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915
上一件
下一件
赵朴初 1988年作 行书「月圆人寿」 镜心
133×32cm
作品估价:RMB 150,000-25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未知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915
拍品名称:
赵朴初 1988年作 行书「月圆人寿」 镜心
年 代:
1988年作
尺 寸:
133×32cm
材 质:
水墨纸本
形 制:
镜心
题 识:
【题识】戊辰中秋,朴初。
【印文】无尽意斋、赵朴初印
拍品描述:
【说明】Lot 2913-2921为同一藏家旧藏。
赵朴初先生(1907-2000)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一代宗教领袖,同时亦是书法大家,「文字立禅,翰墨结缘」,以诗书双楫苇渡艺海,在文艺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
朴老作为宗教领袖,为中国佛教进步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大江南北随处可见他为名山宝剎题写的寺名、殿名,体势挺拔,笔力沈厚,古朴凝重,真耆宿之笔。朴老一生作匾额、刊头题字等不计其数,然原作尺寸多为小幅,由工人放大制作而成,大尺幅作品极为少见。而此幅八十二岁中秋节庆之日所作《月圆人寿》,榜书式大字,力能扛鼎,足见朴老大字书写的森严雄浑之气,此乃朴老一生的创作中为数不多的力作。四字大小疏密安排,宛若天成,浑穆雅静,用笔沈厚、结字紧凑,体现出了朴老晚年创作水平,洵为难得!
「月圆人寿」四字表达了中秋佳节、人生长寿的美好愿望。朴老对中秋节格外珍视,每逢中秋都有诗词创制,偶见网络上有诗友辑录朴老「中秋诗词曲」专辑,其中又以《人月圆》最著。如1974年出席国庆宴会(正逢中秋),朴老作《人月圆》有「灯辉国庆,月圆人寿,万象欣欣」之句。1980年中秋作《人月圆》又有「澄清万古,人间天上,分外明圆」之句。1995年中秋作《人月圆》又有「年年此夜,天清地爽,明月圆时」之句。从中可见,「月圆人寿」乃是朴老对人生理想之境的向往,非徒泛泛吉语。而此幅作品源于赵朴初夫人陈邦织女士亲属旧藏,朴老于戊辰(1988年)中秋节当日书此内容,可以想象中秋之际他感念亲人团圆的脉脉温情。
朴老一生待人处事中正平和,在书法上总体也呈现出刚柔相济、不激不厉的美学意境。「心正笔正两相将,能以至柔骋至刚。」朴老日常作书,惯用狼毫,多逆锋起笔,笔力遒劲,字势挺拔,有帖学飘逸之致。晚年行笔速度明显渐迟,笔力更加凝重沈厚,结构端严,气息淳和。将李邕、苏轼和《张猛龙碑》等古人之法化而用之,继邕之势收其肆,采苏之质而正其姿,在遒劲的笔姿中流露出碑版古朴、苍劲的意蕴,老而弥坚。观「月圆人寿」四字,饱满壮健,苍老有神,正如他曾在一首诗中所言:「老年作书用退笔,不求妍润存骨力。」正是对这一审美追求的概括表达。
赵朴初先生(1907-2000)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一代宗教领袖,同时亦是书法大家,「文字立禅,翰墨结缘」,以诗书双楫苇渡艺海,在文艺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
朴老作为宗教领袖,为中国佛教进步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大江南北随处可见他为名山宝剎题写的寺名、殿名,体势挺拔,笔力沈厚,古朴凝重,真耆宿之笔。朴老一生作匾额、刊头题字等不计其数,然原作尺寸多为小幅,由工人放大制作而成,大尺幅作品极为少见。而此幅八十二岁中秋节庆之日所作《月圆人寿》,榜书式大字,力能扛鼎,足见朴老大字书写的森严雄浑之气,此乃朴老一生的创作中为数不多的力作。四字大小疏密安排,宛若天成,浑穆雅静,用笔沈厚、结字紧凑,体现出了朴老晚年创作水平,洵为难得!
「月圆人寿」四字表达了中秋佳节、人生长寿的美好愿望。朴老对中秋节格外珍视,每逢中秋都有诗词创制,偶见网络上有诗友辑录朴老「中秋诗词曲」专辑,其中又以《人月圆》最著。如1974年出席国庆宴会(正逢中秋),朴老作《人月圆》有「灯辉国庆,月圆人寿,万象欣欣」之句。1980年中秋作《人月圆》又有「澄清万古,人间天上,分外明圆」之句。1995年中秋作《人月圆》又有「年年此夜,天清地爽,明月圆时」之句。从中可见,「月圆人寿」乃是朴老对人生理想之境的向往,非徒泛泛吉语。而此幅作品源于赵朴初夫人陈邦织女士亲属旧藏,朴老于戊辰(1988年)中秋节当日书此内容,可以想象中秋之际他感念亲人团圆的脉脉温情。
朴老一生待人处事中正平和,在书法上总体也呈现出刚柔相济、不激不厉的美学意境。「心正笔正两相将,能以至柔骋至刚。」朴老日常作书,惯用狼毫,多逆锋起笔,笔力遒劲,字势挺拔,有帖学飘逸之致。晚年行笔速度明显渐迟,笔力更加凝重沈厚,结构端严,气息淳和。将李邕、苏轼和《张猛龙碑》等古人之法化而用之,继邕之势收其肆,采苏之质而正其姿,在遒劲的笔姿中流露出碑版古朴、苍劲的意蕴,老而弥坚。观「月圆人寿」四字,饱满壮健,苍老有神,正如他曾在一首诗中所言:「老年作书用退笔,不求妍润存骨力。」正是对这一审美追求的概括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