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10
上一件
下一件
清 白玉兽面纹兽首衔活环耳出戟盖瓶
作品估价:TWD 2,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110
拍品名称:
清 白玉兽面纹兽首衔活环耳出戟盖瓶
拍品描述:
H22cm
「大清乾隆仿古」款
白玉质,凝润光洁。器仿自商周青铜器,古朴典雅。盖与瓶身子母口紧密相合,盖面隆起呈覆斗状,设有八出戟,面饰兽面纹,兽眼大睁,眼神锐利,顶设捉钮。瓶身方形口,长颈,折肩,深长腹,腹下渐收,底承方形圈足。瓶颈至瓶身同设有八道出戟,颈部前后高浮雕兽首,两侧雕兽首衔活环耳。腹部琢刻兽面纹,兽面繁复规整,线条曲折弯绕,充盈古韵。圈足内阴刻「大清乾隆仿古」三行六字隶书款。
宋代仿古之风兴起,当时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之风。此种传统发展到清代更是盛行,清朝统治者有意识地将其塑造成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代表,并通过国家名义组织研究和总结古代文化工程,以宣扬「文治」功业。而乾隆时期更发展极致,自幼接受儒家经典教育的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极富热情,在帝王角色之外,以文人标准要求己身,曾亲自撰写《五瑞五器说》、《圭瑁说》等考证文章,组织编写《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等,著录内府所藏古代铜器的著作,为宫廷工艺仿古提供最适宜之模板,促进仿古风气的兴盛。
乾隆朝的仿古范围宽泛,包括仿商周鼎彝、宋代名瓷等,最为核心的是对商周青铜礼器的仿制。因青铜礼器作为正统思想中理想礼乐制度的集中体现,是古典美学的凝聚,除拟仿形制外,亦取青铜器典型纹饰,如兽面纹、夔纹、回纹等,经转化后形成构图元素。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清〈青玉兽面纹尊〉,与本品皆以商周青铜罍为蓝本,可参见上海博物馆庋藏商晚期〈亚宪方罍〉,然以优质玉料琢制,增添清莹灵秀之感。细观本品,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前朝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为清代仿古风潮下之佳例。
A SUPERB AND ARCHAIC WHITE JADE 'BEAST-MASK' VASE AND COVER
QING DYNASTY
「大清乾隆仿古」款
白玉质,凝润光洁。器仿自商周青铜器,古朴典雅。盖与瓶身子母口紧密相合,盖面隆起呈覆斗状,设有八出戟,面饰兽面纹,兽眼大睁,眼神锐利,顶设捉钮。瓶身方形口,长颈,折肩,深长腹,腹下渐收,底承方形圈足。瓶颈至瓶身同设有八道出戟,颈部前后高浮雕兽首,两侧雕兽首衔活环耳。腹部琢刻兽面纹,兽面繁复规整,线条曲折弯绕,充盈古韵。圈足内阴刻「大清乾隆仿古」三行六字隶书款。
宋代仿古之风兴起,当时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之风。此种传统发展到清代更是盛行,清朝统治者有意识地将其塑造成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代表,并通过国家名义组织研究和总结古代文化工程,以宣扬「文治」功业。而乾隆时期更发展极致,自幼接受儒家经典教育的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极富热情,在帝王角色之外,以文人标准要求己身,曾亲自撰写《五瑞五器说》、《圭瑁说》等考证文章,组织编写《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等,著录内府所藏古代铜器的著作,为宫廷工艺仿古提供最适宜之模板,促进仿古风气的兴盛。
乾隆朝的仿古范围宽泛,包括仿商周鼎彝、宋代名瓷等,最为核心的是对商周青铜礼器的仿制。因青铜礼器作为正统思想中理想礼乐制度的集中体现,是古典美学的凝聚,除拟仿形制外,亦取青铜器典型纹饰,如兽面纹、夔纹、回纹等,经转化后形成构图元素。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清〈青玉兽面纹尊〉,与本品皆以商周青铜罍为蓝本,可参见上海博物馆庋藏商晚期〈亚宪方罍〉,然以优质玉料琢制,增添清莹灵秀之感。细观本品,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前朝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为清代仿古风潮下之佳例。
A SUPERB AND ARCHAIC WHITE JADE 'BEAST-MASK' VASE AND COVER
QING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