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28
上一件
下一件
靳尚谊 塔吉克新娘
作品估价:RMB 估价待询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28
拍品名称:
靳尚谊 塔吉克新娘
作 者:
靳尚谊
年 代:
1983 年
材 质:
60×50 cm.
形 制:
布面 油画
拍品描述:
签名:尚谊 一九八三;塔吉克新娘(画背)
发表
《现代中国洋画家展》,日本共生印刷株式会社,东京,1984年,第17页
展出
“中国现代洋画家巡展”,1983年12月至1984年11月,日本中国现代作家协力会主办,日本金沢、札幌、福冈、刈谷、名古屋
“写生新疆:20世纪以来新疆主题创作研究展”,2023年7月12日至8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竞买本件拍卖标的,需办理高估价竞买号牌。
靳尚谊谈《塔吉克新娘》
—节选自《靳尚谊全记录》第16章:创作的成熟期
由于“文革”以后生了一场大病,身体不够好,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打算,就是尽量画一些幅面小些的画。我对人物一直感兴趣,因此肖像创作就成为我主要的内容,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内研究一下我想研究的东西,所以除去个别以外,我画的画一般都不大,大都在50x60厘米左右。
我的艺术实践仍在进行,进一步想实践一下西方大明暗体系或者说是强明暗体系在我的作品里如何体现。在去美国之前,我和詹建俊一起曾到新疆深入生活,先后到乌鲁木齐、喀什、塔什库尔千、塔吉克地区逗留了有一个多月,画了不少画,一大批素材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就去美国了。现在想根据一幅写生作品设计一幅油画:《塔吉克新娘》。
《塔吉克新娘》于1983年下半年完成。在美国我体会西方强明暗体系的表现形式大部分是用侧光、顶光比较多,很少用平光,而他们用平光可能是在19世纪末受日本浮世绘绘画影响才开始用平光,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在这以前则大部分用侧光和顶光来表现人物,这种用侧光、半侧光、顶光是体现他们造型体系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这幅《塔吉克新娘》中,在总体设计上我就采取侧光的方式,一半亮一半黑,用这种强明暗体现人物的造型,虽然是半身肖像,但在人物的脸部、手、头巾、衣服、布纹等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在表现手法上,我采用古典的办法强化形体的体积感,所有这一切,使得画面的构图、造型、黑白、明暗等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呈现出一种抽象美。
同时,这幅作品的艺术基调和表达方式也与我当时的心态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文革”后期和“文革”以后,我看到社会生活中暴露出一些很不好的现象,人际关系也很不正常,这对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冲击,自己也很难理解,使得自己的心情也不太好,我无法改变这些现实,我只希望能在自己的作品里体现一种理想美,表现一些宁静、和谐、崇高、纯洁的情感,冲淡或解脱一下自己心里的苦闷。而在《塔吉克新娘》中,在艺术的追求上我对西方明暗体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心态上则深深地融入了我对理想美追求的情感,两者有机地结合,完成了这幅肖像画的创作。
这张画完成以后,首先在油画系教师作品展中展出,展出之后,受到了各方面普遍的欢迎,很多报刊杂志都发表了这幅作品,特别是很多刊物都是彩色精印,影响广泛而且较为强烈,这张画也是我发表次数最多的作品。但这幅作品没有参加过全国性的美展,后来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时,这幅画也引起理论界不少评论,有人说是“新写实主义”,也有说是“新古典主义”,实际上我想的不是很多,只是在研究西方造型体系中以及当时追求一种理想美的心态两者相互融会自然而然所形成的一种画风。这幅作品在油画系教师美展展出时,孙景波的几句话倒很有意思,他说:“您的画好像熬棒子面粥似的,棒子面很硬,但熬的时间很长很透,已经很熟,成熟了。”
孙景波的话是一种比喻,可能大家这时觉得我的画有些味道了。
潘公凯:我记得1983年靳先生的《塔吉克新娘》,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轰动”效应,主要是由于这张画采用了古典主义的造型,形成一种层次丰富、体积厚重、富有力度的美感,而这些正是传统油画艺术语言的特点。
我觉得,前卫不前卫,现代不现代,不能用欧美的标准来套,而是要看它在中国现实社会当中是不是起到现代和前卫的作用。“新古典”的语言形式虽然是古典的,但它在80年代的中国油画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却是前卫的。【节选自《探索中国油画的精神魅力》】
范迪安:《塔吉克新娘》给画坛带来了清新与清纯之风,也标志着中国画家在油画表现力上所达到的新的水平。尽管80年代的中国画坛已经初成多样化格局,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影响年轻的一代,但靳尚谊先生倡导并力行的油画“新古典”风格,延伸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轨迹,也产生了文化的动力。【节选自《靳尚谊先生的文化理性与中国油画理想》】
