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877
上一件
下一件
齐白石 致杨溥杂画册
14.5×20 cm. 5 3/4×7 7/8 in. 约0.3平尺(每幅)
作品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877
拍品名称:
齐白石 致杨溥杂画册
作 者:
齐白石
年 代:
1864~1957
尺 寸:
14.5×20 cm. 5 3/4×7 7/8 in. 约0.3平尺(每幅)
形 制:
册页(八开) 水墨纸本
拍品描述:
题 识 (一)余老年画此,故得能而不能之笔趣。
(二)白石。
(三)白石。
(四)有翅能飞,有害不危。白石山翁制并题。
(五)星塘老屋主者。
此四小册去年拟赠泊庐吾弟,遍寻不见,今偶于韩文集柜内得之,因便寄上。
己巳(1929年)三月,小兄齐璜。
(六)三余。三百石印富翁制于京华。
(七)自搔。白石,癸酉。
(八)前五年己巳,检四小册赠泊庐弟,今再属画四页成一册子也。白石。
钤 印 齐大、老齐、老萍、阿芝(二次)、木居士、木人(二次)
画家自题签条 白石画册。泊庐仁弟藏。小兄白石璜题。钤印:木人
杨溥(1894-1942)题签条 白石先生画册。泊庐题。
上 款 杨溥,字泊庐,晚清民初人,为齐白石早年弟子、莫逆之交。河北清苑人。法学专家,工山水。有《大涤子年考》、《画语录诠释》、《泊庐画扇册》行世。曾临齐白石《借山图》,受齐白石好评,并题诗于上。民国初年在京城为官,公正廉洁,性情恬淡,超然物外,坦诚对人,为白石老人广为延誉画名。白石亦钦佩泊庐的人品、画品。齐白石曾为杨溥亲定润格,为其鼓吹,且杨画多得白石题跋,有白石选本《杨泊庐画集》。杨溥年方而立即赴东北和内蒙任职,在关外任职期间,两人虽不常见面晤谈,但以书画相寄,犹能保持艺术上的交流。
出 版《李初梨珍藏书画选》,图一〇五至一〇八,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墨虾、墨蟹、雀石、鸡雏)。
来 源 李初梨先生珍藏,直接征集自李初梨先生后人。
说 明
1.李初梨(1900-1994),重庆江津人。原名李祚利,曾用名李初黎。1915年赴日本留学。1925年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学习,1927年回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于延安任新华通讯社社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工作,1945年末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民族部部长。不久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辽宁省政府外事厅厅长。1948年8月至11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曾任中联部副部长、党委书记。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离休后从事文物收藏工作。1983年将500余件文物精品捐献给重庆市博物馆。
2.除本套册页外,本季春拍尚有60余件李初梨先生珍藏多年的丹青墨迹释出。分别呈现于“觉春集——中国近现代书画集珍”(lot2638-2649)、“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2936、2939、2944)以及 “中国古代书画”(lot3126-3170)三个专场中。
3.齐璜(1863-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能诗。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翁、齐大、寄萍堂老人、杏子坞老民等,湖南湘潭人。幼喜画,虽家贫劳动,学不辍,十二岁学木工,善雕花。后与当地文人交,习诗文、篆刻、书法,以卖画、刻印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任教北京艺专。解放后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九五五年受聘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通信院士。
齐氏艺事,早年习自民间,后受陈衡恪影响,以徐渭、八大、石涛为宗,兼及李鱓、金农、吴昌硕,遂至画格一变,重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与民间风俗画技法,形成独特艺术风格,洵为一代大师。
