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1
下一件
清乾隆 粉彩锦地袱系纹壁瓶
作品估价:TWD 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801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粉彩锦地袱系纹壁瓶
拍品描述:
H14.5cm
「乾隆年制」款
来源:日本永藏商事株式会社收藏,501 号藏品
久手坚宪二收藏
原共箱题款:乾隆年制 十锦酒吞式壁挂
永藏商事标签:骨董第五〇一号|乾隆年制 十锦壁挂
附「永藏」标签
附「永藏」标签
瓶作半剖盖罐式,后壁平坦露胎,设有二孔可穿系固定于墙面或轿子之内,故有壁瓶 或轿瓶之称。盖呈斜展瓜棱,瓜蒂形金钮,束颈,圆肩,鼓腹下弧收,足微撇。器面 连续菱形绿彩花瓣格纹边饰,映称以粉红、蓝料彩为主体花瓣,形成缤纷华美的锦地 纹。外壁凸起雕饰矾红锦带系结,随锦带起伏曲褶,饰以描金皮球花,中央袱系结, 色彩夺目,呈现立体美感。足底矾红描金横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整体配色雅 致又不乏华贵之气,赏心悦目。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粉彩开光山 水镂空盖瓶〉,塔式盖瓶造型新颖,与本器相似,可资参考,二者皆显示出干 隆时期瓷器创新与高超绘制水平。
袱系纹,又称包袱纹,是以束带织物为原型,施釉、刻划或堆塑在 器物上的一种纹饰,此种装饰手法与古人用袱巾裹携名贵物品以作 献礼的风尚有着密切关系。
袱系纹由绳纹演变而来,由提拿器具的真绳演变为装饰器身之纹样,其功能由实用性 转向装饰性,成为一种独特美感。一般用于宫廷御用品装饰,常见于瓷器、珐琅器、 玻璃器,尚见漆器、玉器等。因「包袱」与「包福」、「百福」谐音,寓意吉祥。相似 之例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清雍正〈铜胎画珐琅包袱式孔雀尾鼻烟壶〉及 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袱系纹盖罐〉,其独特器 形,优美流畅的袱系纹饰,带有美好之意,在雍正、乾隆时期开始流行。
「壁瓶」亦称「轿瓶」,此种将瓶子做成半剖造型,其背后有挂孔, 可贴合壁面,以方便悬挂于墙上,出现于明清时期,始烧于明万历 时期。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笺》云 :「床内后柱上钉铜钩,用 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 可」;清代大量生产,尤以乾隆时期最为多见。
从传世品及《清文件》资料可知,乾隆帝曾多次下旨烧 造壁瓶,用以装饰内廷及文房陈设。在造型方面多姿 多彩,有葫芦形、包袱式、瓜棱式等,其制作精美, 品种丰富,远非前朝所比,且又可与建筑装饰、雕塑 艺术相结合,是中国陶瓷器形中极为特殊的品种。
乾隆朝长达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空 前繁荣。《古铜器考》称赞乾隆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 美备」。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记载:「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 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而御窑 监造,尤为超越前古。」其中彩瓷占有极高比例,珐琅彩、粉彩等 瓷器,皆达到艺术史上的新高度,且造型更加丰富多元,可谓迎来 空前绝后的巅峰。本件清乾隆〈粉彩锦地袱系纹壁瓶〉,一改雍正 时期灵秀典雅风格,转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 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以绘画和堆贴相结合,在设色用彩等 装饰工艺上更有其独特表现,别具风姿。
AN EXTREMELY RARE FAMILLE-ROSE WALL VASE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PROVENANCE:
Nagakura Shoji Co., Ltd., No. 501
Kudeken Kenji Collection
With Nagakura label
「乾隆年制」款
来源:日本永藏商事株式会社收藏,501 号藏品
久手坚宪二收藏
原共箱题款:乾隆年制 十锦酒吞式壁挂
永藏商事标签:骨董第五〇一号|乾隆年制 十锦壁挂
附「永藏」标签
附「永藏」标签
瓶作半剖盖罐式,后壁平坦露胎,设有二孔可穿系固定于墙面或轿子之内,故有壁瓶 或轿瓶之称。盖呈斜展瓜棱,瓜蒂形金钮,束颈,圆肩,鼓腹下弧收,足微撇。器面 连续菱形绿彩花瓣格纹边饰,映称以粉红、蓝料彩为主体花瓣,形成缤纷华美的锦地 纹。外壁凸起雕饰矾红锦带系结,随锦带起伏曲褶,饰以描金皮球花,中央袱系结, 色彩夺目,呈现立体美感。足底矾红描金横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整体配色雅 致又不乏华贵之气,赏心悦目。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粉彩开光山 水镂空盖瓶〉,塔式盖瓶造型新颖,与本器相似,可资参考,二者皆显示出干 隆时期瓷器创新与高超绘制水平。
袱系纹,又称包袱纹,是以束带织物为原型,施釉、刻划或堆塑在 器物上的一种纹饰,此种装饰手法与古人用袱巾裹携名贵物品以作 献礼的风尚有着密切关系。
袱系纹由绳纹演变而来,由提拿器具的真绳演变为装饰器身之纹样,其功能由实用性 转向装饰性,成为一种独特美感。一般用于宫廷御用品装饰,常见于瓷器、珐琅器、 玻璃器,尚见漆器、玉器等。因「包袱」与「包福」、「百福」谐音,寓意吉祥。相似 之例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清雍正〈铜胎画珐琅包袱式孔雀尾鼻烟壶〉及 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袱系纹盖罐〉,其独特器 形,优美流畅的袱系纹饰,带有美好之意,在雍正、乾隆时期开始流行。
「壁瓶」亦称「轿瓶」,此种将瓶子做成半剖造型,其背后有挂孔, 可贴合壁面,以方便悬挂于墙上,出现于明清时期,始烧于明万历 时期。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笺》云 :「床内后柱上钉铜钩,用 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 可」;清代大量生产,尤以乾隆时期最为多见。
从传世品及《清文件》资料可知,乾隆帝曾多次下旨烧 造壁瓶,用以装饰内廷及文房陈设。在造型方面多姿 多彩,有葫芦形、包袱式、瓜棱式等,其制作精美, 品种丰富,远非前朝所比,且又可与建筑装饰、雕塑 艺术相结合,是中国陶瓷器形中极为特殊的品种。
乾隆朝长达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空 前繁荣。《古铜器考》称赞乾隆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 美备」。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记载:「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 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而御窑 监造,尤为超越前古。」其中彩瓷占有极高比例,珐琅彩、粉彩等 瓷器,皆达到艺术史上的新高度,且造型更加丰富多元,可谓迎来 空前绝后的巅峰。本件清乾隆〈粉彩锦地袱系纹壁瓶〉,一改雍正 时期灵秀典雅风格,转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 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以绘画和堆贴相结合,在设色用彩等 装饰工艺上更有其独特表现,别具风姿。
AN EXTREMELY RARE FAMILLE-ROSE WALL VASE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PROVENANCE:
Nagakura Shoji Co., Ltd., No. 501
Kudeken Kenji Collection
With Nagakura l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