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17
上一件
下一件
张伯驹(1898-1982) 登崂山对联
100×27 cm.×2 约2.4平尺(每幅)
作品估价:RMB 120,000-22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17
拍品名称:
张伯驹(1898-1982) 登崂山对联
作 者:
张伯驹(1898-1982)
尺 寸:
100×27 cm.×2 约2.4平尺(每幅)
材 质:
水墨纸本 立轴
拍品描述:
说 明
此作品系荣宝斋库存,附荣宝斋书画真迹证书。原装旧裱,画面有水渍痕迹。
题 识 青岛新建汇泉宾馆,招待海外旅游人士,而崂山亦新建宾馆供游客止宿。因戏为分泳诗钟,即以汇泉宾馆游,登崂山为题得此一联。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二。
钤 印 伯驹长寿、丛碧八十后印、平复堂
释 文 迎来海外三千履,望尽齐东九点烟。
侠肝义胆的收藏“痴人”平复堂主人
张伯驹(1898—1982),名家骐,字丛碧,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工诗词书画,对戏剧也有很深的研究。1918年毕业于混成模范团骑兵科,毕业后任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后任天津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华北文法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建国后任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创办古琴研究会、北京书法研究会,任会长。1962-1966年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197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早年张伯驹书法颇得晋唐宋人之风雅潇洒,用笔圆融,笔画遒劲,善用圆笔,锋芒不露。结字纵逸欹侧,牵丝引带,字与字衔接到位。晚年他又醉心于古碑帖,钟繇楷书、篆、隶、石鼓文、蝌蚪篆都醉心临写,他还创造出“鸟羽体”。这种字体笔画粗细对比明显,婀娜多姿,如风吹过后水面波纹,以画入书,颇具逸气。这一字体明显受陆机《平复帖》影响,波磔浓重、圆转多变。刘海粟称赞这种新字体:“运笔如春蚕吐丝,笔笔中锋,夺人视线。温婉持重,飘逸酣畅,兼而有之,无浮躁藻饰之气。”
1936年,张伯驹获知《平复帖》在溥儒手中,担心国宝外流的他主动上门,希望将其手中的《平复帖》购入手中,但溥儒要价20万,这在当时可是“天价”,张伯驹请张大千说情,可仍旧无功而返。1937年转机出现了,溥儒因母亲病逝,急需用钱,张伯驹担心《平复帖》面临被出售的风险,再次找到溥儒,最终得以结缘。
但收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41年6月5日,身在上海担任盐业银行总稽核兼常任董事的张伯驹突然被绑架。绑匪奔着《平复帖》而来,张口要价300万赎金,否则以帖换人。他偷偷告诉潘素:一定要保住《平复帖》,即使丧命也不能动文物。虽然躲过一劫,但由于时局不断恶化。为保护国宝,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所有字画收藏缝入衣被,逃往当时没有沦陷的陕西。他一路奔波,担惊受怕,好在“中华第一帖”幸免于难。
为了见证这一传奇经历,寄托对于《平复帖》的珍爱之心,张伯驹还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如今《平复帖》已经安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了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Zhang Boju 1898-1982
Calligraphy Couplet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00×27 cm.×2 39 3/8×10 5/8 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