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90
上一件
下一件
明 紫檀嵌银丝百宝嵌胡人戏狮香盒
作品估价:RMB 200,000-4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890
拍品名称:
明 紫檀嵌银丝百宝嵌胡人戏狮香盒
年 代:
明
材 质:
D: 9 cm (3 1/2 in.)
拍品描述:
来源:
北京私人珍藏
明代文人雅士对文房用具非常的讲究,除了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纸、笔、墨、砚外,案头上还有盛笔的笔筒、阅览收卷用的压尺、盛载朱砂的印泥盒,和焚香用的香具等用品。这些用具除了实用之外,亦讲求艺术性。
此香盒以紫檀为材,经刳挖旋制嵌饰而成,缜密而沈甸,凝重而气派,丝丝的牛毛纹传递优质的紫檀机理。包浆柔润而富有光泽,黑里透红。
整体一木整挖,呈扁圆形,形制端正古雅,规整秀丽。盒盖浅凸平顶,边缘相交处起灯草线,内设企口,可与盒身口缘紧密盖合;盒身口缘内收,薄唇内敛,深腹,外壁腹下折收至底,下承内凹浅圈足。近口缘处嵌银丝连绵不断回纹带为饰,较常见回纹繁复、精细、工整,为晚明仿古制器经常可见的‘错金银’装饰技法。
盒盖与盒身为子、母口,能紧密套合,高濂《遵生八笺》:“嗜香者不可一日去香,书室中宜制撞三四格提匣以锁钥启闭,内藏诸品香物,更设磁盒磁罐、铜盒、漆匣、木匣,随宜置香,分布于都总管领,以便取用。须造子口紧密,勿令香泄为佳。”此系着眼于香盒的储香功能,勿令香泄而设计。
盖面上以螺钿、绿松石、青金石、玛瑙、骨、大漆等各种杂宝镶嵌胡人戏狮图,胡人形象粗犷,眼若铜铃,双目圆瞪,阔鼻直口,面部宽厚,耳饰金环,头戴毡帽,身着胡服,腰系护胸和皮带,佩戴宝剑,足蹬高筒靴,为典型西域少数民族相貌及装扮。其左腿奋力前蹬,右腿向前跨步,呈弓箭步,跨下胡旗长矛横插其间。双袖高举舞动,头微侧,眼观左侧的雄狮,似高歌起舞,挥舞戏狮,动感十足。雄狮庄重威猛,体格魁梧,双目圆瞪,目光活泼热烈,回首翘尾似与胡人回应。其鬓毛分叉弯卷飘展,运刀细腻,丝丝必现。四爪强劲有力,似在奋力扑捉,所呈气势威严肃穆。整体各色宝石共置一器,致使紫檀盖盒更显华丽雅致之态。其工致无比,纤毫毕露,造型生动传神,富有动感,整体构图犹如戏剧之一幕,极见意趣。
观本品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此香盒选料精良,以名贵紫檀镌制,盒盖百宝嵌饰胡人戏狮图,口沿镶嵌银丝装饰,均极为不俗,雕镂嵌空,宛如图画,此为晚明‘周制’百宝嵌最为鲜明的特色。
晚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如雕百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相传除周翥之外,无人能制此类精工器物。天一阁藏刊印于崇祯年间的《崇祯吴县志》卷五十三〈人物·工技〉“周治”载:周治,嘉靖中人。工为诗歌,精于雕镂嵌空,所作人物、花鸟,老梅古干,玲珑奇巧,宛如图画。
周翥的声誉之高、作品珍贵价昂,在晚明时已犹如今日的名牌精品,蔚为风尚,这可由王世贞(1526-1590)《觚不觚录》的记载获得证实: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治治商(镶)嵌,及歙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蒋抱云治铜,皆比常价再倍,而其人至有与缙绅坐者。近闻此好流入宫掖,其势尚未已也。
王世贞此文,原是有感于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发出感叹,却同时记录下“周制”等工艺精品皆比常价再倍、炙手可热的程度。可见当时像周翥这样以技艺搏名致富的名匠们,已经名动公卿,并与缙绅并坐抗礼;他们制作的工艺品在当时已成为奢侈消费的指标,为晚明新兴的商贾富绅所好,更为达官显宦以及宫廷、皇室所尚,甚至被引进宫廷,成为御用品。