詹建俊:比较有名的《塔吉克新娘》,很有代表性,从技术、绘画语言到审美取向、处理对象的手法,包括光、色彩的运用,很少用色彩画印象派的那种很强烈的、分离的、对比的特色。靳先生作品是含蓄的、柔和的,总体协调下的色彩发挥,完全吸收了很多古典主义的东西。这种转变是非常正确的,他对自我的判断和选择是非常对的,这很关键。【节选自《靳尚谊对中国油画的发展》】
张祖英:《塔吉克新娘》的创作,标志着靳尚谊进入了新的境界,他从一般的忠实对象的情绪出发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加强了处理对象的主动性,运用古典主义手法,强明暗的处理,轮廓明确、色彩单纯强烈,以塔吉克新娘优美动人的形象,略带羞涩、拘谨的表情,对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奔放的感情,予人一种美好、纯洁的触动,表现出靳尚谊自己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强烈向往,从而把自己的艺术风格、审美理想、生活抱负融为一体,创作个性得到更鲜明的发挥,进入了他创作的黄金期。【节选自《理想美的追求/论靳尚谊的艺术成就》】
曹文汉:《塔吉克新娘》这幅油画肖像作品问世后,立即在我国油画界以至整个美术界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这幅肖像画,以其柔和而细腻的笔触、单纯而强烈的色彩、凝练而概括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面带羞涩、拘谨,充满对未来幸福生活憧憬的优美而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人们在这幅作品面前似乎领悟到了作为油画肖像艺术那丰富的内涵,在这有限的艺术空间却能表现出广阔和深邃的无限,它可以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和极为丰富的遐想。不仅如此,在这幅肖像画中,人们还能充分领略到油画的艺术技巧和规律,以及油画语言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也可以这样说,在油画语言的运用上,在油画技术、技巧的发挥上,似乎已经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也许正因为如此,自这幅力作问世后不久,在靳尚谊这种画风的周围,形成了众多的赞赏者和艺术上的追随者,从此在我国油画界形成了一个中国油画古典风的艺术群体。
《塔吉克新娘》这幅肖像作品,以它独具的艺术魅力和娴熟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广大观众,在靳尚谊的众多肖像作品中属于最优秀作品之列,它也必将在我国油画肖像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节选自《瞬间的永恒——读靳尚谊四幅油画肖像有感》】
尚辉:这幅以描绘塔吉克新娘为形象的写实油画是新时期古典写实油画的一个高峰,它是当时国内兴起的乡土写实思潮和欧洲古典写实技巧进行有机结合的典范。塔吉克少女所具有的神秘美感,也通过这幅作品吸引了更多的画家去追摹和表现。【节选自《壮阔与崇高——新时期新疆题材美术创作的审美开拓》】
许蚌:以靳尚谊为代表的写实画风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学院主义风格,它以19世纪法国的学院派风格为参照,突破了单一化的苏派模式。这种新学院主义风格的形成正值’85美术运动的前期,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学院派风格的变化,而在于靳尚谊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把油画语言作为一种纯粹的境界来追求的那种纯艺术的精神。这种风格实际上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参与了8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并且为学院主义的走向奠定了一个基础。《塔吉克新娘》这幅画是这种新的价值取向的具体反映,也是中国艺术家开始追求人格自由的重要标志。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但现在再回过头来检视这幅作品,似乎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它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合理性。第一,以安格尔式的严谨打开了中国油画的眼界;第二,作品以坚实的素描功底为基础的技术难度使苏式风格相形见绌,从而使中国学院派的油画教学和绘画技巧又有了新的高度;第三,它以其纯净的古典美,把当时正处于关注形式美和纯艺术的热潮之中的人们带入了一个超功利的境界。由此看来,和现代主义的各种尝试在中国的出现一样,靳尚谊的写实风格是出于地域文化逐步演进的需要而在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迸发出的热情,才得以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笔。【节选自《古典形式中的现代主义革命》】
梅墨生:以《塔吉克新娘》为标志,中国肖像油画掀起了新的一页。也许,认为靳尚谊这张作品兼融了古典风格和理想主义精神与民族文化气质并不为过。【节选自《绘画是一种生存方式 记油画家靳尚谊”》】