画擅花鸟、虫鱼,兼及山水、人物。笔墨纵横,构图奇肆,造型简练,色彩鲜明,气势清,意境高,风格于质朴中显雍容大度之态。其虾蟹、鱼蛙,水墨淋漓,晶莹剔透,花卉、草虫,则阔笔写意与精工细雕巧妙结合,皆神态活泼,栩栩如生。尝谓,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是足见其追求“传神”与艺术概括力之精神。
——摘自《李初梨珍藏书画选》
知己有恩
齐白石赠杨泊庐水墨杂画册
在齐白石的众多弟子中,有一类不仅仅只是跟着齐白石学画,更是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杨溥杨泊庐即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位。
杨溥,字泊庐,晚清民初人,为齐白石早年弟子、莫逆之交。杨泊庐最早从齐白石学艺,是在1922年。齐白石有《泊庐以仿石涛山水画求题》诗曰:“皴山钩(勾)树十年心,笔底工夫苦自深。天不忌人享名誉,毋忘当日指南针”,并有诗注云:“壬戌泊庐从余游,余诱其师大涤子。泊庐笑曰:吾师乃指南针也”,“壬戌”即1922年,据此可知至迟在1922年杨溥即拜于齐氏门下。齐白石曾在信中谈及其五子齐良已“欲学山水,将来欲从吾弟也,因弟画笔似石涛”,便是由此因缘而起。
齐白石曾言“在燕京以诗画相往还者,四三数人而已”,大抵便是指包括杨泊庐在内的亦师亦友的得意弟子。齐白石尚有《题泊庐山水》、《为泊庐弟画松山画屋图并题》、《题门人杨泊庐画松》、《题泊庐所画松江山水》以及《题门人杨溥春流岸岸深画册》诸诗。这些诗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齐白石对弟子杨泊庐的关注与青睐。
相应的,杨溥对这位恩师也是投桃报李。在陈师曾去世之后,齐白石与其时的主流画坛缺乏广泛的交流,杨溥即充当了齐白石画作的中介人,如“代万君索画”、为杨之姑母杨太夫人七十二寿辰订画等。他代人向齐白石“求”画,而齐白石润例有所变动也会及时知会杨,齐白石在信中向杨公布了更新的润例,且给了杨一定的主动权:“如有请弟介绍者,或嫌润金太多,亦随弟酌量可矣。”
同时,杨溥作为一位法学家,以专业身份为不谙俗务的齐白石充当包括房产在内的各类事项的经办人或筹划者,他还担当其子齐良已入读京华美术学院学中国画的保证人,仿佛为齐白石提供家庭服务的“小工”。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齐白石在和杨溥的交流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名状的孤独感,颇有英雄暮年之感,而既充当其绘画推介者,又为其家庭琐事奔波,且与其为诗画同道的杨溥便成其重要的盟友,甚至精神支柱。两人同客京畿时,虽均屡有迁徙,但相距几未疏远:齐氏历居法源寺、石灯胡同、太平桥、跨车胡同,杨溥历居大杨家胡同、麻状元胡同、后毛家湾等处。两地信步可至,故往来频密。
当然,齐白石与杨泊庐之间主要的交游首先离不开两人的共同趣好:书画。齐白石不仅与杨溥诗文唱和,以及为其画题诗,向杨溥夫妇赠画更是寻常,遍览齐白石赠杨氏夫妇的书画,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过一般友人,“泊庐”获赠画作多山水,如故宫博物院藏《雨砚簃图》,又如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所出老舍旧藏《雨后云烟》,可窥一斑,且齐白石为赵启明夫人画了不少精品,以至于友朋见而艳羡,总会请白石老人依样再画,故而今天能够看到不少齐氏书画上有这样的题识:“余为启明夫人画梅一枝,题二绝句,冷广仁兄见之请再作”,“余为启明夫人画桃,识五先生见之请再作”等等。
1932年东北事起,杨溥挂印入关,返京后受东北军将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常务委员万福麟之助,再次出仕。未及,又不明就里淡出政坛。此一阶段齐白石与其艺术往来乃复激增。可惜杨溥英年早逝,遗孀赵启明生计日窘,旋变售字画,以抵家用。所藏齐白石的书画也渐渐流出,这在其家族虽为憾事,但也让更多观者欣赏到种种带有“泊庐”上款的齐白石精品。
此套齐白石赠杨泊庐墨笔杂画册或为当时流散之物,后为李初梨先生珍藏。此套册页共八开,据齐白石两次题可知为先寄赠了四开给杨溥,又绘赠四开,以此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册页。分别绘双蛙对语、独鼠窃食、双蟹横行、双雏逐蜢、三鱼游戏、三虾成趣、寒鸦自搔、麻雀独立。所绘皆是他拿手的题材,且每开的构图都极为用心,或如独鼠,以胖圆身材的老鼠为主体,空白处则以鼠尾弯成“S”形,尾尖处题“白石”二字并钤印,极为简洁,或如三虾一开,除三虾外,细细密密地题满了经过,但不觉堵塞。画论云“密不插针,疏可跑马”,不外于此。用笔精到,虽是水墨,但墨气淋漓、水汽氤氲,墨之五色极为明显,当是齐白石精心用意之作。