周翥其人生平或隐没不显,然而所谓的“周制”风格尚可藉由部分传世品来加以追溯与勾勒。极为幸运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带有周翥款的百宝嵌砚盒,盒内置宣德款歙砚,应为明清宫廷旧藏,是传世极少数有名款的“周制”作品。不但可以作为我们追索周制风格的指标,更可能是上述王世贞所记载,周制作品为明代宫廷所尚,作为御用品的唯一物证。
翻阅公私收藏,纹饰一致者,可参考一近例,王世襄先生旧藏“明 剔红胡人戏狮盖盒”,同样定年为明代。两面均工的剔红盖盒,一面为胡人戏狮图,另一面刻花卉纹,详见王世襄著《自珍集》,2007年,页96;《中国古代漆器》,1987年,文物出版社,页57。对比可知,本盒胡人戏狮纹饰与同时期明代的漆器纹饰一致,时代风格明显,可兹赏鉴。
同类周翥风格胡人戏狮图香盒,可见两例,一、“明嘉靖 紫檀百宝嵌胡人戏狮香盒”,曾售于中国嘉德,2022年12月26日,编号3184,以RMB 2,875,000成交。二、“明 紫檀嵌百宝胡人骑马图香盒”,曾售于中国嘉德,2024年5月12日,编号1156,以RMB 3,450,000成交。与本品风格、工艺如出一辙,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妙,各有千秋。
同类周翥风格胡人题材的器物,可见两例。一、水松石山房珍藏“明嘉靖 木嵌玉石蒙人狩猎图长方盖盒”,曾售于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8日,编号2192,以HKD 3,380,000成交。二、上海博物馆藏一例“镶嵌狩猎图文盒”。二者都应为周翥制,除器型、功能不同外,胡人骨头染色仿兽皮毛绒的帽饰、以及胡靴等局部纹饰风格均十分接近,可做参考。
参阅:《自珍集》,王世襄著,2007年,页96;
《中国古代漆器》,1987年,文物出版社,页57
北京私人珍藏
明代文人雅士对文房用具非常的讲究,除了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纸、笔、墨、砚外,案头上还有盛笔的笔筒、阅览收卷用的压尺、盛载朱砂的印泥盒,和焚香用的香具等用品。这些用具除了实用之外,亦讲求艺术性。
此香盒以紫檀为材,经刳挖旋制嵌饰而成,缜密而沈甸,凝重而气派,丝丝的牛毛纹传递优质的紫檀机理。包浆柔润而富有光泽,黑里透红。
整体一木整挖,呈扁圆形,形制端正古雅,规整秀丽。盒盖浅凸平顶,边缘相交处起灯草线,内设企口,可与盒身口缘紧密盖合;盒身口缘内收,薄唇内敛,深腹,外壁腹下折收至底,下承内凹浅圈足。近口缘处嵌银丝连绵不断回纹带为饰,较常见回纹繁复、精细、工整,为晚明仿古制器经常可见的‘错金银’装饰技法。
盒盖与盒身为子、母口,能紧密套合,高濂《遵生八笺》:“嗜香者不可一日去香,书室中宜制撞三四格提匣以锁钥启闭,内藏诸品香物,更设磁盒磁罐、铜盒、漆匣、木匣,随宜置香,分布于都总管领,以便取用。须造子口紧密,勿令香泄为佳。”此系着眼于香盒的储香功能,勿令香泄而设计。
盖面上以螺钿、绿松石、青金石、玛瑙、骨、大漆等各种杂宝镶嵌胡人戏狮图,胡人形象粗犷,眼若铜铃,双目圆瞪,阔鼻直口,面部宽厚,耳饰金环,头戴毡帽,身着胡服,腰系护胸和皮带,佩戴宝剑,足蹬高筒靴,为典型西域少数民族相貌及装扮。其左腿奋力前蹬,右腿向前跨步,呈弓箭步,跨下胡旗长矛横插其间。双袖高举舞动,头微侧,眼观左侧的雄狮,似高歌起舞,挥舞戏狮,动感十足。雄狮庄重威猛,体格魁梧,双目圆瞪,目光活泼热烈,回首翘尾似与胡人回应。其鬓毛分叉弯卷飘展,运刀细腻,丝丝必现。四爪强劲有力,似在奋力扑捉,所呈气势威严肃穆。整体各色宝石共置一器,致使紫檀盖盒更显华丽雅致之态。其工致无比,纤毫毕露,造型生动传神,富有动感,整体构图犹如戏剧之一幕,极见意趣。