作为中国第三代画家的重要代表,靳尚谊在不断塑造艺术形象的同时,为作品注入新的时代特征,以现代人的艺术视角和含蓄静穆的审美情趣发展了徐悲鸿、吴作人等第一、二代油画前辈的写实主义传统,以自成一体的画风、厚重的文化积累和精神风度开中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之先河。新古典的出现,让中国油画摆脱了前苏联模式的束缚,纯粹的油画语言开启了中国油画历史一个新的维度。
本季秋拍,中国嘉德重磅呈现靳尚谊的传世名作、中国肖像油画的经典代表、新古典主义的开山巨制—《塔吉克新娘》。《塔吉克新娘》是靳尚谊在1982年美国之行归国后,深研西方古典造型和追求理想美后融会贯通的倾心力作,兼容了古典风格、理想主义精神、民族文化气质,被奉为中国新古典主义的开山坐标。作为20世纪中国艺术变革的重要成果,靳尚谊的早期重要作品早已进入国家收藏,市场可流通的精品尤为珍稀,而作为靳尚谊识别度最高、影响最巨的艺术经典,市场唯一可流通的“孪生新娘”,本件《塔吉克新娘》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博物馆级扛鼎力作。今季秋拍,这件赫赫有名的传奇经典再次亮相市场,实必令藏家引颈以待。
靳尚谊与《塔吉克新娘》
改革开放后,为了革新过去的创作模式,契合时代思潮的转变,大量艺术家赴疆写生,试图从新疆特殊的区域文化地理属性中寻找新的转变。1981年,靳尚谊也来到新疆,先后到乌鲁木齐、喀什、塔什库尔千、塔吉克地区逗留了一个多月,收集素材,写生了大量作品。多彩的民族服饰、典型的欧亚民族形象、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审美富矿。《塔吉克新娘》的创作原型,就挖掘自这次疆域的审美之旅。
新疆归来后,因为家中变故,靳尚谊没有来得及加工那些写生作品,便在年底和夫人赴美探亲。区别于之前在西德短暂的匆匆浏览,这次长达一年的美国之行,让他得以全面了解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印象派,一直到现代整个演变过程。他在美国东西部各著名博物馆饱览观摩,研究欧洲古典绘画的造型体系,全面且深入的原作震撼,给他带来了两大收获:第一是真正感觉到古典艺术作品的妙处,学会了欣赏这种作品;第二是找到了自己的油画(或者说中国人的油画)不耐看的原因所在。
1982年12月,靳尚谊从美国归来,1983年正月就迫不及待地在一次油画系的写生中,试着用古典主义方法创作完成了《自然的歌》,2月再次写生完成了成熟度更高的《双人体》。人体作为古典主义的传统母题,最能直接反映造型结构的精准和技法功底,连续两张人体写生,越加成熟且深入的新面貌收获了大量积极反馈,使他确认了体积感是革新造型的要素。随着技法的锻炼成熟,靳尚谊计划进一步深入解决体积问题,于是在新疆之行的写生中精心挑选,筹备设计一件肖像的成型,其结果是诞生了他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转型与突破之作—《塔吉克新娘》。
1983年5月,当《塔吉克新娘》静静地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上亮相时,成熟完美的油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了画坛极大的震动,刷新了中国画家在油画表现力上所达到的新水平。《塔吉克新娘》描绘的是一位年轻的塔吉克新娘内心充满喜悦而未在脸上形成笑靥之前那耐人寻味的一霎间,风情浓郁而韵味典雅。观众可以充分领略到油画语言的艺术技巧和规律,品味油画语言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被他的学生孙景波很形象地比喻为:熬透了的棒子面粥。
轮廓优美,情态动人,新娘出嫁一刻的羞怯和憧憬,更是予人一种美好、纯洁的触动,表现出靳尚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向往,从而把自己的艺术风格、审美理想、生活抱负融为一体,创作个性得到更鲜明的发挥。《塔吉克新娘》的创作完成,标志着靳尚谊的创作进入新的境界,此后他相继完成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精彩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飞跃,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不仅是他在求索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中国美术及美术教学的时代发展在具体艺术家身上的体现。
出于对此一构图的喜爱,靳尚谊于同年又创作了一件几乎完全相同的《塔吉克新娘》,两者只在女子佩戴的项链细节上有细微差别。创作较早的一幅中,女子佩戴的项链上嵌三排珠子,随后创作的第二幅则嵌有四排珠子。第一幅《塔吉克新娘》在1984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为镇馆之宝常常现身于中国美术馆重要展览;而第二件完成后不久便参展了年底著名的“现代中国油画展”,该展由吴冠中策划,是改革开放后在日本举行的第一个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担有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的推动作用,参展者均是大师名作,意义非常。
为中国油画补课,走向新古典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沉寂多时的艺术界迅速活跃,繁荣发展趋于多元格局,关于创作和教育问题的讨论也十分激烈。在1980年代初期走向多元化的道路抉择中,更多的艺术家都倾向于打破中国“保守”的现状,追求用“前卫”的现代面貌迎接新时代。作为中国美术界最早走出国门到欧美看大师原作的第一梯队,靳尚谊首先看到的是技术上的差距,尤其在美国长达一年的深入考察后,极具前瞻性地指出,中国不仅缺现代,也缺古典,提出要为中国油画补课的主张。
