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162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雍正 青花鹤鹿同春“贺寿”图大碗
D: 19 cm (7 1/2 in.)
作品估价:RMB 1,000,000-2,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162
拍品名称:
清雍正 青花鹤鹿同春“贺寿”图大碗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D: 19 cm (7 1/2 in.)
拍品描述: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来源:
上海私人旧藏

本品尺寸颇大,撇口,弧腹,下承圈足,足底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糯。通体施透明釉,釉面紧实光亮,清润怡人。外壁青花通景绘松鹤延年图,画面中绘仙鹤五只,飞鹤于祥云间蹁跹,或于松间伫立,地面山石错落,苍松掩映,千载鹤栖万岁松,共同组成“松鹤延年”的吉祥寓意。碗心双圈内绘一瑞鹿,又使此碗兼具“鹤鹿同春”的意向。整幅画面构图饱满,纹饰描绘精细,主题突出,寓意吉祥。
本品兼具康雍两朝青花瓷绘之所长。画面中树干细长弯曲,枝叶清新俊朗,干身与地面山石用点划皴染法,突出松树的遒劲的枝干,与山石的巍峨。祥云间和山石上,仙鹤俯冲、昂首、振翅,姿态各异,勾皴点染无一不足,毛羽丝丝毕现,臻乎自然之化境矣,画面尤为精彩,非一般窑工所能为之。本品从装饰风格来看,仍保留了更多康熙时期的绘画风格,但相较于熙朝,本品更具雍正瓷器的细腻质感,颇具书画意境。故而推测本品当属雍正早期御窑之作,更或可能为唐英榷陶之作,这一点从其仙鹤之姿,具宋徽宗《瑞鹤图》之神韵,可见一斑。
本品更有一点值得注意,其在苍松旁,还有一颗桃树,一松一桃,交织而生。桃树上结仙桃,果实饱满,鲜嫩欲滴。虽然在松鹤延年图中加入“桃树“这一意象并不多见,但在雍正御窑中,鹤与桃作为祥瑞图案,则经常成对出现,所见例颇多,如一例清宫旧藏,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图13。这是因为桃作为瑞果,在道教典故中极富传奇性。《神农本草》上有“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的记载,又有《神异经》云“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这些书虽是根据民间的众说、共识而总结出来的,但真切反映了时人对“桃显福寿”概念的普遍认可与尊崇。《王贞农书》认为桃为“五木之精”,驱邪必自扶正,所以用桃祝寿也就有了祝颂的意思了。雍正帝是清代帝王中最为崇奉道教,重视祥瑞符应,并在圆明园中请道士炼丹制药以求长生的皇帝。在他的早期画像《胤禛朗吟阁图》中便有他与鹿、鹤等仙禽瑞兽相伴的形象出现,而仙桃、灵芝也是胤禛的心头之好。故此碗充盈着道家“长生无极”的美好寓意,而表现手法又极为高妙优雅,在清代御窑中堪称独树一帜的隽品。
从本品颇具瑞意的绘画题材,推测其应为雍正时期宫廷定烧并用于祝寿场合的器物。检索公私典藏,相同装饰纹样或有可见,但是装饰于此式仿宣窑大碗器型者,堪称罕见。相同器型、款识书写者,可见2023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曾售出一件雍正山水大碗,编号2841,成交价113万港币,画工精湛,与本品均为雍正青花通景中兼具熙朝画风的隽品,此类作品于近年倍受藏家珍视。
本品绘画精美细腻,处处一丝不苟,且胎釉俱佳,青花呈色浓淡相宜,于莹白滋润的釉面映衬之下,益见清雅逸致。
前文提及,本品描绘群像可以对比故宫博物院藏陈洪绶《晋爵图》,其群像风格与本品相类,人物开脸、衣纹以及姿态,均具有借鉴关系,只是用之瓷器装饰,线条会演变的更加顺滑。另外,作为本品的最大亮点,细密的长披麻皴,也可从陈氏山石寻得踪迹。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洪绶《玩菊图》,其菊下山石与本品颇类。陈氏山石最具特点者,当属其取法晋唐的轮廓加渲染者,但也可见多种皴法者,如《玩菊图》者,但因其简练的晋唐遗韵,所呈现的皴法也是更具明显线条感,则更易移植于瓷器装饰。

参阅: 香港佳士得,2023年11月30日,Lot2841(成交价1,130,000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