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5
上一件
十二世纪 铜髹漆涂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作品估价:TWD 1,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105
拍品名称:
十二世纪 铜髹漆涂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拍品描述:
H46cm
来源:John R. Meengs 收藏
阿嵯耶观音铜铸,髹漆涂金,局部残留朱金工艺,背部有方孔,原有 装藏(已佚),呈跣足立姿,足下有插,露出青铜胎体,宝光内蕴。 尊佛面形长圆,方额厚唇,鼻子阔平,双眉相连,眉间白毫,细眼微 闭,面相安详恬静,予人法喜从容之姿。顶饰高圆筒状发髻,以多层 丝带固定,冠内安住坐式阿弥陀佛,前额系带状三叶花冠。两侧发辫 垂落及肩,双耳戴锥形螺纹环状宝珠耳铛,颈配如意卷云珠炼项圈, 增添华丽璀璨的庄严气息。
尊像身材硕长,上身袒露,宽肩细腰,双臂戴钏,右手向上 于胸前施说法印,左手手心向上略抬,手心向外,结妙音 天印。下身着鱼尾式薄裙紧贴双腿,裙上端系有「U」形裙 带,衣纹清晰舒展,肌肉曲线隐约若现。系缀八朵圆形莲 花腰带,腹前结花朵状装饰结,帛带自十字花结向双腿间下 垂,在腹前及双腿前呈U形垂搭,两侧下摆裙角向外伸展呈 尖角状,体态挺秀,修长纤美,线条流畅细腻,具浓郁的大 理国艺术风格。彭楷栋先生捐赠,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 十二世纪 大理国〈铜鎏金阿嵯耶观音菩萨〉及洱源 县征集,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庋藏十二世纪 大理国〈阿嵯 耶观音菩萨立像〉,两者高髻冠、眉上弓形阴刻线 的造像风格及装饰技法等,皆具东南亚民族特征,与本件应 为同期之作,可作参考比对。
南诏,是七世纪中期由蒙氏建立的地方政权,政治中心在今 云南洱海地区。由蒙氏细奴逻于649年建立南诏国,其盛衰 几与唐王朝同步。京都藤井有邻馆庋藏唐末〈南诏图传〉 ,是中国最早佛教连环画,为南诏最后一任统治 者「中兴皇帝-舜化贞」于中兴二年(898年)授意臣属绘 制,作品分为「图」(画卷)和「传」(文字卷)两部分, 描绘、记述阿嵯耶观音化身为梵僧授记蒙氏先祖建国,在其 协助下,国势日益壮大且南诏王室钦崇阿嵯耶观音的始末。 在王室极力推崇下,观音于大理国得以继承和发展,为中古 时期最受尊崇的神祇。此后其帝国曾有十一位国王禅位出 家,而民众则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分老 壮,手不释佛珠,故有「佛国」和「妙香国」之美誉。
「阿嵯耶」为梵文「ajaya」之音译,意指「战无不胜」。阿 嵯耶观音又称真身观世音,具强大法力,为南诏国蒙氏家族 尊崇之守护神,造像以〈南诏图传〉中「真身阿嵯耶观音」 为蓝本,此类造像风格流行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其后, 南诏国由段氏家族渐取而代之,并于937年易名大理国(西 元937-1253年)。与中原皇帝的道统以天命为依归有所不 同,云南君主以观音旨意为统治依据,统治者若有身分特殊 的阿嵯耶观音庇护,大可以正统自居。故在此背景下,战无 不胜的「阿嵯耶」成为王室庇佑者。
大理国在「以佛治国」的理念上一脉相承,造像有绘画、摩 崖、木雕、金属等形式,其中金属造像又有金、银、铜鎏 金、髹漆涂金等不同材质技法,主要为立像,且体态修长, 比例适当,工匠对其风格和装饰特征把握精准,是大理国 阿嵯耶观音造像的主流。列举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庋藏 十二世纪 大理国〈髹红漆涂金阿嵯耶观音〉,为大 理国第十七世皇帝段政兴(公元1147-1172年)为子祈福 所造之髹漆涂金官造样式,其背部有珍贵题记:「皇帝骠信 段政兴,资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再比对云南 省博物馆庋藏十二世纪 大理国〈髹红漆涂金阿嵯耶观音〉 及本件十二世纪〈铜髹漆涂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三者造像风格、发式、装饰技法和规律的弧线衣纹等,基本 艺术风格一致,应是大理国王室通过宗教造像传递王权意 志,敕造髹漆涂金技法之珍贵作品。
遍寻拍卖市场上,尚未见有相同髹漆涂金技法之作,类似 形制然施以鎏金之作品如纽约佳士得2019年3月20日编号 813,十二世纪 大理国〈鎏金铜阿嵯耶观音像〉, 与本尊观音像相比,皆展现出阿嵯耶观音的灿烂与慈悲,为 少见且精致的大理国造像佳作。
A RARE AND LARGE LACQUERED AND GILT-BRONZE