齐白石于三虾一开上题“此四小册去年拟赠泊庐吾弟,遍寻不见,今偶于韩文集柜内得之,因便寄上。己巳(1929年)三月,小兄齐璜”;在麻雀一开上又题“前五年己巳,检四小册赠泊庐弟,今再属画四页成一册子也”。略述经过,并自题签条:“白石画册。泊庐仁弟藏。小兄白石璜题”。最外层楠木夹板上,杨溥自题“白石先生画册。泊庐题”。可见齐白石之特意,杨溥之用心。
(二)白石。
(三)白石。
(四)有翅能飞,有害不危。白石山翁制并题。
(五)星塘老屋主者。
此四小册去年拟赠泊庐吾弟,遍寻不见,今偶于韩文集柜内得之,因便寄上。
己巳(1929年)三月,小兄齐璜。
(六)三余。三百石印富翁制于京华。
(七)自搔。白石,癸酉。
(八)前五年己巳,检四小册赠泊庐弟,今再属画四页成一册子也。白石。
钤 印 齐大、老齐、老萍、阿芝(二次)、木居士、木人(二次)
画家自题签条 白石画册。泊庐仁弟藏。小兄白石璜题。钤印:木人
杨溥(1894-1942)题签条 白石先生画册。泊庐题。
上 款 杨溥,字泊庐,晚清民初人,为齐白石早年弟子、莫逆之交。河北清苑人。法学专家,工山水。有《大涤子年考》、《画语录诠释》、《泊庐画扇册》行世。曾临齐白石《借山图》,受齐白石好评,并题诗于上。民国初年在京城为官,公正廉洁,性情恬淡,超然物外,坦诚对人,为白石老人广为延誉画名。白石亦钦佩泊庐的人品、画品。齐白石曾为杨溥亲定润格,为其鼓吹,且杨画多得白石题跋,有白石选本《杨泊庐画集》。杨溥年方而立即赴东北和内蒙任职,在关外任职期间,两人虽不常见面晤谈,但以书画相寄,犹能保持艺术上的交流。
出 版《李初梨珍藏书画选》,图一〇五至一〇八,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墨虾、墨蟹、雀石、鸡雏)。
来 源 李初梨先生珍藏,直接征集自李初梨先生后人。
说 明
1.李初梨(1900-1994),重庆江津人。原名李祚利,曾用名李初黎。1915年赴日本留学。1925年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学习,1927年回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于延安任新华通讯社社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工作,1945年末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民族部部长。不久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辽宁省政府外事厅厅长。1948年8月至11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曾任中联部副部长、党委书记。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离休后从事文物收藏工作。1983年将500余件文物精品捐献给重庆市博物馆。
2.除本套册页外,本季春拍尚有60余件李初梨先生珍藏多年的丹青墨迹释出。分别呈现于“觉春集——中国近现代书画集珍”(lot2638-2649)、“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2936、2939、2944)以及 “中国古代书画”(lot3126-3170)三个专场中。
3.齐璜(1863-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能诗。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翁、齐大、寄萍堂老人、杏子坞老民等,湖南湘潭人。幼喜画,虽家贫劳动,学不辍,十二岁学木工,善雕花。后与当地文人交,习诗文、篆刻、书法,以卖画、刻印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任教北京艺专。解放后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九五五年受聘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通信院士。
齐氏艺事,早年习自民间,后受陈衡恪影响,以徐渭、八大、石涛为宗,兼及李鱓、金农、吴昌硕,遂至画格一变,重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与民间风俗画技法,形成独特艺术风格,洵为一代大师。
画擅花鸟、虫鱼,兼及山水、人物。笔墨纵横,构图奇肆,造型简练,色彩鲜明,气势清,意境高,风格于质朴中显雍容大度之态。其虾蟹、鱼蛙,水墨淋漓,晶莹剔透,花卉、草虫,则阔笔写意与精工细雕巧妙结合,皆神态活泼,栩栩如生。尝谓,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是足见其追求“传神”与艺术概括力之精神。
——摘自《李初梨珍藏书画选》
知己有恩
齐白石赠杨泊庐水墨杂画册