观本品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此香盒选料精良,以名贵紫檀镌制,盒盖百宝嵌饰胡人戏狮图,口沿镶嵌银丝装饰,均极为不俗,雕镂嵌空,宛如图画,此为晚明‘周制’百宝嵌最为鲜明的特色。
晚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如雕百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相传除周翥之外,无人能制此类精工器物。天一阁藏刊印于崇祯年间的《崇祯吴县志》卷五十三〈人物·工技〉“周治”载:周治,嘉靖中人。工为诗歌,精于雕镂嵌空,所作人物、花鸟,老梅古干,玲珑奇巧,宛如图画。
周翥的声誉之高、作品珍贵价昂,在晚明时已犹如今日的名牌精品,蔚为风尚,这可由王世贞(1526-1590)《觚不觚录》的记载获得证实: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治治商(镶)嵌,及歙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蒋抱云治铜,皆比常价再倍,而其人至有与缙绅坐者。近闻此好流入宫掖,其势尚未已也。
王世贞此文,原是有感于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发出感叹,却同时记录下“周制”等工艺精品皆比常价再倍、炙手可热的程度。可见当时像周翥这样以技艺搏名致富的名匠们,已经名动公卿,并与缙绅并坐抗礼;他们制作的工艺品在当时已成为奢侈消费的指标,为晚明新兴的商贾富绅所好,更为达官显宦以及宫廷、皇室所尚,甚至被引进宫廷,成为御用品。
周翥其人生平或隐没不显,然而所谓的“周制”风格尚可藉由部分传世品来加以追溯与勾勒。极为幸运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带有周翥款的百宝嵌砚盒,盒内置宣德款歙砚,应为明清宫廷旧藏,是传世极少数有名款的“周制”作品。不但可以作为我们追索周制风格的指标,更可能是上述王世贞所记载,周制作品为明代宫廷所尚,作为御用品的唯一物证。
翻阅公私收藏,纹饰一致者,可参考一近例,王世襄先生旧藏“明 剔红胡人戏狮盖盒”,同样定年为明代。两面均工的剔红盖盒,一面为胡人戏狮图,另一面刻花卉纹,详见王世襄著《自珍集》,2007年,页96;《中国古代漆器》,1987年,文物出版社,页57。对比可知,本盒胡人戏狮纹饰与同时期明代的漆器纹饰一致,时代风格明显,可兹赏鉴。
同类周翥风格胡人戏狮图香盒,可见两例,一、“明嘉靖 紫檀百宝嵌胡人戏狮香盒”,曾售于中国嘉德,2022年12月26日,编号3184,以RMB 2,875,000成交。二、“明 紫檀嵌百宝胡人骑马图香盒”,曾售于中国嘉德,2024年5月12日,编号1156,以RMB 3,450,000成交。与本品风格、工艺如出一辙,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妙,各有千秋。
同类周翥风格胡人题材的器物,可见两例。一、水松石山房珍藏“明嘉靖 木嵌玉石蒙人狩猎图长方盖盒”,曾售于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8日,编号2192,以HKD 3,380,000成交。二、上海博物馆藏一例“镶嵌狩猎图文盒”。二者都应为周翥制,除器型、功能不同外,胡人骨头染色仿兽皮毛绒的帽饰、以及胡靴等局部纹饰风格均十分接近,可做参考。
参阅:《自珍集》,王世襄著,2007年,页96;
《中国古代漆器》,1987年,文物出版社,页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