严格说来,80年代的很多讨论都是政治性的,而靳尚谊却选择“往回走”,为中国油画解决造型基础的薄弱问题。在重建和探索中国美学的重要时期,补课的主张是十分及时和具有学术意义的,不仅延伸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轨迹,也产生了文化的动力,对中国油画的教育基建有巨大贡献。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靳尚谊的古典取向是带有理想主义和非凡魄力的抉择,正如潘公凯所指明的:“新古典”的语言形式虽然是古典的,但它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油画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却是前卫的。
靳尚谊把对体积的领悟总结为西方“大明暗体系”,为了更好地彰显新效果,《塔吉克新娘》设计构图时采取侧光的方式,形成强烈的明暗关系,人物形象轮廓明确,在色彩上加强色块对比,用古典造型的方法强化形体的浑厚体积感,用笔时采用小笔触点绘的技法,层次非常丰富,又有流畅的线条韵律,传达出典雅的美感。精纯自然的油画语言彻底摆脱了中国“土油画”的黯淡与粗糙,《塔吉克新娘》是靳尚谊运用古典形式深入解决体积问题的一次目标明确的尝试,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跨越而直接向欧洲古典溯源的理想和愿望。犹如一场技术革命,这幅力作的问世在中国油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技法直接决定着油画的形式特征,关键技法的革新让视觉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进而促成了新风格的形成—新古典主义,这种打破对当时还未领悟古典语言真奥的画界来说,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性。因此,当靳尚谊笔下的巅峰《塔吉克新娘》一经出世,其艺术实践和主张就掀起了大批油画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靳尚谊也在教学上提出了一整套古典油画教学模式,把欧洲古典油画的技法精髓和崇高静穆的古典精神,通过教学传承辐射开来,赞赏者和追随者甚众,可谓极一时之盛。
挖掘西方油画魅力,展现中国艺术气质,新古典主义为尚处在摸索时期的中国油画界带来了一股清纯之风,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油画家们指明了一条返璞归真、踏实进取的艺术之路。《塔吉克新娘》也因此被奉为新古典主义的开山坐标,影响和传播都极大,在中国美术史中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笔。
人的主题,理想美的追求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靳尚谊始终以“肖像画”作为油画研习的基点,是一位在“人的主题”这个时代命题上做出独特回答的艺术家,对中国肖像油画影响最为深远。古典主义重视审美理想的表达,这与他一直以来希望用更强的形式来表达情感相吻合,努力追寻崇高的永恒性与理想的精神境界,也是从另一角度对现实不满情绪予以否定的情感表达,因此《塔吉克新娘》人物的神情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而不仅仅是古典静穆的回归。这种新的美学理想,恰好对应了80年代初社会对回归美好和内在纯洁世界的向往,让人的主题再次成为时代的典范追求。
《塔吉克新娘》金字塔的稳定结构同时带有纪念碑式的视觉效果,红绸盖头遮覆在礼服上,连贯成大片喜庆的热烈,色艳通透且气度堂皇,新娘秀美的面庞轮廓在色彩的衬托和侧光的凸显下引人注目。同时手腕轻拉头巾带起的衣纹动线加强了画面的动势和力量感,宁静中有向往的澎湃,整体达到了和谐且经典的理想状态。在欧美古典造型的表现之下,新娘也融进更多民族传统的审美元素,服饰、动作、色彩等相辅相成的形色细节,使作品更具民族气派和东方神韵。而且新娘目光朝向内心世界,微微翘起的嘴唇圆润而略带拘谨,表现出新娘的端庄质朴与若隐若现的羞涩,这种专属于东方女性的含蓄之美十分耐人寻味。可谓兼容了古典风格、理想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气质,让画面整体表现出一种东西方交融的美感,好一刻的时光静美。
新娘在所有的文化语境中都是带有共性的,主体即题材本身,《塔吉克新娘》就在类型化和个性化之间取得一种巧妙的平衡,既有人物的真实感又有理想化的意味。作为当代女性的缩影和升华,新娘,突破了以往中国肖像油画只表现特定现实的传统模式,将对具体人物的描写上升到对人类普遍性的描绘和表现上来。通过对象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出现象征性因素与某种哲理感,从《塔吉克新娘》开始,靳尚谊作品中理想化的因素开始明显。这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个人的一次突破,而对于画界来说则是一次不小的震动,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优良传统,在艺术创作上超越现实、表达理想又期求于进入自由抒发的境界,以《塔吉克新娘》为标志,中国肖像油画掀起了新的一页。
新的技法造型,新的学派体系,新的美学理想,一件传世名作的诞生,总能在偶然和必然间,切中许多核心的关键。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作为东方新娘最富理想性的典范,《塔吉克新娘》风华依旧,于质朴中闪烁光华,混合着感性和理性美的岁月静好,蕴藏着人类理想美的高度概括,成为中国肖像油画发展史一盏不灭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