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212
上一件
下一件
15世纪 合金铜财宝天王像
作品估价:RMB 300,000-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212
拍品名称:
15世纪 合金铜财宝天王像
年 代:
15世纪
材 质:
20cm.high
拍品描述:
来源:1.斯普勒收藏,1973年3月4日购自新泽西。
2.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著录: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站,编号24050。
财宝天王即毗沙门天,也称多闻天王。“毗沙门”是梵文音译,意译即为“多闻”。据民间传说,此尊王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天神,早在印度古代史诗《玛哈帕腊达》等书中就已出现过。多闻天王,普天身护法像,是中国大乘佛教寺庙中“天王殿”中的伽蓝,通常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慧伞,左手握持神鼠-吐宝鼠。尊王踞须弥山天北方世界,手持慧伞,用以降伏魔众,护持众生修行资粮。通常以或立或坐的姿态,驻守在寺院门口,行守护寺院的职能。
财宝天王在显密两宗均广受尊崇,在唐不空三藏法师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天宝元年(742),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现身,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财富天王(毗沙门天)的信仰在中国唐朝兴起,唐明皇曾经因多闻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乱事,故特令供奉之,唐朝军队之中,皆以多闻天王形象绘制旗帜,号曰“天王旗”,以保佑武运昌隆。
此尊天王像,一面两臂。双目圆睁,须眉微蹙,双唇紧抿,呈现薄怒状,尽显天王之威严。头戴五叶宝冠,冠叶亦呈宝珠形状;身穿金属铠甲,以两道皮带分别紧束胸下及圆鼓的腹下,更添精气神韵;铠甲刻画细腻,胸前与腹部浮雕八幅法轮,配合尾端微微翘起的皮带,立体感极强;足蹬战靴,右手拇指中指捏结成环,环内原应插着胜利宝幢,今已憾失;左手托着口吐长串珍宝的吐宝鼠,象征能赐无尽财宝。天衣飘带极为出彩,穿臂而过,在头后成圆拱形,似头光一般,尾端自然飞舞,轻快地飞甩在身体两侧,令造像别具灵动美感。天王以威震三界坐姿,坐于伏地雪狮背上,红鬃雪狮形态逼真,呈回首怒吼状,卧于单层圆形覆莲底座之上。莲瓣宽大肥厚,敷施正面;莲台上沿饰简刻连珠纹一道,莲珠纹上方还有一道三角形与阴刻竖线构成的规律图案,独特精美,可能表现仰莲及莲芯。
财宝天王为帝释天之外臣,能护持世间,故又称护世者,是掌管财宝富贵、护持佛法的善神。由于财宝天王像、财神像具有美好寓意,满足了人们对追求富贵、财富、仕途的期望,因而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一直备受藏家追捧。
此尊财宝天王像的细节与装饰风格比较独特,眼偏圆,眉弓的弧度与上眼睑几乎相同,这令身姿威猛的天王像带上一点憨憨的萌感,怒相却不十分凶恶。此尊面相与嘉德2021年秋拍编号3859的一尊15世纪财宝天王像,颇有几分相似,应是当时受尼泊尔佛教艺术影响较深的藏中地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