FIGURE OF ACUOYE 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12TH CENTURY
PROVENANCE:
John R. Meengs Collection
来源:John R. Meengs 收藏
阿嵯耶观音铜铸,髹漆涂金,局部残留朱金工艺,背部有方孔,原有 装藏(已佚),呈跣足立姿,足下有插,露出青铜胎体,宝光内蕴。 尊佛面形长圆,方额厚唇,鼻子阔平,双眉相连,眉间白毫,细眼微 闭,面相安详恬静,予人法喜从容之姿。顶饰高圆筒状发髻,以多层 丝带固定,冠内安住坐式阿弥陀佛,前额系带状三叶花冠。两侧发辫 垂落及肩,双耳戴锥形螺纹环状宝珠耳铛,颈配如意卷云珠炼项圈, 增添华丽璀璨的庄严气息。
尊像身材硕长,上身袒露,宽肩细腰,双臂戴钏,右手向上 于胸前施说法印,左手手心向上略抬,手心向外,结妙音 天印。下身着鱼尾式薄裙紧贴双腿,裙上端系有「U」形裙 带,衣纹清晰舒展,肌肉曲线隐约若现。系缀八朵圆形莲 花腰带,腹前结花朵状装饰结,帛带自十字花结向双腿间下 垂,在腹前及双腿前呈U形垂搭,两侧下摆裙角向外伸展呈 尖角状,体态挺秀,修长纤美,线条流畅细腻,具浓郁的大 理国艺术风格。彭楷栋先生捐赠,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庋藏 十二世纪 大理国〈铜鎏金阿嵯耶观音菩萨〉及洱源 县征集,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庋藏十二世纪 大理国〈阿嵯 耶观音菩萨立像〉,两者高髻冠、眉上弓形阴刻线 的造像风格及装饰技法等,皆具东南亚民族特征,与本件应 为同期之作,可作参考比对。
南诏,是七世纪中期由蒙氏建立的地方政权,政治中心在今 云南洱海地区。由蒙氏细奴逻于649年建立南诏国,其盛衰 几与唐王朝同步。京都藤井有邻馆庋藏唐末〈南诏图传〉 ,是中国最早佛教连环画,为南诏最后一任统治 者「中兴皇帝-舜化贞」于中兴二年(898年)授意臣属绘 制,作品分为「图」(画卷)和「传」(文字卷)两部分, 描绘、记述阿嵯耶观音化身为梵僧授记蒙氏先祖建国,在其 协助下,国势日益壮大且南诏王室钦崇阿嵯耶观音的始末。 在王室极力推崇下,观音于大理国得以继承和发展,为中古 时期最受尊崇的神祇。此后其帝国曾有十一位国王禅位出 家,而民众则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分老 壮,手不释佛珠,故有「佛国」和「妙香国」之美誉。
「阿嵯耶」为梵文「ajaya」之音译,意指「战无不胜」。阿 嵯耶观音又称真身观世音,具强大法力,为南诏国蒙氏家族 尊崇之守护神,造像以〈南诏图传〉中「真身阿嵯耶观音」 为蓝本,此类造像风格流行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其后, 南诏国由段氏家族渐取而代之,并于937年易名大理国(西 元937-1253年)。与中原皇帝的道统以天命为依归有所不 同,云南君主以观音旨意为统治依据,统治者若有身分特殊 的阿嵯耶观音庇护,大可以正统自居。故在此背景下,战无 不胜的「阿嵯耶」成为王室庇佑者。
大理国在「以佛治国」的理念上一脉相承,造像有绘画、摩 崖、木雕、金属等形式,其中金属造像又有金、银、铜鎏 金、髹漆涂金等不同材质技法,主要为立像,且体态修长, 比例适当,工匠对其风格和装饰特征把握精准,是大理国 阿嵯耶观音造像的主流。列举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庋藏 十二世纪 大理国〈髹红漆涂金阿嵯耶观音〉,为大 理国第十七世皇帝段政兴(公元1147-1172年)为子祈福 所造之髹漆涂金官造样式,其背部有珍贵题记:「皇帝骠信 段政兴,资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再比对云南 省博物馆庋藏十二世纪 大理国〈髹红漆涂金阿嵯耶观音〉 及本件十二世纪〈铜髹漆涂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三者造像风格、发式、装饰技法和规律的弧线衣纹等,基本 艺术风格一致,应是大理国王室通过宗教造像传递王权意 志,敕造髹漆涂金技法之珍贵作品。
遍寻拍卖市场上,尚未见有相同髹漆涂金技法之作,类似 形制然施以鎏金之作品如纽约佳士得2019年3月20日编号 813,十二世纪 大理国〈鎏金铜阿嵯耶观音像〉, 与本尊观音像相比,皆展现出阿嵯耶观音的灿烂与慈悲,为 少见且精致的大理国造像佳作。
A RARE AND LARGE LACQUERED AND GILT-BRONZE
FIGURE OF ACUOYE 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12TH CENTURY
PROVENANCE:
John R. Meengs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