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11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炉钧釉弦纹长颈八棱瓶
高21.3cm
作品估价:HKD 12,000,000-15,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20%
图录号:
3011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炉钧釉弦纹长颈八棱瓶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高21.3cm
题 识: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拍品描述:
出版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1986-2006: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香港,...
来源
1. 香港佳士得,1991年3月18日,编号588
2. 香港佳士得,1994年5月2日,编号724
3. 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674
4. 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编号1723
5. 云海阁旧藏

此瓶长颈纤秀,口部外撇,腹部饰四道凸起弦纹,呈竹节效果,简洁典雅,器身呈八棱式,饶见匠心独运。扁圆器腹相形巧致,颈腹交接处角度干凈利索,崭露瓷匠高艺。弦纹瓶内敛婉约,实为美感及技艺之至高成就,器身瓷胎造形无瑕,罩以纯凈釉色,烧造温度精准掌控,才得此完美结晶。其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炉钧釉,匀凈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底部模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式弦纹长颈瓶为当年根据南宋官窑长颈八棱瓶而模仿烧制,并化裁施加雍正朝研制的炉钧釉。八方盘口长颈瓶,杭州数处考古发掘有例,如乌龟山郊坛下官窑窑址出土一米黄釉八棱盘口残瓶,尺寸、器形与此相类,收入《官窑瓷器》,北京,2016年,图版91(高21.8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中,有一八方足器底残片,乃从杭州郊坛下官窑遗址采集所得,胎呈黄灰色,藏品编号TG-2294(其一)。邓禾颖及唐俊杰指根据郊坛下发掘残片,八棱瓶属前期类型,后期几近绝迹(《南宋官窑》,杭州,2008年,页73)。从杭州万松岭采集得的一块青瓷残片,也似有黑褐露胎八方足,疑乃相类瓷瓶之底部,见牟宝蕾,《南宋官窑通鉴》,杭州,2017年,页90,左一图中右下。该址有信乃古代文献提及的内窑,时代或较郊坛下要早,常见胎体内层土黄、外侧呈灰黑色的残片,学者指应乃还原焰时间不够久持所致(页98)。
宋之官窑,举世稀珍,传世上品均为博物馆收藏。当中包括著名的安宅旧藏长颈八棱瓶。安宅藏瓶尺寸略小,高21厘米,开片纤柔,棱角婉转细腻,据传原为清宫旧藏,属 F.C. Harrison、A. Daniel Hall 爵士、Robert C. Bruce 旧蓄,两度售于伦敦苏富比,分别为1943年7月1日,编号70及1953年5月12日,编号60,亦曾售于伦敦佳士得1970年10月12日,编号77,后入安宅英一收藏,现存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品编号00569)。台北故宫也有数件相近青釉八棱瓶,其中两器,尺寸与此相若,收入余佩瑾,《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2012年,编号31-32,器底皆刻有乾隆御题诗文,咏赞瓷瓶古朴雅致(藏品编号:故瓷16924及故瓷17701)。
官窑长颈八棱瓶,清时多有仿模。乾隆帝,尤好古珍,下投其所好,进大批宋官入朝,但旧瓷新仿并排而列,辨别非易。清宫旧藏有一八方长颈瓶,其器腹较扁,胎骨厚重,论形议色,均与前述各瓶气韵相去颇远,乾隆帝昔日认为乃宋时佳器,命瓶底刻御制诗文(台北故宫藏品编号:故瓷14086)。然随着学术研究成果渐丰,博物院已重新断代为清仿之物。除此以外,施加炉钧釉色者目前仅见二例,其一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号中瓷003376N000000000;另一例为鸿禧美术馆旧藏,载于James Spencer《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1990年,图版35,编号157,尤见本品之珍贵难得。此外亦见仿哥、仿汝、粉青釉之例,如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10月23日,编号328。
炉钧釉,始见于清雍正年间。雍正七年,为仿宋代钧窑之效,唐英派幕友吴尧圃前往河南,调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由此诞生了窑变、炉钧等各式仿钧精品。清宫档案中或为炉钧釉器物的记载始见于雍正八年,故或成功烧制于雍正七年、八年前后。其制作工艺颇为覆杂,需先高温烧制素胎,后吹炉钧釉,再入窑低温烧制方成,蓝、绿、红紫、月白各色交融垂流,厚润而灵动。唐英深喜炉钧釉釉色的流淌之美,在《陶成纪事碑记》中载:「炉钧釉,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艺匠心血迭加自然天成,出窑色釉各异,流淌变幻莫测,绝无两件相同,件件别具一格。
本品所施炉钧釉,明艳的松石绿色与紫蓝色交融,色近雍正时期著名的「高粱红」,垂流如瀑如峰,气象万千,似将天地之灵气与无言大美融汇于斯。有一炉钧釉灯笼尊,釉料色效果与本品相近,见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卷二,伦敦,1994年,图版923。清朝御窑烧制不少炉钧釉器,惟如此件之精品才署以雍正或乾隆年款,殊为珍贵。后世清人虽延续烧造,但仍无法重现自然垂流之感,只得以笔绘仿之,可见雍乾炉均工艺之艰深。以雍正时期创制之炉钧釉为主体装饰,发色亦近前朝,皆展现出秀雅的审美取向。

收益扣除行政费用后,将全数拨捐张宗宪教育及艺术慈善基金会。

Lot 3001-3016为香港地区重要私人收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