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81
下一件
清雍正 粉彩暗刻折枝花卉纹小盘一对
11.3 cm. (4 1/2 in) Diam.(2)
作品估价:RMB 10,000-2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981
拍品名称:
清雍正 粉彩暗刻折枝花卉纹小盘一对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11.3 cm. (4 1/2 in) Diam.(2)
拍品描述: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来源:查尔斯·利德尔上尉(Charles Oswarld Liddell)旧藏;
香港苏富比,1979年5月21-22日,lot 257;
香港苏富比,1996年11月4-5日,lot 872
查尔斯·利德尔(Charles Oswald Liddell),1851年出生于爱丁堡,1877至1913年因家族生意移居中国,因曾服役于上海轻炮队,所以被称为利德尔上尉。在中国长达近四十年的生活中,利德尔一直热衷于收藏中国陶瓷。其藏品主要来源于摄政王醇亲王和李鸿章私人秘书的收藏。
1929年,伦敦老牌古董商布鲁特(Bluett & Sons)为利德尔举办藏品展览并出售部分藏品,出版有《利德尔藏中国古陶瓷》(The Liddell Collection of Old Chinese Porcelains,1929)一书,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两件珐琅彩碗,其中之一辗转捐赠大维德基金会;另一件以150英镑出售给查尔斯·拉塞尔(Charles Russell),随后又为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与张宗宪先生递藏,即是今年春拍现身的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盘弧壁圈足,盘心暗刻折枝牡丹图案,与内壁的粉彩花卉图相互呼应,一方纯以线条勾勒,一方以粉彩直绘画面,为雍正时期少见的装饰搭配。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本品粉彩花卉画工规整,画意疏朗,色彩艳而不浓,柔和淡雅,未见轮廓勾边,是为“没骨”画法。雍正粉彩以“没骨法”绘花卉者最为有生机,与乾隆后之规矩繁复的粉彩画法格调大不相同。近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
雍正皇帝深谙文人士大夫阶层文雅、素净、脱俗的美学精髓,追求自然清新的唯美境界。因此,雍正一朝宫廷诸项工艺品中凡有花卉题材,均为工笔写真,形神俱佳,气韵清雅脱俗。就本品而言,即体现了雍正粉彩瓷器秀美隽永之风貌,成对而存,蔚然成趣。
来源:查尔斯·利德尔上尉(Charles Oswarld Liddell)旧藏;
香港苏富比,1979年5月21-22日,lot 257;
香港苏富比,1996年11月4-5日,lot 872
查尔斯·利德尔(Charles Oswald Liddell),1851年出生于爱丁堡,1877至1913年因家族生意移居中国,因曾服役于上海轻炮队,所以被称为利德尔上尉。在中国长达近四十年的生活中,利德尔一直热衷于收藏中国陶瓷。其藏品主要来源于摄政王醇亲王和李鸿章私人秘书的收藏。
1929年,伦敦老牌古董商布鲁特(Bluett & Sons)为利德尔举办藏品展览并出售部分藏品,出版有《利德尔藏中国古陶瓷》(The Liddell Collection of Old Chinese Porcelains,1929)一书,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两件珐琅彩碗,其中之一辗转捐赠大维德基金会;另一件以150英镑出售给查尔斯·拉塞尔(Charles Russell),随后又为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与张宗宪先生递藏,即是今年春拍现身的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盘弧壁圈足,盘心暗刻折枝牡丹图案,与内壁的粉彩花卉图相互呼应,一方纯以线条勾勒,一方以粉彩直绘画面,为雍正时期少见的装饰搭配。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本品粉彩花卉画工规整,画意疏朗,色彩艳而不浓,柔和淡雅,未见轮廓勾边,是为“没骨”画法。雍正粉彩以“没骨法”绘花卉者最为有生机,与乾隆后之规矩繁复的粉彩画法格调大不相同。近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
雍正皇帝深谙文人士大夫阶层文雅、素净、脱俗的美学精髓,追求自然清新的唯美境界。因此,雍正一朝宫廷诸项工艺品中凡有花卉题材,均为工笔写真,形神俱佳,气韵清雅脱俗。就本品而言,即体现了雍正粉彩瓷器秀美隽永之风貌,成对而存,蔚然成趣。