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11
上一件
下一件
李可染(1907-1989) “三峡石壁·诸葛亮语”中堂
画44×49 cm. 约1.9平尺; <br> 对联67×22 cm.×2 约1.3平尺(每幅)
作品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11
拍品名称:
李可染(1907-1989) “三峡石壁·诸葛亮语”中堂
作 者:
李可染(1907-1989)
尺 寸:
画44×49 cm. 约1.9平尺; <br> 对联67×22 cm.×2 约1.3平尺(每幅)
材 质:
设色纸本 镜心
拍品描述:
著 录
《大山藏画》P75、P336,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7月。
“大山”即王大山(1933—1993),河北衡水人,荣宝斋鉴定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擅长明清及近现代书画的鉴定。曾任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首场艺术品拍卖会。
题 识 1.三峡夔门石壁。一九五六年,可染写生。
2.诸葛武侯联语。一九八九年,岁次己巳(1989)春三月,李可染于师牛堂。
钤 印 可染、寄情、李、可染
释 文 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李可染:“三峡石壁·诸葛亮语”中堂
此次春拍呈现的李可染书画作品合璧,是近代著名书画家李可染不同时期书画代表作的整合之笔。其中绘画作品为设色山水,是李可染开始进入写生探索阶段之后的典型艺术面貌。题款云:“三峡夔门石壁,一九五六年,可染写生”,下钤“可染”白文方印。书法对联所书“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引首题“诸葛武侯联语”,加钤“寄情”朱文长方闲章。落款云“一九八九年岁次己巳,春三月,李可染于师牛堂”。此作书写于李可染逝世当年,下钤“李”朱文方印,“可染”白文长方印。两作风格明晰、艺趣突出、颇具代表,是市面难得一见的李可染佳作。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的作品精于水墨趣味,同时自创枢机,始终呈现着一种“深耕传统,兼贯中西”的艺术理念,这也同其不懈的自我探索与丰富的求学的经历不无关系。李可染192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于1929年考入国立艺术院攻读研究生,师从留法归来的艺术大师林风眠与法国油画家克罗多(Andre Claouodot),系统学习了素描、油画等西方造型艺术,成为杭州“一八艺社”最早的成员之一。抗战结束后,李可染前往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继而拜于齐白石门下。在这一阶段,李可染深得齐白石写意水墨和黄宾虹的积墨山水的启示,水墨意趣也愈发成为其关注的焦点,但个人风格尤以传统为主。
然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于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如此,于李可染个人艺术的升华亦然。对传承与创新的不懈思考才是使李可染奠定近代艺术大师地位的精神源泉。李可染汲取了前辈画家壮游行旅、寓游于画的艺术态度和创作经验,在1950至1959年的数年间,他和张仃、罗铭等艺术家一道,亲近群众,亲近自然,广泛游历了国内外的大好山河,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希望以这样深入生活的艺术实践推动中国画的内部革新。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李可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为自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艺术革新积聚动力。
此次展出的画作“三峡石壁”创作于1956年,画面题识表明其为李可染壮游三峡时的写生之作,正是积极投身壮游写生、处在自我革新阶段的李可染的典型面貌。李可染晚年的山水画作擅用墨、重染法而虚用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山水语言。与之不同的是,“三峡石壁”所代表的“艺术行旅时期”的山水作品则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一方面,画中尤为突出地展示了其对传统文人笔墨的理解——皴擦用笔之间展现出了牛毛皴、矾头皴的变体,而设色点染的方式亦同齐白石、黄宾虹的色彩理解不谋而合。另一方面,这件作品的定型宛若以毛笔代炭笔的西式写生,李可染对于山体、舟船结构、空间与质感方面的精到总结同样展示了其深厚的素描功底。更为重要的是,“三峡石壁”已经展现了李可染对山水雄浑、开阔、壮美的无限追寻,这同其在行旅过程中实景山川对其内心的震撼不无关系。这种精神气质与自然领悟奠定了其在未来山水艺术创作中的精神旋律。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峡石壁”融文人水墨、写生之趣和变革之音于一体,彰显了艺术盛年的李可染脱胎传统笔墨而独运匠心的蝉蜕过程。
与之相应,配套展出的对联作品同样是李可染艺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代表书作。“师牛堂”是李可染的斋号,也是李可染晚年书画创作的主要场所。李可染的书法创作同其绘画作品一道,均与其学习经验与艺术经历相始终,有着明显的时代分期。“诸葛亮语”已是其晚年的典型书风,堪称人书俱老。写下此联的八个月后,年逾八旬的李可染因突发心梗溘然长逝。作品中的书写已是从心所欲,苍茫老辣。其中古拙的碑学意味溢于言表,结字沉稳之余亦同其晚年画风颇有共鸣。其与“三峡石壁”的时空连线,涵盖了李可染自中年变体至于艺术终点三十余载的荏苒光阴,宛如一曲赞歌,诉说着一代艺术大师的得道历程。
文/广州美术学院 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 李子儒
Li Keran 1907-1989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k and color on paper, mounted
对联67×22 cm.×2 26 3/8×8 5/8 in.×2;画44×49 cm. 17 3/8×19 1/4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