此类瓶式之爱。双螭耳造型更为乾隆御窑首创,既仿古意,又可见乾隆一朝锐气创新之时代气质。此瓶底釉通体施莹润白釉,以青花粉彩绘饰,口沿处饰如意云头纹,足上绘蕉叶纹,瓶身以西洋明暗技法满绘缠枝花卉,腹部正侧中心皆满工绘就牡丹一朵,气质雍容而不失柔媚旖旎,明艳醒目,肩上饰一对螭龙耳满施胭脂粉色,与瓶身纹饰相得益彰,更添灵动之气,整器绘工精细,纹饰繁而不乱,色彩艳雅宜人,尽显乾隆彩瓷瑰丽华美之风范。
品相:双耳轻微补彩,足有磕引出冲线至腹部。
尺寸:49 cm Height
年代:清乾隆
拍品造型健硕饱满,端庄华贵,直口微侈,束颈,丰肩,扁圆腹,颈肩相交处饰对称螭龙形耳,椭圆形圈足,足端略外撇。抱月瓶造型源自阿拉伯地区的金属或玻璃器皿,永乐时期仿造该类器皿,因瓶圆若满月,故称“宝月瓶”或“抱月瓶”。清宫档案中又称其为“马褂瓶”,不乏相关烧造记录,均为宫廷陈设之需,其中有“放大马挂瓶”之称,即为拍品类大抱月瓶相类作品,可资佐证和参阅。乾隆朝关于抱月瓶烧制的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据该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载,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以后又见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的“五彩马挂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等烧造记载,多番烧造足可证明乾隆皇帝对此类瓶式之爱。双螭耳造型更为乾隆御窑首创,既仿古意,又可见乾隆一朝锐气创新之时代气质。此瓶底釉通体施莹润白釉,以青花粉彩绘饰,口沿处饰如意云头纹,足上绘蕉叶纹,瓶身以西洋明暗技法满绘缠枝花卉,腹部正侧中心皆满工绘就牡丹一朵,气质雍容而不失柔媚旖旎,明艳醒目,肩上饰一对螭龙耳满施胭脂粉色,与瓶身纹饰相得益彰,更添灵动之气,整器绘工精细,纹饰繁而不乱,色彩艳雅宜人,尽显乾隆彩瓷瑰丽华美之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