在齐白石的众多弟子中,有一类不仅仅只是跟着齐白石学画,更是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杨溥杨泊庐即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位。
杨溥,字泊庐,晚清民初人,为齐白石早年弟子、莫逆之交。杨泊庐最早从齐白石学艺,是在1922年。齐白石有《泊庐以仿石涛山水画求题》诗曰:“皴山钩(勾)树十年心,笔底工夫苦自深。天不忌人享名誉,毋忘当日指南针”,并有诗注云:“壬戌泊庐从余游,余诱其师大涤子。泊庐笑曰:吾师乃指南针也”,“壬戌”即1922年,据此可知至迟在1922年杨溥即拜于齐氏门下。齐白石曾在信中谈及其五子齐良已“欲学山水,将来欲从吾弟也,因弟画笔似石涛”,便是由此因缘而起。
齐白石曾言“在燕京以诗画相往还者,四三数人而已”,大抵便是指包括杨泊庐在内的亦师亦友的得意弟子。齐白石尚有《题泊庐山水》、《为泊庐弟画松山画屋图并题》、《题门人杨泊庐画松》、《题泊庐所画松江山水》以及《题门人杨溥春流岸岸深画册》诸诗。这些诗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齐白石对弟子杨泊庐的关注与青睐。
相应的,杨溥对这位恩师也是投桃报李。在陈师曾去世之后,齐白石与其时的主流画坛缺乏广泛的交流,杨溥即充当了齐白石画作的中介人,如“代万君索画”、为杨之姑母杨太夫人七十二寿辰订画等。他代人向齐白石“求”画,而齐白石润例有所变动也会及时知会杨,齐白石在信中向杨公布了更新的润例,且给了杨一定的主动权:“如有请弟介绍者,或嫌润金太多,亦随弟酌量可矣。”
同时,杨溥作为一位法学家,以专业身份为不谙俗务的齐白石充当包括房产在内的各类事项的经办人或筹划者,他还担当其子齐良已入读京华美术学院学中国画的保证人,仿佛为齐白石提供家庭服务的“小工”。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齐白石在和杨溥的交流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名状的孤独感,颇有英雄暮年之感,而既充当其绘画推介者,又为其家庭琐事奔波,且与其为诗画同道的杨溥便成其重要的盟友,甚至精神支柱。两人同客京畿时,虽均屡有迁徙,但相距几未疏远:齐氏历居法源寺、石灯胡同、太平桥、跨车胡同,杨溥历居大杨家胡同、麻状元胡同、后毛家湾等处。两地信步可至,故往来频密。
当然,齐白石与杨泊庐之间主要的交游首先离不开两人的共同趣好:书画。齐白石不仅与杨溥诗文唱和,以及为其画题诗,向杨溥夫妇赠画更是寻常,遍览齐白石赠杨氏夫妇的书画,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过一般友人,“泊庐”获赠画作多山水,如故宫博物院藏《雨砚簃图》,又如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所出老舍旧藏《雨后云烟》,可窥一斑,且齐白石为赵启明夫人画了不少精品,以至于友朋见而艳羡,总会请白石老人依样再画,故而今天能够看到不少齐氏书画上有这样的题识:“余为启明夫人画梅一枝,题二绝句,冷广仁兄见之请再作”,“余为启明夫人画桃,识五先生见之请再作”等等。
1932年东北事起,杨溥挂印入关,返京后受东北军将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常务委员万福麟之助,再次出仕。未及,又不明就里淡出政坛。此一阶段齐白石与其艺术往来乃复激增。可惜杨溥英年早逝,遗孀赵启明生计日窘,旋变售字画,以抵家用。所藏齐白石的书画也渐渐流出,这在其家族虽为憾事,但也让更多观者欣赏到种种带有“泊庐”上款的齐白石精品。
此套齐白石赠杨泊庐墨笔杂画册或为当时流散之物,后为李初梨先生珍藏。此套册页共八开,据齐白石两次题可知为先寄赠了四开给杨溥,又绘赠四开,以此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册页。分别绘双蛙对语、独鼠窃食、双蟹横行、双雏逐蜢、三鱼游戏、三虾成趣、寒鸦自搔、麻雀独立。所绘皆是他拿手的题材,且每开的构图都极为用心,或如独鼠,以胖圆身材的老鼠为主体,空白处则以鼠尾弯成“S”形,尾尖处题“白石”二字并钤印,极为简洁,或如三虾一开,除三虾外,细细密密地题满了经过,但不觉堵塞。画论云“密不插针,疏可跑马”,不外于此。用笔精到,虽是水墨,但墨气淋漓、水汽氤氲,墨之五色极为明显,当是齐白石精心用意之作。
齐白石于三虾一开上题“此四小册去年拟赠泊庐吾弟,遍寻不见,今偶于韩文集柜内得之,因便寄上。己巳(1929年)三月,小兄齐璜”;在麻雀一开上又题“前五年己巳,检四小册赠泊庐弟,今再属画四页成一册子也”。略述经过,并自题签条:“白石画册。泊庐仁弟藏。小兄白石璜题”。最外层楠木夹板上,杨溥自题“白石先生画册。泊庐题”。可见齐白石之特意,杨溥之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