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874
上一件
下一件
齐白石 大利图
148.5×40.5 cm. 58 1/2×16 in. 约5.4平尺
作品估价:RMB 800,000-1,8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874
拍品名称:
齐白石 大利图
作 者:
齐白石
年 代:
1864~1957
尺 寸:
148.5×40.5 cm. 58 1/2×16 in. 约5.4平尺
形 制:
立轴 设色纸本
拍品描述:
题 识 三百石印富翁三百八十四甲子时画。
钤 印 白石翁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入画之取材皆来源于生活,自然生动,富有趣味性且多寓意吉祥。荔与“利”谐音,寓意“吉利”。此画中满树新鲜荔枝,寓意“多吉多利”。
齐白石喜画荔枝且喜用长条幅,他常绘几枝带叶挂果的荔枝,再配以竹筐、竹篮。而如此幅画中,以“荔枝树”形式展现荔枝题材的齐白石画作较为少见。
因长条幅的布局需要,齐白石往往题上长款,以平衡“重量”,或诗或文,皆有奇趣。如:“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筠篮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几人知。”而如此幅画作落款形式则仅落“三百石印富翁三百八十四甲子时画”,“三百八十四甲子”是齐白石的一种独特的纪年方式,甲子是一种以天为单位的计时法。一甲子为六十天,如此推算,则可知为齐白石64岁时所作。
齐白石对荔枝的喜爱或许来源于他早年“五出五归”的游历生活。他曾三客钦州,对荔枝一见钟情,与钦州友人共赏荔枝,盛赞荔枝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白石老人自传》所记:“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见田果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齐白石还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并赋诗:“自叹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谓为诗,一朝百首多何益,辜负钦州好荔枝。”由此足见白石老人对于荔枝的喜爱。
齐白石极擅处理此类题材。观本幅作品之画面,一树沉甸甸的鲜红荔枝,令人垂涎。果实以洋红描绘,体现出了佳果之娇红欲滴的鲜色,汁水盈盈,馥郁无比,并得绿叶相衬,茂密向荣。齐白石运用色点法来描绘荔枝表皮独特的粗糙质感,并配以藤黄点缀出树叶的明暗。在整体构图方面,画面左侧垂下的一束荔枝与画面上方的荔枝交相辉映,使得画面更富张力和延伸感。通观此画,疏密有度,虚实相谐,体现了齐白石对构图极高的经营能力。
钤 印 白石翁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入画之取材皆来源于生活,自然生动,富有趣味性且多寓意吉祥。荔与“利”谐音,寓意“吉利”。此画中满树新鲜荔枝,寓意“多吉多利”。
齐白石喜画荔枝且喜用长条幅,他常绘几枝带叶挂果的荔枝,再配以竹筐、竹篮。而如此幅画中,以“荔枝树”形式展现荔枝题材的齐白石画作较为少见。
因长条幅的布局需要,齐白石往往题上长款,以平衡“重量”,或诗或文,皆有奇趣。如:“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筠篮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几人知。”而如此幅画作落款形式则仅落“三百石印富翁三百八十四甲子时画”,“三百八十四甲子”是齐白石的一种独特的纪年方式,甲子是一种以天为单位的计时法。一甲子为六十天,如此推算,则可知为齐白石64岁时所作。
齐白石对荔枝的喜爱或许来源于他早年“五出五归”的游历生活。他曾三客钦州,对荔枝一见钟情,与钦州友人共赏荔枝,盛赞荔枝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白石老人自传》所记:“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见田果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齐白石还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并赋诗:“自叹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谓为诗,一朝百首多何益,辜负钦州好荔枝。”由此足见白石老人对于荔枝的喜爱。
齐白石极擅处理此类题材。观本幅作品之画面,一树沉甸甸的鲜红荔枝,令人垂涎。果实以洋红描绘,体现出了佳果之娇红欲滴的鲜色,汁水盈盈,馥郁无比,并得绿叶相衬,茂密向荣。齐白石运用色点法来描绘荔枝表皮独特的粗糙质感,并配以藤黄点缀出树叶的明暗。在整体构图方面,画面左侧垂下的一束荔枝与画面上方的荔枝交相辉映,使得画面更富张力和延伸感。通观此画,疏密有度,虚实相谐,体现了齐白石对构图极高的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