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2
上一件
下一件
十五世纪 丹萨替寺风格 铜鎏金大黑天立像
作品估价:TWD 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8%
图录号:
102
拍品名称:
十五世纪 丹萨替寺风格 铜鎏金大黑天立像
拍品描述:
H29cm
来源:John R. Meengs 收藏

大黑天梵语名「玛哈嘎拉」,藏语称为「贡普」,意译为「大黑 天」,又译「救怙主」,原是古印度的军神、战神,观音入其神识, 故成为佛教密宗无上瑜伽密的护法。其有多种传承,据西藏常见说 法,共有七十五种之多的变化身。本尊像为铜铸鎏金,胎体厚重,光 彩熠熠。头戴五骷髅花叶宝冠,顶饰仰莲式高发髻,一面二臂三目, 蹙眉瞋目,卷舌咧口,獠牙外露,样貌威猛,呈愤怒像。耳垂连珠圈 纹圆珰,缯带从耳际向上飘起,脖颈粗短。右手高举施期克印,执金 刚钺刀(已佚),左手当胸捧嘎巴拉碗。身穿藏式袍服,宽大帛带及 衣缘錾刻珍珠锦地和缠枝花叶纹,胸前配饰璎珞,下挂人头蔓,手饰 钏环,腰系宝带,显得雍容华贵。双腿呈屈伸立姿,两腿间裙褶层 迭,层次丰富,足蹬藏靴,姿态雄壮威武,营造出丹萨替寺华美独特 的艺术风格。身后及足下皆横出一个扁状小铜榫,为安奉于佛塔或坛 城之用。此类具鲜明时代特征和丹萨替寺风格的「大黑天」造像,可 参见喜玛拉雅艺术资源网,编号12127,十四世纪 丹萨替寺风格〈铜 鎏金大黑天立像〉,造像姿态与装饰细节和本品极为相近, 形象勇猛生动,予人神秘之感。

丹萨替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座藏传佛教帕竹噶举 派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帕木竹巴修行 洞、佛塔、僧舍、经堂、大殿、灵塔殿、辩经场、神殿及望 楼等。寺院造像的供奉形式,有别于一般佛像供奉于佛龛或 神坛,而是供于舍利灵塔的塔身周围,形成极其特殊的「扎 西戈芒」大佛塔,又称「吉祥之门佛塔」,塔身高超过十 英尺,由多层铜鎏金雕塑组合而成,镶嵌各种宝石,金碧辉 煌,视觉上好似住满神佛的一座大山。此塔相传为创派祖师 帕木竹巴(注)的弟子止贡巴,据其独特视觉创意所建成, 以华丽莲花从最底层托起巨大阶梯结构的佛塔。四周装饰许 多独立神像和饰有浮雕神像的嵌板。佛塔阶梯层级越高,在 宗教上的地位越高。从下至上,分别是护法层、女神层、佛 陀层、冥想神层与顶层。既延续传统舍利灵塔纪念与供奉的 宗教含义,亦创新将密续曼荼罗形式引入供奉仪轨之中,是 丹萨替寺最具代表性的雕塑艺术至宝。

其于文化大革命时惨遭破坏,寺内绝大部份文物已佚失, 2005年,该寺重建时,于遗址出土约三百多尊造像。目前 散见于西方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 会上的丹萨替寺或同时期丹萨替寺风格的造像约有百余尊。 多为天王、女性护法神或建筑构件,多数造像身后横出扁状 小铜榫,或在头后,或在身后,或在莲花座后部,铜榫多为 佛像铸完后再焊接,以利供奉之用。以天王造像为例,可见 1948年,意大利弗兰西斯梅尔造访丹萨替寺时,拍摄正殿扎 西戈芒佛塔下半部分照片中,十四世纪〈铜鎏金天王立像〉 ,其袍服下膝裙成褶,厚重外扬,脚穿靴,身形威 武之姿态及技法,可为喜玛拉雅艺术资源网,编号12127, 十四世纪 丹萨替寺风格〈铜鎏金大黑天立像〉,与 本件十五世纪 丹萨替寺风格〈铜鎏金大黑天立像〉之比对。 由此可知,天王像和大黑天像,皆属围绕塔底而设之护法 层,供于舍利佛塔下方。

根据史料记载,丹萨替寺佛塔有五座,分别为「京俄.托杜巴」、「久尼巴.仁钦 多吉」、「才希宁玛瓦.扎巴坚赞」、「大司徒绛曲坚赞」和「温仁波切.索南扎 巴」五位大师的灵塔。再根据印度萨拉特.钱德拉.达斯的《拉萨及西藏中部旅行 记》记载,达斯于1881年造访丹萨替寺时,寺内保存有十八座银塔和金塔。基于 此独特建筑,寺内造像为手艺精湛的纽瓦尔艺术家创造,用料豪奢,不惜工本,在 重新设计和创造中,大量融入藏民族文化艺术因素,形成具藏民族文化和审美特 色的新型模式。细观本尊十五世纪 丹萨替寺风格〈铜鎏金大黑天立像〉,衣装繁 复,装饰华丽,气势威严,显现超凡之态,着实令人敬畏。

注:十二世纪中叶(即南宋年间),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为远离尘嚣,独自到偏远藏地雅 鲁藏布江北岸之「帕木竹」茅庐收徒传法十多年,因此被尊称为「帕木竹巴」(意为「帕木竹的大 师」),开创的支派也被称为「帕竹噶举」。在帕木竹巴圆寂十余年后的1198年,两位大弟子止贡 巴、达隆唐巴开始依山修建祖拉康大殿,即丹萨替寺。并藉由委任当地豪族为住持的方法,丹萨替 寺成为一股势力,影响当地的宗教和世俗事务,称为「帕竹派」。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势力进入西藏,把西藏势力交由众王子管理。其中,帕竹派归旭烈兀负责,丹 萨替寺因而由蒙古王室供养,为元世祖忽必烈分封西藏各地方势力的十三个「万户」之一。至十四 世纪中叶,雄才大略的帕竹万户长绛曲监赞击败蒙古皇室在西藏的代理人萨迦政权,并得到蒙元皇 室的承认而被封为「大司徒」,帕竹成为西藏的新霸权。明王朝建立后沿袭元制以支特藏传佛教为 安藏方略,实行「多封众建」政策,改变元朝独尊萨迦一派做法。

DENSATIL MONASTERY
A RARE GILT-BRONZE FIGURE OF MAHAKALA
15TH CENTURY

PROVENANCE:
John R. Meengs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